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及有效率评价

韩跃波

焦作市中医院,454000

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结合推拿疗法能有效地改善 CS的临床症状,调整椎动脉的血液流动状态,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推拿;针灸;颈椎病;临床疗效
DOI:10.12721/ccn.2022.1578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颈椎病(CS)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椎动脉内的血管受到不良压迫挛缩,从而使椎基底动脉缺乏血液供应,从而引起颈肩疼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这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疼痛的反复发作会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不适,同时也会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1-2]。中医将本病归为“眩晕”、“头痛”、“痹症”等范畴,并将其归为风寒湿邪侵袭全身经脉,阻滞气血,造成四肢及全身各关节肿痛、酸胀、活动不利等症状,多由肝肾气血亏虚、血气虚弱、痰瘀阻滞等原因所致,外损致虚、邪寒入体等亦为主要诱发因素。中医讲究疏经活络、阴阳调和,针灸、推拿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祛邪等作用,对 C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疗效较为温和[3-4]。通过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可以理筋整复,疏通经络,调理肺腑,行气活血,调和阴阳,从而祛除体内的湿寒,活血化淤,益气补血,对 CS也有一定的帮助。本文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手法对慢性阻塞性颈椎病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从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在3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7±4.21岁。实验组年龄在34-69岁,平均51.82±2.23岁。两组颈椎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项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颈椎病,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病人有混油猝倒史,颈部外伤史,颈部畸形,劳损史;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颈痛、头晕;患者会出现耳鸣、心悸、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诊断依据是血液流变学及影像学;(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临床表现为:颈痛,步履蹒跚,舌苔白腻,倦怠乏力,记忆力减退,脉细弱,视力模糊,头痛头晕等。(3)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了本次研究的协议。

排除标准:①肾、心、肝、肺严重损害;②心理障碍;③恶性肿瘤;(4)无颈椎间盘突出病者;(5)对本研究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有禁忌的;(6)未能与本研究合作而离开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让病人躺在床上,先在针灸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再用针。选取风府穴,足三里,太溪,太冲,三阴交,颈夹脊七个穴位。配穴:天柱,太阳,印堂,太椎,合谷。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医针灸手法,如提插、捻转。以平补平泻的基本方法,以食指和拇指为提针法,均匀地向上、向下提插、向左、向右转动,针灸病人的风池、颈夹脊穴,得气后再取针,每次施针时间为20-30 min,1次/天,第1次治疗为2周,之间间隔2天,进行下一次治疗。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推拿:第一个步骤是先做全身关节的运动,松弛肌肉,降低阻力,然后让病人坐着,让肩部和颈部的肌肉得到松弛,然后用传统的针灸手法,对颈部进行正确的推拿,以疏通经络,旋转复位法作用于颈,托拉牵引法作用在头部,再向左右缓慢旋转活动;第二步,采用三步推拿法,指导和协助病人坐位,在推拿的时候,要随时询问病人的力量能不能承受,每一次推拿时间大约10 min,然后,采用开元引流法:在椎动脉起点处,用食指和拇指从上往下,由外向里,按揉70次/min。第二个步骤,就是用一指禅指推法,推拿华佗的夹脊穴,然后推拿颈部和肩部,推拿的力量由大到小,顺着肌肉的变形程度,推拿100次/分钟。第三步,采用解痉通畅法:用手指按揉、揉90次/分钟,然后给病人的颈部和肩部进行推拿,10分钟为好。第一次疗程为2周,与第二次疗程之间的间隔2天,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疗程,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积分比较:采用颈性眩晕的症状和功能评价量表[8],对病人的5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得分为30,得分与病情成正比。(2)与临床效果比较:病人颈椎疼痛、头晕等症状不会再发生,不会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是显效的;病人的症状仍然存在,但明显减少,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轻微的影响为有效。病人的上述症状没有变化,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是无效的。(3)结果: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两组病人取坐位,术前和术中使用LOGIQC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简称为PI、TMFV、RI、PSV、)等指标。

1.4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23.0系统处理各方面获取的数据,所得到的数据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n=60,x̄±s,s)

截图1742201133.png

附表1

截图1742201141.png

2.3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n=60,x̄±s,s)

截图1742201149.png

2.3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60,%)

截图1742201158.png

3.讨论

CS是一种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因为长期低头坐在办公桌前,颈椎一直保持着弯曲的姿势,导致颈部肌肉疲劳、痉挛,引起颈部疼痛,而且因为颈椎钩椎关节有骨赘,会对椎动脉造成很大的刺激和不良压迫,造成大脑供血不足,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5-6]。近年来, C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

中医认为, CS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受凉、冻伤等,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邪毒入骨,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治疗宜以散寒止痛、行气活血为原则。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病人的腧穴,提高脑供血,缓解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但单用疗效不佳[7-8]。中医推拿手法对脊柱弯曲、扳动病变颈椎关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治法是关节整复,活络关节,舒筋镇痛,通过拿、捏、推等手法刺激颈肩关节,达到减轻病变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的作用。采用三步中医推拿手法,对颈臂部、华佗夹脊、风池穴等穴位进行推拿,调节血液的流通,起到穴位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舒筋活血的功效,可以使头痛、颈、肩痛等临床表现得到明显的改善,并能增加疗效[9-10]。现代医学认为,中医推拿是通过对病人颈部肌肉的一种特殊的推拿方式,来缓解病人的颈部肌肉的紧绷感,减少关节肌肉的酸痛;对病灶进行强化刺激,使经络、经络通畅,使错位、错位、错位的骨组织、关节复位,使错位、错位、错位的骨组织关节复位,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同时,也可解除神经根和软组织的粘连,使颈部肌肉的痉挛得到松弛,使其得到改善,同时,也可通过神经反射的方式,进一步缓解血管痉挛,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恢复颈椎的功能,最终实现对颈椎的治疗[11]。中医推拿疗法是将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外力作用在人体相应的部位,从而调节机体的病变状态,从而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颈椎推拿推拿时,由于颈椎受压不良的椎动脉血管会得到放松,从而使颈椎的血流加快,从而使颈椎的疼痛得到迅速的缓解,从而达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针灸+推拿可以改善 CS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量,缓解眩晕、呕吐等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治愈率很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