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现状不足及建议

范彦斌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 我国是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和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但是随着过度开发和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认知的不足,致使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引发各种各样的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也成为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黄海海洋为例,重点阐述了在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旨在希望可以为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不足;建议
DOI:10.12721/ccn.2023.1570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海洋是地球给予人类的馈赠,是最有战略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海洋生态系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后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行为也日益增多,而海洋环境污染、工业废水排放、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我国作为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峻的威胁与挑战。

目前面临的海洋问题主要集中在海岸带,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被称为第一海洋经济区,是社会经济地域中的黄金地带。作为人类开发行为最密集的区域,在过度的开发致使其资源消耗也在不断加剧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环境进一步被破坏,红树林也大面积的消失,临海湿地面积萎缩,赤潮频发,海洋生物多样性剧烈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海洋生态修复

海洋生态修复是指海洋利用自身的修复能力,对被破坏区域进行缓慢的自然修复,最终达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在海洋利用自身能力进行修复时,因其耗费时间长,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干预。在这一前提下,海洋生态修复则可以定义为:为了促使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良好的发展,在利用海洋自身能力进行修复的同时,因地制宜的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来辅助海洋生态系统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到达提高海洋生态修复的速度,完善修复区域的生态系统,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对外部冲击的抵抗能力。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是海洋生态平衡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此外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对环境保护、物种保护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也有着明显的影响。

二、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中国和欧美大多数国家都开始认识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时间则相对较晚,虽然从以往的退耕还林还草、水土荒漠化的生态修复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目前为止,我国的海洋生态修复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如典型的海洋生态修复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海岸线水体生态修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原油及化工品泄漏生态修复、沙滩修复等方面。

以南黄海为例,南黄海海洋作为黄海的组成部分,位于黄海东南部,由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总面积约为40万平方公里。在对南黄海海洋不断的治理当中,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并建立健全全新的海洋生态环境体制,将海洋与陆地打通连接,对双方的统一性、整体性进行合理化布局,最大限度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在南黄海途径的区域由各个省市的海警、海事等部门建立全新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对整个海域进行全覆盖,确保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的顺利进行。

对南黄海海洋污染源整治力度不断加强。对南黄海海洋途径区域进行入海排污口检查并进行登记,加强港口码头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更换更安全、高效、环保的油污水处理设备,对港口区建设、生产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渔业养殖产生的污水及垃圾进行防控,划分养殖区域,优化养殖空间,对海洋环境整体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加强对海岸线、湿地、珊瑚礁等进行生态修复。对南黄海海洋整体进行分割,由途径区域进行划分,确定各自管控区域,在各自管控区域内划定大陆自然岸线、划定海岛自然岸线,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空间管控。对海岸线和海岛加大整治修复力度,如江苏省全省累计修复海岸线300千米。对海草床、珊瑚礁、滨海湿地加强修复力度,对海岛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栖息地进行治理与修复,如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1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湿地类世界遗产空白。

三、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存在的不足

虽然在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的问题上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比上来看,还是存在着诸多不足。

1、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在立法上处于滞后状态。目前关于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的工作主要依据2013年发布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和2015年发布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但匹配规划的主要立法工作并没有展开,没有实际的法律法规去指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进行,无法满足修复工作的实践需求。

2、对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究上,而对于海洋生态修复的其他方面则研究较少,如对海洋区域退化的诊断,分析其退化的原因,以此来建立防御机制;对海洋生态修复后续的检测不够重视;对生态修复之后的效果评估研究较少等。

3、本末倒置。以人工修复为主,却忽视了海洋自身的修复能力,对恢复海洋生态系统能力不够重视。

4、绩效考核制度的缺失。

南黄海海洋途径多个省市区域,分布空间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需要生态修复的系统也不相同,在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当中,涉及多地、多面多点,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对生态修复工作的考核和验收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5、公众参与度不高

俗话说,破坏远比建设更轻松,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个社会公众的义务。作为海岸带资源使用者的社会大众,同时更应该是保护者,只有在国家大力治理海洋生态修复的同时加强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爱护与维持,才能事半功倍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关于南黄海海洋生态修复的建议

1、尽快将海洋生态修复立法。对海洋修复的目的、原则、程序、标准、范围、考核评估标准及修复主体等框架进行规定,只有具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指引,才能更好的因地制宜的进行海洋生态修复的工作。而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深入分析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海洋生态修复的规定,减少交叉重复的部分,注意新法与现有法规之间的关系。

2、更加系统的对海洋生态修复进行实践与研究,不在单纯的集中在技术层面上,要做到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包括海洋生态调查、退化的分析与诊断、生态修复的后续监测,修复之后的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内容。

3、要突出海洋自身的生态修复能力,重视海洋生态系统能力的修复,不要过分的进行人为干预,尽量只起到辅助的作用。由于南黄海海洋途径多个区域,且包含多个系统的不同修复工作,因此需要各地政府、科学工作者、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合作。

五、总结:

总之,海洋资源的开发是陆地资源日益枯竭之后唯一的途径,在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如何提高海洋生态修复是我们国家都亟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国政府与科研人员及社会公众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众,李微微,杨雯,等.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2):7-10.

[2]吴霖,欧阳玉蓉,吴耀建,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 海洋通报,2021,40(06):601-608+682.

[3]赵博,张盼,于永海,等.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现状、不足及建议[J]. 海洋环境科学,2021,40(06):97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