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于萍

岐山县凤鸣镇杏园逸夫小学,722400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可以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从而获得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提升人文修养、开阔文化视野。于永正老师说:“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重在积累。”而积累的有效途径便是诵读。因此,做好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从诵读入手,探寻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关键词: 古诗词诵读;文化自信;语文素养;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小学低年级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教师及家长对低年级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认知高度不够

近年来,全国及市区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展了诵读课程,诵读被赋予了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使命。但具体落实、落地、落细到教学中时,认识的高度不够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古诗词的背诵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深层次的启发和指导给学生带来的思想道德的提升和审美品位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深刻内涵被忽视,导致古诗词诵读教学成效不大。

(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诵读技巧欠缺

现状表明,小学语文教师队伍过于庞大,水平参差不齐,加之非本专业的人员进入,使得部分教师的诵读水平亟待提高。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时,并未注重诵读时的技巧训练。比如在诵读时,怎样划分诗词节奏、在哪儿需要停顿会更有韵味、哪个字该读成重音才能重点突出、哪个地方语速应该放慢才能有效表达情感、哪个地方的音调需要提高才能让语气生动等,均存在技巧缺失,这导致其在教学中很少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相关训练。如在诵读古诗《春晓》时,作为专业的语文老师都知道,五言诗一般划分为“二二一”与“二一二”的节奏阅读。按照这种方法,这首诗的节奏就可以被划分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停顿有助于表达诗意,使诵读更具韵律美感。除了停顿之外,如果在诵读时能将“晓、鸟、少”这三个押韵字的字音适当延长,则更能体现诵读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而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中,能够对学生进行如此专业训练或指导的老师并不太多,所以,如何运用诵读的技巧让诗歌更具情感,是当前小学低年龄段古诗诵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古诗词诵读的教学设计程序化、教学过程模板化

在当今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教师在备课时盛行拿来主义,其往往忽视了学情和适切性原则,即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诵读教学的备课比一般课文更具挑战性。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都会采用现成的电子教案以及电子课件。千篇一律且模板化的备课和课件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成为PPT的播放者和机械化的讲解员。另外,基于课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教师并未深度结合课标及教材对古诗词进行目标的精准设定,基本遵循了释题析意—介绍诗人—剖析诗意—词句解析—体会情感—总结归纳—背诵默写的固定教学模式,学生的诵读变成无感情、无意义的大声朗读。

二、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尝试

(一)提高教师认识,明确诵读教学的具体目标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深刻地意识到:诵读古诗时要把握好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使学生在诵读时能够直接感受到诗歌抑扬顿挫的韵律,注意音韵的和谐优美,从而感受到节奏之美,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诗人的情感变化产生共鸣。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古诗词诵读中的情感体验。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时,一定要将传统文化贯穿其中,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关注诗词对其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古诗词诵读的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终身学习对语文老师而言尤其重要,除了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专业能力、实现教学目的之外,还能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古诗词诵读技巧的专题讲座。如以信息技术作为培训平台,教师通过与专家进行理论与实践沟通,探讨提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演示、情境再现等手段,把经典场景融入进来,再加上教师优质、高效的智慧化设计,提升教学能力。再次,组织切磋交流,促进经验共享。平常可以多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示范课”“古诗词诵读教学研讨会”“古诗词诵读沙龙活动”“古诗词集体备课之同课异构”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古诗词诵读教学比赛等,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优化研讨古诗词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手段

1.诵读积累诗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小学低年级编排的古诗文普遍浅显易懂,如能在朗读技巧和想象画面两个方面进行指导,目标就很容易达成。如在教学古诗《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照“二一二”的节奏读出停顿,并根据平长仄短的要求,让学生尝试在第二句和第四句末尾处拖长读音。同时,通过配乐范读、师生合读、个性化诵读等方式,再加上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古诗中所描写的山水花鸟之美,进而受到美好情境的熏陶,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一种亲切感与喜爱感。

2.基于学情分析,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思维发展方面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出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相对较慢,作为教师就应给予其更多的诵读时间,如融入范读听读、集体朗读、小组读、接力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诵读体验。这样,就会使学生越读越正确,越读越流利,越读越有感情,越读越有不同的理解,越读越想表达自己的感悟。

3.筹措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手段

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诵读教学的多种资源相结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在诵读《敕勒歌》时,教师可以将草原图片呈现在PPT上,也可以在网上收集草原视频,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再配以较为舒缓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北方草原辽阔壮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选择课外诵读辅本,丰富诵读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结合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选择读物。面对纷繁复杂的多种读物,如何让学生读到更为丰富、更有价值的古代经典诗词呢?明人吕坤曾经有言:“每日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择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集为一书,今之歌咏,与之讲说,责之体认。”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所积累的感性经验,选择切合生活实际、文义浅显的经典短文。其次,应该选择句式整齐,语调押韵和谐,节奏感鲜明,可以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读本。选择好读本后,用好家校共育这一平台,在校园里进行经典诵读、好诗推荐、古诗配画等古诗词诵读和积累的比赛;在家庭成员间进行古诗大比拼。

结语

经典古诗词诵读不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积累素材,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开阔眼界,增强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申云霞.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