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课题,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采取创新性的德育方法,优化德育途径,提高德育实效,让学生将学习的品德素养、道德情操内化为个人的品德外化为个人的行为,真正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班主任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但是,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的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德育意识。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班主任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德育的缺失。其次,初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着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能力欠缺的问题。一些班主任德育教学水平有限,德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理念陈旧,不能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德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德育工作效率低下。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展开者,是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者,更在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素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与学生们的接触时间最长,因此班主任的个人行为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初中生虽然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但是还是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总爱模仿老师的行为,班主任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和一本书。因此,老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用自己的德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行。首先,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必须带头先做到。要求学生做的,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这时班主任就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面前一视同仁;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以班集体的利益为重,每天学生打扫卫生时可以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要求学生应该注重礼仪规范,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就应该约束个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朴素大方,举止优雅。用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形成一种无声的德育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其次,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更多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当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例如,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关怀备至,对同事诚恳热情,保持模范的形象,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身上的正能量。
(二)成为学生的言行榜样
在德育过程中,不管是针对全体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还是具体到某一个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并非依靠班主任反复的强调或不断的督促就能达到的。实际上,许多班主任都意识到,在很多时候自己所说的话是没有多少效果的,却始终没有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初中生冬季长跑练习时,有的班级队伍整齐、士气高涨,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有的班级队伍散乱,完全没有队形。面对后一种情况,班主任如果仅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责怪,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效果的。更重要的是,班主任的过多责备在无形之中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错觉:我们班级就是这样,我们能力不行。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扭转班级的不良现象,班主任不能仅仅依靠反复的提醒、责备,而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为初中生做出表率,成为初中生的言行榜样。比如,在发现班级长跑队伍凌乱时,班主任自己跑起来,跟着初中生一起跑步,甚至跑在学生队伍的最面前,与孩子一起喊口号,增加学生跑步的动力,调整班级的队伍,扶正班级的风气。许多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接受班级状态的消极态度,认为班级中的情况是一直以来的现象所造成的。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发出这样的抱怨:我们班学生一开始就这样,不知道跟他们强调多少遍了,但总是不听话;找这些学生谈了好多次了,但他们就是不知悔改,有时还表现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但这些抱怨都是毫无作用的,还容易引发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得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不利于班主任德育的施行。因此,初中班主任要改变自己的状态,尝试用自身具体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错误的言行,进而实现德育的效果。在初中生的德育中,班主任过于勤奋未必是好事。在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行时,班主任要有所侧重,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内在认知的基本规律,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寻找适当的教育方法,实现最佳的德育效果。
(三)尊重差异,个性德育
学生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如果采用简单集体式的教育,不利于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因为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层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班主任要走进学生们,了解学生的心中所想和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老师要放下自己的教师姿态,融入到学生们中去,与他们进行谈心聊天,一开始的聊天内容可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明星、愿意做的运动等等,只有从这些入手,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老师敞开心扉,充分沟通和交流,让老师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才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德育教育水平。例如,班级中总会存在一些后进生,他们有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思想品德方面都没有积极性,同时也与其他的学生存在着很多的差距,在日常表现出更多了一些自卑的心态,这时班主任就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化解隔阂,从聊天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正强化。这样在一次次的强化中,就能够帮助这些后进生恢复自信心,帮助树立崭新的奋斗目标,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也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结语:
树人先树德,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会有担当、有责任感,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思想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期。初中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处于可塑造阶段。班主任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制度化管理,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中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萍.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 000(024):89.
[2] 刘来喜. 例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 000(042):60-61.
[3] 芮永红.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才智, 2013(26):109.
[4] 胡凤东. 初中班级德育活动问题成因及实效性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5] 彭娟, 陈慧初. 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 中外交流, 2017, 000(01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