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其血糖升高,且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不足有关。随着糖尿病的逐年进展,患者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便秘就是常见症状之一。以2022年中国糖尿病报告为例,我国患者人数已高达140.9百万人,发病率为9.7%,便秘患者为48%,而全球糖尿病地图中也提出,有5.37亿20~79岁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便秘患者约为50%。究其原因,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神经系统的损害,尤其是胃肠道神经的损伤,导致胃肠蠕动减缓,从而影响排便,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胃肠道黏膜有一定损害,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即引起便秘。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一些药物,如胰岛素、降糖药等,也可对胃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便秘,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和运动上进行调整,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便秘情况的发生[1]。尽管糖尿病便秘的发病率很高,但是未得到临床的充分认识,导致治疗不足或者临床疗效欠佳,引发了临床危害。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性便秘的发生与多种病因有关,主要包括脾虚湿阻、肾虚不运、气滞血瘀等。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并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脾虚湿阻的情况,导致湿浊停滞在脾胃之间,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便秘,同时存在肾虚的情况,导致水液代谢紊乱,肠道缺水,影响排便的顺畅[2]。除此以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肠道血供不足,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调理脾胃、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以达到调理气血、调和脏腑的效果[3]。中医外治疗法指通过外部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不涉及内服药物的方法,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其中,针灸、外敷和穴位疗法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手段。针灸基于经络学说和经络理论,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而外敷疗法通过在患者的体表施行物理或药物的外部应用,以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外敷疗法包括了草药外敷、热敷、冷敷等多种形式。此外穴位按摩也是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症状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将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穴位,沿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日三餐后1h各按摩1次,每次约2min。临床研究显示,中医外治法对糖尿病便秘疗效确切,现综述如下。
1.穴位疗法
1.1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按摩,,达到调理经络气血,改善身体功能的治疗方法,并。如前所述,糖尿病性便秘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肠道神经功能减退,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和排便困难,从而引起便秘,其病理特点主要包括肠道神经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弱、粪便干结和排便困难等症状,在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中脘、足太阴肝经等,这些穴位分布在腹部和下肢,与肠道功能调节有关,穴位按摩手法包括拨、按、揉、推等,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调节气血、促进蠕动的效果,即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和下肢,再按照穴位图,准确定位足三里、大肠俞、关元、中脘、足太阴肝经等穴位,且采用适当的手法,对每个穴位进行按摩,保持力度适中。徐亚青等选取腹部按摩,以神阙穴为圆心,对45位糖尿病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结果治愈19例,好转23例,无效3例。同时徐亚青的研究亦显示在穴位按摩中加入中药贴敷可对患者的便秘情况给予改善[4]。
1.2穴位注射
中医外治穴位注射疗法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特定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目的,此疗法可改善疾病症状,促进机体康复。穴位注射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对于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穴位注射疗法可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等,同时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剂、维生素B12注射液等,并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和特点选择理想药物。罗素珍等用育门穴注射维生素B12,加之结合足三里埋线治疗,在89例老年患者中,显效57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5.4%[5]。
1.3穴位埋线
中医外治穴位埋线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埋入特定材料,利用材料的特性和穴位的调理作用,达到调整脏腑的功能,这种疗法可改善疾病的症状,缩短治疗时长。穴位埋线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常见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6]。对于糖尿病性便秘,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症状,在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常用的穴位包括大肠俞、中脘等,与肠道功能调节有关,常用的埋线材料包括金属线、聚酯线、药线等,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采取合适的埋线材料。陈波对35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采用长强穴埋置羊肠线治疗,其中35例患者均为功能性便秘,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6%[7]。
1.4穴位敷贴
中医外治穴位敷贴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中药,以期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促进机体的快速康复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对于糖尿病性便秘,穴位敷贴疗法可以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穴位,改善肠道功能,进而缓解便秘 。在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太阴肝经等,具体敷贴药物包括中药贴膏剂、中药煎剂等,或根据病情严重情况具体选择。魏素兰等采用大黄米醋敷贴,对1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便秘行为给予治疗,显效11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5%[8]。
1.5耳穴压豆
中医外治耳穴压豆疗法是通过在耳朵特定的穴位压豆,同时利用穴位的按压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效果。对于糖尿病性便秘,耳穴压豆疗法可以通过耳朵上特定穴位的刺激,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症状。在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常用的耳穴包括大肠、胃、脾、肾、肝等穴位,且穴位分布在耳廓的不同部位,与肠道功能调节有关,并选择合适的豆子,如绿豆、红豆等,将豆子贴在对应的穴位上,用压力适中的胶布固定。此外,患者也可按摩或轻压豆子,刺激穴位达到治疗效果。包敏等采用耳穴埋籽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40例,其中治愈22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9]。
2.其他中医外治疗法
2.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等进行辨证施治,确定病证的具体类型和特点,并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功能和作用,针灸师会根据糖尿病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其次针灸的针刺技术包括插、抽、转、提等多种手法,通过调整插针时的深浅、方向和速度,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效果。为了保证针刺的效果,针灸后往往需要留针,留针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患者便秘时长、治疗及中医辨证情况。当前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疼痛症状、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张银开给予皮内针于腹结穴埋针治疗糖尿病性便秘31例,治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10]。
2.2推拿疗法
中医外治推拿疗法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对身体进行刺激,通过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推拿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对于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而言,推拿疗法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刺激腹部和腰部等部位,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在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腹、抓周围、搓腰等手法,充分刺激腹部和腰部的经络和穴位,调整肠道功能,推拿疗法的疗程和频次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便秘情况而定,并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每次约30分钟,每周2-3次。钟爱民等运用推拿手法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情况,并作用于腹部中脱、大横、气海、关穴等穴位,增强肠道与脾胃蠕动,其中83例患者完全恢复为76例,基本恢复5例,症状缓解2例[11]。
2.3拔罐疗法
中医外治拔罐疗法是通过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施行负压,将局部组织吸引至罐内,刺激经络,达到血液循环目的,此疗法可充分减轻糖尿病患者的便秘症状,实现机体康复。对于糖尿病性便秘患者来说,拔罐疗法可通过在背部、腹部和腰部等部位施行拔罐,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肠道功能,缓解便秘症状,同时在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时,常用的拔罐穴位包括脊柱两侧的膀胱经、大肠经和胃经等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背部、腹部和腰部等区域,与肠道功能调节有关,并选择合适的拔罐器具,将其置于选定的穴位上,通过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在皮肤表面,且不断调整拔罐力度和时间,根据糖尿病患者的感受进行拔罐操作。武晓利采用神阙穴拔罐和贴药老年人糖尿病便秘40例,痊愈2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12]。
2.4中药灌肠
中医外治中药灌肠疗法是通过将中药制剂注入肠道,直接作用于肠壁,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排便和肠道健康,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方面,中药灌肠疗法适用于各种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同时中药灌肠疗法可通过中药的药效作用,改善肠道神经功能和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另一方面,李洁申等采用肠瘫膏治疗糖尿病性结肠轻瘫便秘患者110例,肠瘫膏药物主要有黄芪、芦荟、槟榔、火麻仁、凡士林构成,并加入香油,香油具体含量以易注入肛门为适宜量,并在患者每次排空大便后,通过注射器将药物通过一次性尿导管注入肛门内,每日1次,显效57例,有效4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8%[13]。
2.5艾灸疗法
中医外治艾灸疗法通过艾草的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作用于特定的穴位,调整脾胃功能,改善糖尿病性便秘症状,且艾灸的热量可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肠道的蠕动功能,其药性将调和脾胃功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改善湿浊阻滞的情况。艾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气滞血瘀的情况,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同时艾灸疗法还可调整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对糖尿病性便秘的抵抗力。此外,艾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便秘具有一定疗效,在进行艾灸疗法时,需选择合适的穴位开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调整,确保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艾草的选择和质量、艾灸器具的消毒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方面,其时间和频率将根据患者病情和反应进行调整。阮柳红等采用艾灸联合药膳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将艾条放置足三里、神阙、天枢等穴位2~3cm处进行熏烤,时长为20min,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总有效率达92.5%[14]。
3.综合干预
综合干预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方法,主要通过综合运用针灸、艾灸、外敷、穴位按摩等多种手段,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在进行综合干预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制定、疗程安排和效果评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在进行综合干预时,需要注意应根据患者的机体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和穴位,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规范操作,确保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做好针具的选择和消毒、艾灸器具的准备工作,此疗程一般时间较长,需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进行调整。张云红采用补通汤结合穴位按揉疗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并与口服果导片做对照,实验组服用补通汤,每日1剂,分2次服,穴位用指按法和指揉法对足三里、三阴交、支沟穴位,每日按压1~2min,每天2次,实验组106例患者中痊愈21例,显效52例,有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
[15]。
结束语
当前针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便秘方法具体包括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耳穴压豆、针灸治疗、推拿疗法、拔罐疗法、中药灌肠、艾灸疗法、综合干预,单一的治疗措施效果与综合相比均不显著,因此综合干预为当前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加之适当的心理干预与饮食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的便秘情况给予充分改善,但短时间内难以具备显著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应当长期坚持,可对不同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类型的综合方案,为患者的便秘问题产生更多治疗对策,并对未来各型糖尿病患者的便秘中医外治疗法给予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菁,朱延涛,楼百层.近5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1,53(5):6-9.
[2]王芳,程学莲.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脐敷治疗2型糖尿病性便秘51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4):119-121.
[3]陈志霞,王剑波,吴克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211-212.
[4]徐亚青,牟新,傅根莲,等.中药贴敷加按摩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5):封4.
[5]罗素珍.穴位注射配合埋线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53-54.
[6]周艳阳.中医外治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0):1213.
[7]陈波.长强穴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5):344.
[8]魏素兰,徐向红.大黄米醋敷贴治疗老年糖尿病便秘13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3):158.
[9]包敏,卢义芳,封晶晶,等.耳穴埋籽干预糖尿病性便秘疗效观察[J].临床与护理,2012,16(36):4795-4796
[10]张银开.腹结穴埋针治疗糖尿病便秘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66-67.
[11]钟爱民,王志强.推拿治疗便秘83例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5,21(2):36-37.
[12]武晓利,郭春玲,杨晓华.神阙穴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40例[J].河北中医,2008,30(11):1166.
[13]李洁申,杨少军.肠瘫膏治疗糖尿病性结肠轻瘫便秘11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1):1166-1167.
[14]阮柳红,莫少媛.艾灸联合药膳治疗老年糖尿病气虚便秘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7):87-88.
[15]张云红,郭全芳,张祥英.补通汤结合穴位按揉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6):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