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强军队的整体素质是强军建设的重要目标。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以说西藏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全国的安全稳定,因而所需边防士兵人数多且对士兵的身体及心理素质要求相当高。西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序开展征兵工作,2021年的征集对象仍以大学生为重点,但征兵工作仍然不太顺利,存在着入伍率较低的问题。而大学生入伍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有圆梦型、就业型、投机型、盲目型[1],这些动机中有很多是功利化的入伍动机,带有功利化入伍动机的人入伍之后对边防部队会有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部队的凝聚力。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充分了解西藏大学学生各种入伍动机,发现征兵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相关概念概述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参军动机
参军动机是一个人实现做军人的内在动力,是萌发于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三、西藏大学学生参军动机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针对入伍动机问题设计了参军入伍的根本目的,参军入伍的最关注的政策、希望入伍后实现的目标、退役后的打算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发放4000份问卷,回收问卷3912份,问卷回收率为97.8%。参与问卷调查的西藏大学学生中,男生2074名,女生1838名,大一、大二、大三的在校学生比例大约分别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7%、46%、17%。
(1)参军入伍的根本目的。
在这个指标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的上进心与正能量。7个预先设计的选项中,“锻炼自己”的占比37.9%,“依法履行兵役任务”占比达30.8%,“实现个人梦想”占比18.5%,“缓解就业压力或经济压力”占比7.5%,“考军校提干”、“选取士官”、“学技术”共占比5.3%。可见,大学生更多地是把参军入伍作为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对自身有益的一种活动,而对兵役法律法规意识和国防意识相对薄弱。
(2)参军入伍最关注的政策。
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我区现有政策最吸引你的是”这一问题,从关注程度来看,“高学历青年应征入伍‘四优先’”政策占比34.6%,“经济待遇”政策占比21.1%,“部队考学及报送入学”政策占比19.6%,“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和支持力度”占比15.9%,选择“现有优惠政策对我没有吸引力”的人占比8.8%。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军入伍最关心的问题并非是义务当兵的政策问题,而是个人发展和发展出路的问题,说明学生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认识程度还比较低,这也与前面“参军入伍的根本目的”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3)希望入伍后实现的目标。
在面对“希望当兵后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时,“锻炼自己”是大学生最想实现的目标2705人占比达28.6%,“实现梦想”1880人占比达19.9%,“考军校提干”占比17.1%,而大学生最不愿意实现的目标是“补偿代培学费”647人占比6.8%。可见,大学生向往军营生活且对军营生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心态,但是也可以看出大学生不愿意留在部队转士官,占比9.3%,
(4)入伍地的选择。
调查发现,不愿意到外地部队想留在“本省内”部队的人数最多,占比高达45%,想去内地省份和边海防地区的学生占比39.4%,愿意留在艰苦地区的人数仅734人占比15.5%。可以看出,大学生不愿意离家太远去艰苦地区奉献,也不太能吃苦。
(5)入伍兵种选择。
调查中,根据西藏特色地域,设置了5个选项。研究发现33.8%的人希望参加武警部队,26%的人希望到陆军部队当兵,而海军和其他军种部队占比相对较少,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多地不愿意训练得太辛苦,对自己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是很高。觉得都可以的人数占比17.1%也说明服从组织分配能吃苦的大学生很少。
(6)退役后的打算。
在“退役后的打算”选项中,“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占比达39%,“回校复学”和“报考专升本或研究生”的共占比达27.7%,“报考军队文职人员”的占比达17%。可见大学生认为参军入伍是一种提升自我各方面的手段,是对更好地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可靠的途径,而真正愿意继续留守部队的人较少。
四、大学生征兵存在的问题
(1)入伍动机不存粹。
调查发现青年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发展、未来出路的多,关注自身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少,国防意识和依法服兵役的意识淡薄。在“参军入伍的根本目的”这个项目的调查中,选择“锻炼自己”等带有个人私利的动机占比远远多于“依法履行兵役任务”。在“参军入伍最关注的政策”中我区现有政策最吸引青年学生的是“高学历青年应征入伍‘四优先’政策”,占比高达34.6%,“部队考学及报送入学”、“经济待遇”政策的占比也很高,这说明大多数的青年学生更加关心自身发展的问题。
(2)个人期望过高。
在面对“希望当兵后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时,普遍学生想要锻炼自己,但是“选取士官”、“考军校提高”的人数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学到工作方面的知识,能够直接应用到生活日常中去,然而部队以作战为主要目的,虽然在信息方面的技术较高,能学到较为实用的技能,但是很难满足应用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个岗位中去,主要锻炼的还是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
(3)大学生吃苦奉献意识不足。
在“入伍地的选择”中,愿意留在艰苦地区的人数仅占比15.5%,大多数大学生不愿意离家太远或去艰苦地区吃苦奉献。在“入伍兵种选择”的选项中,希望参加武警部队的人占比33.8%,而海军和其他军种部队占比较少,说明青年大学生更多的不愿意训练得太辛苦,对自我要求较低,也不愿意服从组织分配吃苦。
(4)激励政策的不足。
在“退役后的打算”调查中发现“报考军队文职人员”的人数占比仅17%,大部分退役后打算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每年招收的人数有限且岗位的待遇差别很大,西藏每年退役的大学生人数基数大,因而很难照顾到每一个退役大学生。全国大多数相对重视以政策为导向,在提高优待金、安排就业、升学复学等方面做出许多优惠措施,从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军入伍。这些政策的设计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持续性地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对退伍后的出路上安排更可靠、给退伍学生更安全的保障。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的对策
(1)尽力满足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大学生参军入伍要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最基本的就是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大学生生理方面的需求是通过参军入伍锻炼自身各项能力,希望在将来有能力求得一份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也就是最低层次的需求。自治区要与军区密切联系,在确保军队秘密的前提下,为即将退役的军人普及市场现状和知识,保证他们能在退役后及时融入社会。对他们进行就业全过程援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部队要不断更新思想理念,按照现行人力资源的市场价值标准,适当提高大学生士兵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切实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同时大学生们合适调节自身的期望值,不要有过高而不实际的期望。
(2)坚决满足大学生的安全需求。保证他们的安全需要,第一是国家要切实保护好参军入伍大学生的信息资料,避免落入反派间谍的手中,从而威胁到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作战大学生提供适合的高技术武器和防护工具,切实保护好每一个参军学生。第二,自治区要在退役后的工作上做出更为妥帖的安排,让他们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安心服役。第三是要求对参军入伍的大学生进行更为合理严格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军事战斗本领和技能,同时保证能在战斗中保护人民和自身的生命安全。
(3)努力满足大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国家要关心军营的生活,对每一个立功和默默奉献的集体给予合适的荣誉和奖励,肯定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一切奉献。部队要极力营造良好的军队氛围,适时团建,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融入到大集体中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学校对大学生退伍返校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
(4)合理满足大学生自尊的需要。自治区和学校要重视参军入伍学生的欢送会和退伍大学生欢迎会,合理对退伍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宣传。同时要对参加保家卫国的学生。部队要给予大学生士兵更多的关照和爱护,充分尊重新时期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并合适的引导和帮助。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使部队管理更加创新化、人性化。
(5)鼓励大学生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治区要做好退役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安排工作,将退役大学生士兵作为选拔各类人才的重要来源。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研究生复试等人员招录中,明确好大学生招录的具体指标和岗位,适当降低录取难度,深入落实优抚政策措施,适当帮助大学生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军队和学校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育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吃苦奉献的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新尧.对地方大学生入伍动机多元化的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