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临床分析

马桂炎

湘潭县中医医院,湖南湘潭,411228

摘要: 目的:探讨脑肿瘤合并脑积水应用术前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就诊于本院的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2021年3月-2022年9月为抽取患者的时间段,共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分成两组,录入对照组的患者38例,开展腰椎穿刺引流术,录入实验组的患者38例,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治疗效果、颅内压与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及生活质量、炎症因子水平为两组作比的主要内容。结果:两组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高,而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术后均低于术前,其中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用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KPS评分、GOS评分: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两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未在术前两组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上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TNF-α、IL-6、IL-10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肿瘤合并脑积水采用术前分流术治疗不仅可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促进颅内压缓解,且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保证理想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全面推广普及。
关键词: 脑肿瘤;脑积水;术前分流术
DOI:10.12721/ccn.2025.1571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脑肿瘤属于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临床又将其称为颅内肿瘤,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原发性脑肿瘤主要来源于脑神经、脑组织、血管参与的胚胎组织、脑膜等颅内各种组织。继发性脑肿瘤的形成则主要是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恶性肿瘤后向颅内转移或颅外肿瘤向颅内浸润生长侵入导致。如果脑肿瘤位置比较特殊,则很容易引起颅内积水,致使颅内压呈现慢性或急性增高的状态,极大的增加脑疝发生危险,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神经功能,降低智力水平,导致精神异常,甚至会对生命安全构成直接性威胁[1]。针对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术前需要对脑积水进行积极处理,以帮助患者提高手术耐受性,改善预后。分流术目前已经在各种病因导致的脑积水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脑室-腹腔分流术最为常见,其对交通性脑积水、正常颅内压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诊于本院的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研究样本,详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研究样本的时间为2021.3-2022.9,以就诊于本院的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为主,病例数量为76例,分成对照组、实验组两组的主要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8例病例基本信息:男患者21例,女患者17例;62-79岁为患者年龄区间,均值(68.5±2.7)岁;14例为室间孔区胶质瘤,24例为松果体胶质区瘤。实验组38例病例基本信息:男患者22例,女患者16例;63-80岁为患者年龄区间,均值(68.4±2.6)岁;13例为室间孔区胶质瘤,25例为松果体胶质区瘤。经统计分析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得到P>0.05,即具有可比性。

纳入病例标准:(1)完全满足且符合临床关于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诊断标准[2];(2)未有任何手术禁忌症,可积极配合术后随访工作;(3)患者知晓研究方案的目的,自愿参与,并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排除病例标准:(1)存在腹腔腹水、颅内感染、颅内新鲜出血情况;(2)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障碍、凝血功能障碍;(3)近6个月内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发作。

1.2 方法

予以腰椎穿刺引流术的为对照组患者。开展肿瘤手术以前需要通过腰椎穿刺的方式度脑脊液进行间断、缓慢的引流,每天1次,每次引流量的标准约30mL。

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为实验组患者:选择仰卧位体位,头部需要转向健侧,将患侧肩部相应的抬高,以促使颈部可以充分显露出来,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在患侧耳廓上方大约4-5cm的位置作弧形手术切口,通过钻头对颅骨进行钻孔处理。将附带导芯的脑室镜镜鞘插入有积水存在的脑室当中,拔出导芯,通过脑室镜观察脑室的具体结构、积液量等,推动脑室镜尖端至脑室额角的位置,待妥善固定镜鞘以后,于脑室内大约6-7cm的位置置入脑室-腹腔分流管,当头端至脑室镜尖端处,退出脑室镜、镜鞘。依据脑肿瘤具体位置对需要穿刺的脑室位置进行穿刺,待穿刺完成后,创建一次性皮下隧道,于锁骨下、剑突下略微偏右的位置作切口。通过皮下隧道和两切口将脑室-腹腔分流管向腹腔内置入。置入腹腔镜选择的是剑突下切口,通过腹腔镜直视状态,于肝脏膈面处放置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腹腔导管,于肝圆韧带上将其缝好,以免发生脱落现象。将腹腔镜退出后对腹壁、腹膜进行缝合。设置分流管阀门的压力为13cmH2O。

1.3 观察指标

(1)评定临床疗效的标准如下:如果术后患者行走不稳、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脑室系统相较于术前缩小明显,脑脊液压力达到正常,则以显效表示;如果术后临床症状减轻,脑室系统相较于术前缩小,脑脊液压力相较于术前降低,则以有效表示;如果术后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恶化、加重,则以无效表示[3]。(2)于术前、术后1周两个不同时间通过腰椎穿刺检查的方式对两组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变化进行检测。(3)统计两组术后至出院前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颅内感染、分流管阻塞、脑室受损等并发症情况。(4)术前、术后1周需要测评两组生活质量、预后情况,依据的分别为GO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KPS(卡氏)评分,其中GOS评分高,则证明预后效果良好[4];KPS评分低,则证明生活质量差[5]。(5)在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晨起保持空腹状态的情况下抽取4mL静脉血,离心处理,取得血清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包括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0(白细胞介素-10)、IL-6(白细胞介素-6)。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到SPSS25.0统计学软件中加以处理,(x̄±s )用来对计量资料进行表达,并在两组相比时予以t检验,百分率(%)用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达,并在两组相比时予以x2检验,如P<0.05,则足以证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作比

表1中的数据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而对照组更低,组间出现的差值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表 1 临床疗效作比[n(%)]

1.png2.2 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作比

表2中的数据比较,术前实验组、对照组未在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颅内压方面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

表 2 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作比(x̄±s )

2.png2.3 并发症发生率作比

表3中的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表 3 并发症发生率作比[n(%)]

3.png2.4 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作比

表4中的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PS评分、GOS评分均高于术前,而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 4 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作比(x̄±s ,分)

4.png2.5 炎症因子水平作比

表5中的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均比术前TNF-α、IL-6、IL-10低,尤其是实验组,其TNF-α、IL-6、IL-10更低于对照组,P<0.05。

表 5 炎症因子水平作比(x̄±s )

5.png3 讨论

颅内肿瘤特别是特殊位置出现的肿瘤,其会对第三、第四脑室或中脑导水管产生挤压,导致其逐渐狭窄或闭塞,并将原本应向蛛网膜下腔流入的脑脊液延缓或阻断,进而导致慢性梗阻性脑积水。当颅内压力不断增高的过程中,脑脊液分泌在颅内压增高负反馈的不良影响下越来越少,而一旦脑脊液代偿功能处于基本衰竭的情况就会严重挤压脑干,加重患者的症状表现,致使病情恶化,甚至无法开展手术治疗[6]

传统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脑室椎颅外引流术等治疗方式均能够将颅内压有效降低,增加患者手术耐受性,改善其临床症状,对脑干功能受损起到延缓作用,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保证手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7]。然而,椎颅外引流术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开展的临时性抢救方案,虽然可使颅内压迅速降低,但不易控制脑脊液流速,无法维持脑脊液分泌平衡,流速过快的情况下会导致脑组织逆向脑疝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昏迷或死亡。不仅如此,留观时间同样存在限制性,≥1周极易形成外源性感染,临床推广受限。间断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的方式如果是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进行,则风险性极大,突发脑疝会使颅内压大幅度波动,对脑脊液分泌起到促进作用,在临床症状短暂改善以后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现象,反复多次进行,很容易引起颅内感染或椎管内感染[8]

分流术在不同原因导致的脑积水治疗中有利于促使临床症状有效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研究发现[9],及时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对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病情进行快速改善,并对术前高颅压进行缓解,降低手术风险,对脑结构、功能受到的持续损害进行有效抑制,保证预后和病情转归。分流术主要通过向身体其他部位引流脑脊液的基本原理,对脑脊液分泌、吸收一直维持在平衡状态起到促进作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当前临床最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于腹腔镜直视下进行相应的操作,能够避免损伤腹部器官,保证宽广的视野。该术式的优势主要为简单方便、创伤轻微、术后恢复快等[10]

本次研究中两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KPS评分、GO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颅内压、脑脊液SP100蛋白水平、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均不足0.05。可见脑肿瘤合并脑积水采用术前分流术治疗不仅可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促进颅内压缓解,且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保证理想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全面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张青松. 术前分流术对缓解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临床症状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21(11):215.

[2] 裴艳军.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疗,2021,40(19):40-42.

[3] 朱子煜.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对囊性脑肿瘤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3):424-426.

[4] 罗堃堃.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对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意义研究[J]. 保健文汇,2020(23):205-206.

[5] 史顺新. 术前分流术在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东方药膳,2021(24):76.

[6] 徐德智. 对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进行神经内镜手术前对其实施双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3):65-66.

[7] 陆海.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临床分析[J]. 健康管理,2021(17):121.

[8] 曾海军.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5):56-59.

[9] 刘永生,申明峰.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2):176-182.

[10] 祁小龙,蓝佛琳,林志钦,等. 交通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0,19(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