PDF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效果

毛红玉 尚佳佳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时将中医护理干预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展开此次对比试验,以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的患者为例,人数为150例,均为产后尿失禁人员。本研究将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命名,其中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每组对应的患者人数为75例,对比不同护理方法下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盆底肌力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无明显差异,均较低(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评分均增高,并且差异增大(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更高,为4.05±0.66,高于对照组的3.55±0.76。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均有尿失禁症状的发生,但是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中有3人发生,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1人发生,14.67%的发生率。同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一定的数据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6.67%。结论: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是尤为重要,此过程中将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应用,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尿失禁患者;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4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产后尿失禁是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属于一种产后并发症,其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无法对小便进行自我约束[1]。从临床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导致此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产妇在产后出现泌尿生殖器官脱垂的情况,或是盆腔功能受损,导致患者无法对尿意进行控制[2]。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会让产妇感到难堪和尴尬,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对产妇的产后尿失禁情况进行改善是尤为重要的。而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配合护理干预,促进临床疗效的增强,将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进行改善,减轻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是尤为重要的[3]。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以我院选取的患者为例,将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对其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工作选择在我院展开,将其研究时间控制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共2年,选取其中150例产后尿失禁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命名,在均给予患者相同治疗干预的情况下,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共有患者75例,均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5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患者对应的平均年龄为(28.68±2.64)岁,同时产妇对应的平均孕周为(38.45±2.33)周,其中有剖宫产患者20例,阴道分娩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中,共有人数75例,均为女性,其中患者对应的年龄最大值和年龄最小值分别为37岁和23岁,对应的平均年龄为(28.55±2.69)岁,对应的平均孕周为(38.55±2.54)周,患者中剖宫产人数和阴道分娩人数分别为22例和53例。借助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均显示为P>0.05,数据无明显差异,与对比研究的开展标准相符合,表明此次实验成立。

1.2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在实施中,需要对产妇先展开心理干预,保证产妇以良好心态面对生产,随后对产妇进行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促进患者盆底肌的恢复等。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给予患者耳穴埋豆护理,的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耳穴埋豆技能,在为患者简单讲解技术操作过程后,对患者的耳背进行轻抚,随后一只手持针,采用适宜的力度对患者的各个耳穴进行按压,在按压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自身感受进行明确,询问倪焕之是否存在疼痛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力道进行加减调节,每次按压过程均需要严格控制,要保证力道均匀,并保证按压时间大致相同。随后对患者的压痛敏感点进行确定,随后将医用胶布进行应用,规格控制在5mm×5mm,使其将王不留行籽粘在患者的耳穴位置上,并进行贴敷。随后对产妇进行指导,让产妇掌握按压方法,并进行自行按压,此过程需要按压动作轻柔,并具有一定的刺激感。在按压3次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保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其次,需要给予患者针灸护理干预,在实施中,需要先对穴位进行合理选择,以膀胱俞、肾盂和三阴交等穴位为主,给予患者针灸干预,对患者进行观察,在进针得气后,则需要进行20min的留针,随后等待10min左右,并再次进针,给予患者持续力量,共给予患者连续3周的针灸护理干预。最后,需要将中药包热敷护理法进行实施,需要选取适合患者恢复的中药药材,以吴茱萸、乳香、小茴香和没药为主,各取100g药物将其研磨成粉,随后将其混匀,应用时每次取20g,将其与白醋进行混合和均匀搅拌,随后进行加热处理,在达到适宜温度后,需要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小腹膀胱的位置,以便于给予患者热敷干预,对每次的热敷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其中15min为宜,此过程还需要注意给予患者热敷到无热感后再次给予患者加热处理,并给予继续热敷,每天操作两次,分别在上午一次和下午一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盆底肌力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主要采用评分制展开,其中分数最高为5分,分数最低为0分,分数高,表明患者的盆底肌状况好。

对两组患者产后3个月内的尿失禁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对人数进行记录,随后对概率进行分析,发生率=尿失禁的患者人数/总例数×100.00%。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将我院结合情况而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应用,此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最终评分将患者分为三类,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分数范围分别为90分及以上、70-89分,69分及以下。对总满意度进行评价,以排除不满意度的概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过程以统计学软件为主,此软件的不同版本应用效果不同,本研究以SPSS20.0版本为主,整个计算过程中,共涉及两种算法,分别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对其进行表示,分别为(x̄±s)和(n,%),在表示结果的同时,还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验证表示对比研究的统计学意义,其中以0.05为数据标准,大于表明无意义,小于表示意义,需要对其验证结果进行分析,实现最终判断。

2结果

2.1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盆底肌力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盆底肌力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评分无明显差异,均较低(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评分均增高,并且差异增大(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更高,具体见表1。

95.png

2.2尿失禁发生率

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均有尿失禁症状的发生,但是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中有3人发生,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1人发生,14.67%的发生率,具体见表2。

96.png

2.3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一定的数据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6.67%,具体见表3。

97.png

3讨论

尿失禁症状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此疾病主要是在患者产后出现,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下降存在一定联系,通常是因为生产时对患者的盆底肌造成撕裂影响,导致盆底肌受到损伤,从而降低患者的功能,无法对排尿情况进行控制[4]。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为患者配合护理干预。但是常规的护理方法仅仅是促进患者盆底肌的刺激,以便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康复,但是此方法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依从性降低的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恢复[5]。在近些年发展中,我国中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推进,使得中医护理技术也得以发展。从中医学角度出发,产后尿失禁被叫做产后遗尿候,中医学认为导致此疾病的发生的主要机制为膀胱位,同时其与患者的肾脏、脾脏和肺部存在一定的联系[6]。临床认为导致此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患者肾气亏虚,先天不足,导致患者在后续分娩过程中出现气血损失等不良情况,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患者出现肾气虚弱,无法对膀胱进行自行控制,患者发病[7]

临床在对患者展开治疗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配合护理干预,以便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其中耳穴埋豆、针灸和中药热敷等护理方法对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耳穴埋豆法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的脏腑功能调节,从而将患者的气血不足情况进行改善,增强患者气血,在患者产后进行应用,可促进患者盆底肌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产后尿失禁症状发生率[8]。而针灸护理方法的应用,则能够对患者的肾盂、膀胱腧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刺激,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以便于将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改善,增强其控制能力,将患者的盆底肌力进行改善[9]。而中药包的局部热敷则能够将患者的膀胱微循环情况进行改善,对膀胱进行刺激,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将患者的盆底肌力功能进行进一步改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在将几种护理方法进行综合应用的情况下,可将护理效果进行提高,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功能,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10]。本研究在将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功能恢复更好,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更低,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各项数据均与对照组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相似,均表明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将中医护理干预进行应用实施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综上所述,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时将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其可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