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分析

张凯1 李晓溪2

锦州市锦州中学,121000

摘要: 古诗词无论是作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还是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考试重难点,优化古诗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迫在眉睫。此论文便从情境教学角度出发,探析其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实践中、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6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基于真实场景的课堂教学

高中阶段的古诗词相较于散文、记叙文更难理解,要求教师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我想,教语文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语文。”换言之,便是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上出一堂“活”的语文课。学习古诗词,情与景不可分割,要领悟情,必先体会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文本内容刻画的景物,采取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的教学措施,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学习借景抒情类古诗词。例如:在学习《蜀道难》这首诗时,学生可以从文字中了解蜀道的“难”,但未经亲身体会则难以真正感受到蜀道的“难于上青天”,因此,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是否攀登过高、险的山峰,或是利用假期亲自感受“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以绝壁”的惊与险。此外,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体验诗词的意境,生发对文本的思考。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要体会这首词愁思的意境,对于高中生而言还较为困难,因此,可以从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中感悟词的意境。“酒”是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无论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亦或“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几乎都是愁思的寄托。联系生活实际,一般会借酒消愁,可知当时李清照的愁是比较深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是萧瑟、刺骨的,一个“瘦”字,道处此人此时的状态,与“黄花”作比较,更添凄楚、悲凉。总之,联系生活场景,让学生不为学古诗而学习,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是语文”的奥秘。

2创设有生命力的诗词课堂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情境教学以丰富的课堂形式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的局限于课堂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让学习走近生活的机会。古诗词不再是第一印象中艰涩难懂的“文言文”,也不是高考试卷上令人头疼的扣分题,据除了为学古诗词而学古诗词的刻板理念,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有所获,为古诗词课堂注入了生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能做到视听结合,创设情境,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能创新思维,积极探求,培养创造力;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开阔视野。[5]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为教师的实践教学开拓了更广阔的教学资源。伴随着音乐的朗读娓娓动听,PPT投影再现古人吟诗作赋的画面,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此外,情境化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与获得感,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文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还原了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带来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3开展古诗词文化活动

优秀的语文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环境或有效创设环境进行语文教学,其中,开展适当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诗词教学形式,也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践行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在学习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时,由于此篇文章篇幅较长,且高一学生处于初中至高中的过渡阶段,尚不熟悉大篇幅的诗词,加上知识储备的限度,易产生对古诗的陌生感、无奈感以及枯燥感,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于人物角色较多的文章,可以采取分角色扮演的形式理解文章,代入人物,体会情感。教师在讲解文章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原意的基础上自行撰写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发表对此篇古诗的个人理解与感受。此种教学活动方式,利于引导学生厘清叙事诗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情境演讲。对于即景抒怀诗如《登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无论是将活动安排在课前亦或课后都各有益处。首先,课前演讲利于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文章的情感把握是否到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学生预习古诗词后,初步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其后小组可根据不同的演讲情况对情感、字词、语调、节奏等方面进行自由辩论,最后教师进行评论。其次,课后演讲,不仅能检验学生在学习文章之后,对古诗词情感与内容的把握情况,同时能够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起到复盘的作用。课堂练笔。高中古诗词众多意境丰富,这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不拘泥于形式,随感或绘画皆可,让学生自主描绘古诗词意境,加深对内容的印象。

4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与效果

以往的古诗词教学在应试教育下主要以教师主讲,学习字词、翻译文意为主,涉及的往往只是古诗词含韵丰富的表层面,较少关注学生对古诗词情感方面的了解与共鸣。情境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古诗词知识,也能做到由表及里,让学生切身体会作者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强烈。”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一系列生动的活动形式引领同学们走进古诗词意境,积极发问思考,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情感到主动探索情感的转变。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传达的深厚意蕴。

由于古诗词具有言简意丰的特点,且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将知识全盘输出便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情境教学注重在诗词意境中加强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不同的情境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们在学习之中感受古诗词文化魅力,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魏学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高中古诗词的轻景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12);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