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知识文化基础,形成对古诗词的具象认知,而后激发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落实,辅助学生实现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层探究。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格修养与社会关爱意识,优化其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师在展开古诗词教学活动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品格,整体提升人格魅力。以传统文化为导向,能够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过程更丰富,为学生后续的实践探究活动指明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立足于古诗词,更细致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甚至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地应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从而增强情感体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发展,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效力,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策略探究
(一)注重意境的品读
五六年级的古诗词学习重点,往往通过诗人的思想情感,认真推敲与揣摩字、词,从而突破对古诗词的理解。经历前两学段的古诗词积累,本阶段学生的学习就要探索意象,寻求古诗词的点睛之笔,探寻整首诗词的绝妙之处。例如《墨梅》古诗词中的“清气”为关键词,既表现了梅的灵魂,又体现了人的志向。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这个词入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在理解词语“清气”的基础上,学习高尚的人格修养,进而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古诗词的品读要从中心词、句入手,整体赏析其意境,体会其中表达的传统文化,如爱国之情、人格修养、社会关爱等内容。例如《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为:语文课上,教师说:“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美术课,请你认真倾听,然后将我说的场景画下来。”接着描绘《清平乐·村居》中的场景,让学生绘画。教师借助语言媒介与多媒体,引导学生慢慢融入诗词美景,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开设专题式学习,拓展传统文化主题
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正确地审视传统文化,让整个古诗词课堂绽放光彩,教师应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开设专题式的教学,基于特定的古诗词教学主题,整体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而相关的学习主题要始终遵循“弘扬传统文化”这一条主线,设计更鲜明的文化主题,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文化拓展的目的,引导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古诗词学习。以《泊船瓜洲》为例,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积极地展开专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获得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认知。对此,教师可以确定“相约题画诗,传承古典美”的学习专题,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探索。
1.读诗句,感受韵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古诗词的节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朗读,而后互相评价,获得积极的品读感悟。
2.赏诗画,走进诗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展开绘画活动,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以此让学生展开小组活动,借助各种美术素材完成绘画创作。随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画作,阐述自己对古诗词画面的解读,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唱诗歌,表达诗美。教师可以融合古典乐,让学生根据古典乐的旋律唱出《泊船瓜洲》诗词,以歌和诗,在优美的旋律中吟咏,再一次感受古诗语言的美好,体会悠扬的韵律,加深学生的审美感悟。由此,教师展开专题式教学,整体拓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更深刻,而且能够加深学生的体会,让他们对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更细致和全面的认知,最终达成传统文化有效渗透的目的。
(三)群诗整合,整体理解文化
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其中隐含的文化因素与我们生活各方面都有关系。近几年,随着群文阅读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把多首诗词作品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成为许多教师热衷于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全面的、整体的诗词文化体系,让他们从整体上理解类似的诗词,对于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面、发挥其语文素养有着较大的作用。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许多关于王安石的诗歌作品,他们对作者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教师就可以确定与王安石有关的议题,如“从诗词中读出王安石的不同经历”,这个议题具有很强的讨论意义,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透过多篇诗词来了解、探究作者的遭遇和心境历程。在议题的引领下,教师接下来可以选择《登飞来峰》和《元日》等文本作为群文,引导学生对多篇诗歌进行不同角度的赏析。再如,在组织学习《舟过安仁》时,教师还可以把之前学过的《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群诗的阅读和对比进一步体会杨万里的人生百态,学习他的生活态度,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整体理解诗词文化,并以积极的心态自觉地传承优秀文化。
三、结语
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知识传输,轻文化渗透”的错误观念,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康婷婷.挖掘古诗词教学资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J].教书育人,2022(28):26-28.
[2]陈玉秀.引入传统文化,丰盈小学语文课堂[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2(2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