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

朱家树1 周勇2 陈玲3

1.乐清市三森电气有限公司,浙江省温州市,325000;2.乐清市长虹电工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省温州市,325000;3.浙江海燕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摘要: 交流接触器是利用电磁场和热学原理对交流电机进行控制与保护的一种电器。接触器在工作时,可能会产生发热,引起铁芯及线圈温升,从而影响其性能及使用寿命。因此,掌握接触器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提高接触器工作性能及可靠性的关键。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是掌握接触器工作状态下温度场分布规律,进而优化接触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流接触器温度场模拟方法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结论。
关键词: 交流接触器;仿真;影响因素
DOI:10.12721/ccn.2024.15703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一种通用方法。该方法是在有限元方法的基础上,用仿真的方法模拟了交流接触器铁芯与线圈间的电磁耦合效应。仿真结果有助于工程人员了解接触器工作时的温升规律和影响其温升的因素,从而达到优化接触器散热性能的目的。在数值模拟方面,首先建立铁芯-线圈-环境耦合有限元模型,然后进行网格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在模型中引入了铁芯与线圈间的电磁耦合效应,并在模型中增加了边界条件,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最后,通过与试验数据的比较来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正确性。

1.交流接触器温度场分析模型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在工业、商业中广泛使用的电气设备,它起着开、关的作用。交流接触器在通电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振动及涡流损失,造成电流过热,严重时可能造成器件失效甚至烧毁。因此,对交流接触器进行温度场分析,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交流接触器的温度场分析一般包括如下步骤:建立物理模型。交流接触器一般都是由铁心加线圈构成,外加一些其它部件,如触头、壳体等。能量方程建模:从物理模型出发,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的能量方程式;该方程考虑了电磁振动,电涡流损失和温升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交流接触器进行了数学建模。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电磁振动、电涡流损耗等参数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例如,电磁振动、电涡流损失等参数可采用经验公式或数值方法进行计算。数值计算与求解:最后,需要用数值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电磁场、温度场等问题可采用有限元方法或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求解。后处理与结果分析:最后,为了评价交流接触器的性能,需要对温度场分析结果进行后处理与分析。通过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的方法,可以观察到温度场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交流接触器内部电磁振动、电涡流损耗是交流接触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振动及涡流损耗,造成电流过热。因此,有必要建立电磁振动与电涡流损失的数学模型。温度升高预测:交流接触器通电后,可能引起元件失效或烧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其温升。热扩散:当交流接触器工作时,热会向周围扩散。因此,有必要建立热扩散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冷却系统:要对冷却系统进行温度场分析,就必须考虑如何设计和选用冷却系统。例如,不同的冷却系统,例如空气冷却、水冷和热泵冷却可用于降低温度。在此基础上,对交流接触器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优化设计,可提高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2.热源的计算

交流接触器是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用电设备,它起着开关交流电路的作用。但是,由于接触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所以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必须对接触器内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与计算,以保证其安全可靠。在计算交流接触器温度场时,首先要确定其工作原理及结构。一般来说,交流接触器是由电磁系统驱动的传动机构,带动铁芯及触点的运动。在运动时,铁芯与触头之间会产生摩擦,产生电磁力,产生热量。其次,对交流接触器的材质进行了研究。交流接触器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受材料的电阻、导热、热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铜合金的导热系数和热辐射率都很高,所以在交流接触器的温度场会比较高;银的导热系数低,热辐射率低,所以在交流接触器的温度场中具有低温特性。在此基础上,对交流接触器的散热方式进行了研究。不同种类的交流接触器,其散热方式也不尽相同,如热管冷却、对流冷却等。通过对交流接触器内热源的计算,得出了交流接触器运行时产生的热分布。在掌握了交流接触器温场的热源计算方法之后,就可对其温度场进行分析计算,以保证其安全可靠。

2.1电磁系统发热功率的计算

电磁系统的生热功率计算对于电磁系统的设计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电磁场强度即电磁力在电磁场中的强度。通过对电磁系统内电流与磁场关系的测量,可求出电磁系统内的电流值,进而求出磁场强度。按照物理定律,电磁力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因此,在计算电磁系统生热功率时,可先测系统内的电压,再测系统内的场强。电枢反应电枢反应是电磁体中电磁力所引起的反应.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电磁体内电流与电枢反应间的关系。因此,在计算电磁系统发热功率时,可先测得系统内的电压,再算出电磁体内的电流,再算出电枢反应引起的电磁系统发热功率。漏磁场是指电磁系统内磁场的一种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通过测量系统内电流与漏磁场的关系来确定漏磁的大小及方向。由物理原理可知,漏磁感应强度等于漏磁场与电枢感应电感之积。综上所述,根据磁场强度、电枢反应和漏磁通三个因素,推导出了电磁系统的生热功率计算公式。在设计与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的电磁系统条件及要求,选用适当的计算公式。

2.2接触电阻

交流接触器是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交流接触器主要用来控制回路的通断,实现对电压、电流的调节。交流接触器也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工作方式,如常开型或常闭型。交流接触器采用电磁吸合方式来实现开、断回。电磁力在电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磁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接触电阻。接触电阻是指接触电极间的电阻,其大小直接影响着接触器的工作性能。交流接触器通常具有50赫兹或60赫兹的接触率,也就是说,在 AC接触器中,两个接触点的间距是50 cm或60 cm。一般情况下,触点间的间距是恒定的,但当电流太大或太高时,触点间距就会改变。这种改变将引起电磁作用力的变化,进而影响接触器的操作性能和接触电阻。交流接触器的接触电阻是由温度、电压、电流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当电流过大或过高时,电磁力将增大,使接触点间距改变。此外,交流接触器温度对接触点间距的影响也很大。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点间的间距,温度,电压等因素对触点间的接触电阻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地选取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提高接触点间距,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模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接触器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接触器内流场的变化规律。其中,热辐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散热及接触材料。此外,环境温度,电流大小,线圈功率等都会影响到接触器温度场。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优化交流接触器的温度场,提高接触器的工作性能,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在保证交流接触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控制散热、散热及触点材质等问题。本项目拟通过分析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掌握其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为提高其性能及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立潮.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的解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177.

[2]胡方,杨文英,赵瑞平,等.大功率直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J].低压电器,2011,(23):1-6.

[3]纽春萍,陈德桂,刘颖异,等.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7,(05):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