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探究实践

李诗诗

湛江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 节水教育,在幼儿环境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幼儿思维以模仿性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幼儿园教师基于幼儿的模仿性思维开展节水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继而培养幼儿的节水意识。本文将结合幼儿教育实践,来探究培养幼儿节水习惯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幼儿环境教育;节水教育;环保素质;幼儿;日常生活;良好习惯;培养;探究
DOI:10.12721/ccn.2025.157034
基金资助:课题信息: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三维一体‘开展幼儿环保教育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2ZJYB079。
文章地址:

环境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可以培养、提升幼儿的环保素质。——节水教育,是幼儿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应当基于幼儿的思维方式,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培养幼儿的节水习惯。

一、幼儿节水教育的重要性

环保素质,是工业社会公民的基本文明素质。在加拿大、瑞典、丹麦等发达国家,公民的环保素质非常高。但我国民众则普遍缺乏环保意识,缺乏环保素质。长期以来,受片面的舆论导向影响,在广大群众头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以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能源丰富;许多群众还错误地认为我国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际情况是:我国的确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速度过快,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加上国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缺水大国(2014年,全国生活用水总量为766.6亿立方米,全国人均用水总量为444.3立方米/人,2020年,全国生活用水总量增长至863.1亿立方米,增幅超过11.18%;而全国人均用水总量则减少至411.9立方米/水,降幅超过7.29%)。目前,在全国661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已经出现供水不足,有110座城市出现严重缺水。由于广大民众缺乏环保意识,不注意节约用水,导致生活用水浪费严重;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缺水危机。

教育学研究表明:成年人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短时间内改造国内城镇居民的思想观念,培养城镇居民的环保理念,会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幼儿思维以模仿性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基于幼儿的模仿性思维开展节水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继而培养幼儿的节水意识。这对促进全民族(尤其是下一代人)的环保素质具有极高的意义,这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二、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节水习惯

下面,我们来阐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节水习惯的具体做法。

(一)结合幼儿的家庭生活开展节水教育,培养幼儿的节水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主要生活空间,家庭生活,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的思维又以模仿性思维为主,因此,家庭生活会对幼儿的思想、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家庭生活来开展节水教育,培养幼儿的节水习惯。

例如,幼儿中班教师可以对幼儿开展一次节水教育活动《给布娃娃洗澡》。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人数,为幼儿准备若干个布娃娃(在此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基于自己对幼儿的了解,为幼儿选择他们喜爱的布妹妹),准备若干个脸盆、若干块肥皂;若干块橡皮泥、一个水桶。教师还要在互联网上搜索暴雨如注、泥泞满地的视频,并将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第二步,准备就绪后,教师带着各种材料走进教室。教师首先向幼儿们展示布娃娃,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布娃娃,再让幼儿们玩一会儿布娃娃(拟人化思维,在幼儿思维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许多幼儿会把布娃娃当成有生命、有感情的小伙伴,幼儿在玩耍过程中,会对布娃娃产生很深的感情[2])。

第三步,教师从幼儿手上收走布娃娃,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向幼儿播放课件,让幼儿们看到一个母亲抱着幼儿在暴雨中行走,双腿沾满泥泞;母亲回家后,顾不上自己,先换掉幼儿身上的衣服,再用肥皂洗幼儿衣服(这样,就可以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接着,教师将一个个布娃娃扔进水盆,再用橡皮泥把每个布娃娃弄脏(越脏越好)。幼儿们看到自己心爱的布娃娃被弄脏,会非常难过、生气。——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将脸盆、肥皂分发给每个幼儿,告诉他们:只要用肥皂给布娃娃洗澡,就可以把布娃娃洗干净。教师再亲自拿起水桶,为幼儿们打水(注意,教师绝不能把水桶完全打满,只能打半桶水)。

第四步,教师带着半桶水走进教室,让幼儿们利用这半桶水,为布娃娃洗澡。幼儿们很快就会发现:用这么少的水给布娃娃洗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聪明的幼儿马上会把其他幼儿组织起来,根据布妹妹的数量,合理、均匀地分配用水,把一个个布娃娃洗干净。——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们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养成节水习惯。

(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节水习惯

幼儿的生活空间,通常局限在家庭与幼儿园的两点一线之间。幼儿园日常生活,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3]。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幼儿的节水习惯。

例如,幼儿大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一个节水教育活动《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里用了多少水?》

第一步,教师使用电脑、打印机,为幼儿制作用水调查表。再根据班上幼儿人数,打印出若干份用水调查表。教师还要为幼儿准备若干支中性笔、若干个小闹钟等材料。

第二步,准备就绪后,教师带着材料走进教室。然后,教师根据自己平时对幼儿的了解,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包含若干个聪明、乖巧的幼儿、若干名会写字、计算的幼儿和若干个淘气的幼儿),并任命聪明、乖巧的幼儿担任各小组组长。

第三步,教师向各个小组分发用水调查表、中性表、小闹钟。再向各个小组提出任务:每个小组,都要对幼儿园进行详细调查,观察各个区域的用水情况,并观察幼儿们如何用水;然后,每个小组要各自选择幼儿园中某一个地点,进行为期一小时的观察,掌握该地点的具体用水情况。各小组还要将用水情况详细地写在用水调查表上。

第四步,教师大胆放手,让各个小组的幼儿进行用水调查。(在此补充说明的是:幼儿园属于封闭式环境,幼儿园内没有较大的风险因素,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第五步,一个小时后,教师要求各个小组回到教室,再让各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各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组织幼儿们讨论水的用途,组织幼儿们分析幼儿园哪个区域的用水量比较大,再让幼儿们讨论“没有水,幼儿园会变成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并使幼儿们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组织幼儿进社区宣传节约用水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4]。因此,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向其他幼儿宣传节约用水。——必须指出的是: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此类活动,属于开放性活动;而教师往往难以完全掌控开放性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在幼儿园附近寻找一个社会管理有序、比较干净的社区,并主动联系该社区居委会,要求居委会作好配合工作。

教师与社区居委会联系妥当,准备就绪后,就可以组织幼儿进入社区,对社区的其他幼儿开展节水用水教育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社交能力,并让幼儿在节水宣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增强节水意识。

结束语

节水教育,是幼儿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园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来开展节水教育,逐步培养幼儿的节水习惯,帮助幼儿养成节水意识。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幼儿节水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严家四.以主题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养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S2):92-94.DOI:10.19461/j.cnki.1004-8626.2021.s2.031.

[2]李欢.幼儿节约用水教育研究——评《节约用水教育知识读物》[J].人民黄河,2021,43(12):170-171.

[3]陈玲.幼儿园环保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8):106-108.

[4]王红霞,陈燕.践行生态教育,润泽生命成长——无锡市新吴区春潮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