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校内红色驿站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策划的活动方案,方案从发挥立德树人属性和提升教育质量两方面出发,进一步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发挥独有的教学理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锻炼,更能够防止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子女看护问题,导致学校教育工作进展缓慢,从而确保资源得到充分调动,帮助教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使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1校内红色驿站构建优势分析
第一,校内红色驿站的建构能够有积极的理论指导,即马克思主义原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校内红色驿站方案能够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尊重学生主体,重视教职工的职业归属感,还能使方案推行更具学校专业特色。
第二,校内红色驿站的建构能够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红色驿站在校园内有特定的场地和活动空间,并且还会配备一定的设备和资金,改变传统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将重点放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提高学生未来岗位就业能力,还能够通过红色驿站,打造出更加具有真实性的实践环境,促使学校加强职业代入感,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最终立足实践,实现技能提升。
第三,校内红色驿站能够减轻教职工的工作压力,教职工可带领子女来到红色驿站,交给学生进行看护,既能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需求,还能够尊重子女喜欢玩耍的天性,更能够减轻自身精力浪费,更好地集中于教育工作,从而提升教学的幸福感。
2校内红色驿站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现状分析
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全新的教育理念推行教育困难,学生仍旧在不断进行知识学习,而缺少理论实践,并且许多学生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都忽视了实践经历的累积,这不利于学生提升岗位竞争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此外,传统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直观传授,帮助学生累积经验,但学生长时间处于舒适性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取得的成绩较为理想,但却缺少了实践性和真实性,若是学生将来从事教育类相关岗位,即使理论知识累积得再多,缺少实践能力,也是纸上谈兵,这更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加之在课堂学习中,实践活动的设置存在场地的局限性,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将自身在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更缺少广阔的实践平台,始终将学生囿于狭小的学习空间内。
另一方面,从教职工角度来看,从事教育行业的教职工对子女缺乏看护,例如在会议参与和教学讨论的过程当中,要时常进出班级,去照顾在外等待的子女,若是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则会完全无法分出精力去看护子女,从而放任子女在校园内进行玩耍,甚至教职工自己都不不清楚子女的所在位置。此外,教职工都以爱岗敬业为工作精神,始终坚守在一线教育岗位上,从而难以顾及子女和家庭,虽然推动了教育工作的进步,但自身的生活却受到了影响,这也是大部分教职工所头疼的问题。由此可见,帮助教职工缓解工作与家庭的压力,提高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建构校内红色驿站已然刻不容缓[1]。
2.2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学校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属于城市外围,要想让学生参与实践,就需要带领学生去到市区,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投入和实践难度,还消耗了大量的往返时间。并且学生在找寻世界平台中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即使顺利找到,平台与自身专业知识的契合度也有待考量,从而导致学校部分专业学生由于实践无门,致使经验累积严重不足。
第二,除了为学生带来实践上的不便,教职工也受到距离的影响,很难家庭、工作“两头跑”,即要建设学校,完善教学工作,又要分出精力去照看子女,不仅会让教职工感受到身心俱疲,还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教学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身心的压力下,教职工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暴躁、抑郁等。
3校内红色驿站构建策略
3.1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职工的子女看护需求,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立足新时代,倡导学生基于红色驿站开展实践活动,并将驿站当做学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看护教职工子女,从而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实践场地,还让教职工减轻子女看护压力,更加专注于教育工作。具体来说,第一,学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精神传播,鼓励学生参与教职工子女看护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通过实践活动设置辅修志愿活动和实践学分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第二,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划分红色驿站建设场地,提供优质设备内容,并拨出专项资金,为驿站的运行提供物质资源保障。第三,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帮助学生获得实践学分,通过红色驿站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并采用校园实践辅修课程形式进行开展,使学生发挥主观性,自愿参加活动,通过报名获得课程学分,最终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推进自身教育发展进程,使学校的人才发现方案真正落地生根。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学习传承马克思主义精神,通过红色驿站进行活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其发挥专业优势,促使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筑牢专业知识基础[2]。这表明学校内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策划红色驿站活动方案,立足长远的方案运行原则,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实践加强思想观念塑造,通过行动彰显自身担当意识,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并且学校的红色驿站活动在设计上要从团结友爱、相互进步、共同促进等角度出发,使学生在教育中继承志愿精神、在实践中加强专业认知,始终树立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3.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校内红色驿站的建构,要重视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活动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通过自由参与实践课程,弥补校外实践的缺点,同等的精力和付出,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并且学校也要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教职工子女为实践载体,带领其进行娱乐和学习。例如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类专业的学生,要将教学舞蹈动作和音乐歌曲,并通过小游戏的设置,让教职工子女们能够在校得到陪伴和爱护,而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向教职工子女们介绍地理风景、人文知识、红色故事、地区风俗等等,从而使教职工子女们打开眼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3]。最终通过校内红色驿站的建构,使学生在实践平台中获得理论知识的应用机会,并使教职工进一步缓解工作和家庭压力,促使学校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总结:总而言之,在校内建构红色驿站,能够推动学校教育世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累积实践经验,还得使教职工缓解家庭和工作压力,更能够让教职工子女获得关心、爱护以及陪伴,实现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周君丽.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工会回应教职工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研究 [J]. 山东工会论坛, 2022, 28 (2): 12-24.
[2]徐德毅.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职工子女义教活动为例 [J]. 学理论, 2021(4): 79-81.
[3]胡旭宇. 高校教职工家属子女职工现象问题及影响探析 [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8 (8): 131-132.
作者简介:
李玉娟,(1983年4月—),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生,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