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与维护策略研究

孟祥启

中核山东核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核电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核电的运行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是加强企业管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运行机组持续绩效提升模式的主要内容,其次探讨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最后就核电运行安全与维护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核能供汽;核能供热;安全分析;运行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9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核电厂作为技术含量高和资金密集型的能源项目,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因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保障措施对核电厂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1运行机组持续绩效提升模式的主要内容

针对运行机组持续绩效提升模式,主要包含5个方面。第一为增强型业绩监测。实施增强型业绩监测流程,通过对现有业绩的持续监测,帮助生产相关领域发现绩效下滑的早期迹象,阻止绩效进一步下滑。第二为恢复流程。利用恢复流程帮助业绩偏低的领域迅速且可持续地改善业绩。第三为调整同行评估方案。基于目前的同行评估频率,后续可针对特定领域邀请国际或国内同行评估队进行评估。第四为提供技术支持。关注技术结构,重点关注每个主要职能领域的卓越行业标准,协助解决各领域已识别的弱项和业绩偏差。第五为领导力培养。利用行业内外领导力相关的良好实践,开发领导力培养计划。

2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

2.1核电设备在运行中的故障问题

在核电厂的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大型机械设备,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多台机械设备之间相互配合,同时工作来完成,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生了机械运作失灵与损坏,也会给核电厂带来影响与器械设备故障问题,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链式裂变反应就在其中运行,反应堆同时又分为多种,核电站在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较多的就是压水堆,核电站是核电的主要工作场所,热力发电站利用煤与石油进行发电,水力发电站则利用水力发电,而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内部储藏的能量,产生电能的新型发电站。

2.2班组人员安全意识需不断加强

核电企业班组业务范围较广,且人数众多,班组人员安全意识参差不齐。部分班组人员未正确认识到自身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与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存在的差距,也未能有效转变安全管理观念,仍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监督部门的责任,行动上缺乏安全生产管理主动性。

2.3班组安全统筹管理需持续优化

核电站生产过程中,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等流程引入外部施工单位,这些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能有效与核电站管理要求相匹配,班组安全风险管控难度较大。核电企业存在特殊核安全风险,且因涉及的设备、工艺、作业种类繁多,对作业人员技能、班组安全管理要求较高,因此班组安全统筹管理需不断强基固本,补齐短板,持续提升。

3核电运行安全与维护策略

3.1风险管理与财务保障的关联性

核电厂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如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降低潜在损失,减少对财务工作的负面影响,确保核电厂财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财务保障为风险管理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用以实施风险评估、采取控制措施以及应对突发事件。财务保障的措施包括建立紧急备用基金、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合理规划资金需求等,为核电厂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并保持财务的稳定性。通过风险管理,核电厂能够及时应对潜在的风险,保护核电设施的安全和运行环境的稳定及可持续性,从而保障核电厂的长期运营和发展。财务保障则为核电厂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其技术更新、设备维护和运营管理等,促进核电厂的持续发展。

3.2营造良性安全文化

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要从个人、领导及组织3个维度进行系统的营造,提升责任意识就是提升安全文化水平。个人责任方面,安全人人有责,培育质疑的态度,沟通关注安全;领导责任方面,领导做安全表率,建立组织内部高度信任,决策体现安全第一;组织责任方面,认识核技术的独特性,识别并解决问题,倡导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谐的公众关系。从人员的行为和特征、组织的价值观和对安全的态度、组织的基本愿景和信念3方面入手,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估。多多取样,通过观察、交流和访谈以及深层次的分析、测试,得知员工(或组织)对核安全事项所表现的行为和特征,以及对核安全优先价值观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准确反映被评估单位的核安全文化水平。项目部内部评估(自评估)。按工程建设进程的不同,对核安全文化发展水平进行纵向比较;与同时期其他同类性质的单位作横向比较,找出“强项”“弱项”;得出本项目目前核安全文化发展所处水平的结论,同时针对性提出整改方向。对照国内或国际同行的最佳实践实施外部评估(同行评估),如本质安全研究院对项目评估,评价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核安全文化发展水平;推行同行(第三方)评估提升项及对标先进项目,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及时识别弱项和问题,积极纠正和改进。

3.3 针对性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核电站细化人员培训考核授权流程,针对性开发班组管理能力提升课程并培训考核,确保班组成员的知识和能力满足岗位工作需求;制定了安全管理员轮值方案,通过培训、分享总结等方式促进使班组全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升,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让班组全员参与班组安全管理;将具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企业作为项目招标的先决条件,从源头降低风险;借助电站安全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各等级技能竞赛的平台,促进班组安全管理技能水平;持续调研对标外基地或其它行业班组管理的良好实践,邀请班组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集中培训和交流,夯实各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3.4对核电设备进行按时保养与维修

做好对故障等问题的预防策略,将核电设备出现故障原因降到最低,在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运行进行监督,做好严格把关,进而延长设备的寿命。核电是我国当今电力系统最轻环境污染的能源,作为新型技术产业,关系到我国人们生活的要求。

3.5核电厂还应强化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

制订更为详细和全面的应急准备计划,包括针对不同风险事件的紧急响应措施。核电厂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从而强化应急准备和应对措施,使核电厂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财务的冲击。核电厂应注重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知识分享会,促进员工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和风险管理知识的传授,提高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通过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使核电厂构建一支专业化、高效的财务团队,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挑战。

结语

卓越的业绩改进具体表现为组织认同改进业绩是一项长期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而非一个有限的目标。通过探究运行机组的持续绩效模式,将有助于核电厂在机组长期运行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标准。使用高标准是发现差距和实现卓越业绩的基础,高标准既体现最高层次的商业目标,又是现实的、可达的,同时具有挑战性。在后续的工作推进中,仍要持续推进核电厂绩效水平登上新的台阶,确保核电厂机组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韩治,吴晓燕,初永越,等.核电厂配置风险管理风险阈值的设定方法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22(3):637-644.

[2]黄兵,张祥贵,杨宏野,等.核电厂运行操作风险评估标准和风险管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9):216-218.

[3]刘吉涛.核电站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9(2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