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排气的应用

席晨谦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天津,300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妇科肿瘤术后排气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共计10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予以抽取,所涉时间介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严格对随机原则遵循,各有50例患者计入;予以对照组西医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对两组设计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所得总有效率数据值为更高情况(P<0.05)。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以观察组为更短显示(P<0.05)。接受不同干预工作的两组病患,在满意度得值方面以观察组为更高显示(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妇科术后排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排气,促进术后恢复,并保证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妇科肿瘤;术后排气;满意度
DOI:10.12721/ccn.2022.1578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在术中需要使用麻醉药物,而这会经常会使患者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影响排气。这种情况通常在手术后的最初几天内发生,随着麻醉药物的清除患者的排气也会逐渐恢复正常[1]。同时,手术对于消化道的创伤也会导致患者肠道功能暂时性的紊乱,使其肠道蠕动减弱,排气和排便也会受到影响。术后患者常常处于禁食或限制饮食的状态,这也可能会导致排气减少。此外,患者通常需要使用一些镇痛药,尤其是阿片类药物,容易引起患者肠道蠕动减弱,并影响排气[2]。对于妇科肿瘤术患者来说,术后尽早恢复排气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时排气,肠道内积聚的气体会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感觉,严重时还可导致肠梗阻。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理论在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的工作中,备受广泛关注和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术后康复的患者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本院通过对这类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共计10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予以抽取,所涉时间介于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严格对随机原则遵循,各有50例患者计入。观察组所涉病例中,年龄在完成抽取事宜时,以26-76(45.65±4.38)岁为区间;对照组所涉病例中,年龄在完成抽取事宜时,以25-74(45.29±4.56)岁为区间。组间基线可比(P>0.05)。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妇科肿瘤,且接受手术治疗,精神、认知、视听能力均正常;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衰竭者;滥用其他药物者;治疗依从性差者。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根据其疼痛等级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疼痛管理,可以选择口服镇痛药、静脉镇痛药等方式。手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检查和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伤口愈合的护理操作,如胶布固定、消毒等。根据医生建议,开展适当的康复运动,如踝泵运动、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有助于减少手术后肌肉萎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建议饮食轻便易消化,多摄入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术后患者通常会面临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恐惧、抑郁等,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并与医生或心理专家保持沟通。定期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或不适症状。根据医生的安排,进行相应检查和化验,并按照医嘱服药或接受其他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 中医穴位按摩疗法。穴位按摩选穴:百会、上星、申脉(双)、太冲(双)、三阴交(双)肝俞(双)。以手拇指垂直着力于穴位上,按重揉,用力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每个穴位按摩3-5min,百会、上星以振揉法为主,肝俞(双)以点按为主,申脉(双)、太冲(双)、三阴交(双)以指揉为主。按摩过程中与病人交流使其调整气息配合按摩。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2) 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是由掌握中医按摩的护士完成的,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佩戴干净清洁的手套,并在每次按摩前后洗手。在按摩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停止按摩并与患者沟通,确保按摩过程舒适、安全。应准确把握穴位位置和力度,避免过于强烈的按摩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按摩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对患者体力和神经系统造成过度负担。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表示患者在24小时内恢复肛门排气,腹胀情况消除。有效表示患者在24小时内恢复肛门排气,其腹胀情况得到明显缓解,但没有完全消除。无效表示患者在24小时内仍存在明显腹胀腹胀情况,或者症状有所加重。(2)对比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满意情况,通过统计满意患者数量,算出相应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均数标准差(x̄±s)与百分比(%)分别代表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两者分别实施T检验和χ2 ,当P<0.05表明两两比较存在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对两组设计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所得总有效率数据值为更高情况(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截图1742261233.png

2.2对比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以观察组为更短显示(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x̄±s)

截图1742261245.png

2.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

接受不同干预工作的两组病患,在满意度得值方面以观察组为更高显示(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截图1742261254.png

3讨论

妇科肿瘤手术后排气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出肠气,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困扰和痛苦。同时,排气功能障碍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使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进一步影响营养吸收,还会引起患者便秘和消化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症状和身体负担[3-4]。而且排气功能障碍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由于排气问题的尴尬性质,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和忧虑。中医认为,手术后由于创伤和恢复过程中的损耗,常会导致元气大伤、气血双亏。元气代表人体的生命能量,术后的元气损耗会导致机体虚弱;气血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和能量,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术后如果气血运行不畅,则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气滞血滞的情况[5-6]。离经之血指的是在手术中切断了正常的经络血管,导致瘀血滞留。气滞血瘀会阻碍脏腑经络之间的气血流通,使得气血无法顺利地供应给脏腑器官,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此外,手术后的卧床休息或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肠道气机不利、气血郁积以及上下不通的情况。因此,中医强调在术后要适当调理身体,促进气血流通,保持脏腑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经络连接着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同时也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穴位是经络上特定部位的聚集点,与经络、脏腑、气血的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对穴位进行按摩或刺激可以促使气血在经络中畅通运行,激发经气的运行,增强气血的循环,调节脏腑器官的功能。这种作用有助于气血通畅,腑气下行,从而促进肠道的蠕动恢复。按摩穴位可以通过调整经络的气血流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能量代谢,改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应和排泄功能,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7]。同时,按摩穴位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影响神经调节、内分泌等机制,进一步调整整体身体的功能状态。足三里穴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调节中气运行,缓解胃痛、胀气等不适感[8-9]。足三里穴刺激可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消化食物,改善胃食滞、胃口不佳等消化不良问题。通过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节气血循环,排出体内湿邪,改善湿气阻滞引起的体寒、水肿等症状。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此外,足三里穴还具有止痛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通过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足三里穴的刺激也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下1寸,比胫骨前缘稍偏后处,在中医理论中,三阴交穴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三阴交穴的刺激可以调节肝肾功能,改善肝肾虚弱引起的头晕、眩晕、腰膝酸软等症状。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迷走神经活动,从而增加胃肠蠕动,改善便秘、肠胃功能紊乱等问题。通过三阴交穴的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排气,缓解胃肠胀气、肛门不适等症状[10-11]。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式,结果显示,两组在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后,观察组所得总有效率数据值为更高情况;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以观察组为更短显示;接受不同干预工作的两组病患,在满意度得值方面以观察组为更高显示(P<0.05)。这一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排气,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着重要帮助,同时这种干预方式更容易取得患者的认可。妇科肿瘤手术后,由于手术对腹部组织的干扰和创伤,常常会导致肠道功能受到抑制,出现肠搐阻滞或麻痹静止期。在这个时期,胃肠蠕动减弱,食物和废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感觉。西医通常主张等待自然恢复,而忽视了腹胀的预防。当腹胀严重时,常采用药物治疗、肛管排气或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等方法来解决。但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并且可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针对这类患者当前情况,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按摩术来促进术后胃肠蠕动。护士可以采用手法按摩穴位,通过神经和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对肠道产生良好的刺激,从而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这种方法能够显著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腹胀症状,并加快排气时间。同时,这种干预方式简单易行,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也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妇科术后排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排气,促进术后恢复,并保证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