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张蓝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洋州九年制学校,723000

摘要: 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年纪所限,他们缺少丰富的经验和眼界,所以在学习文字这样比较抽象的东西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另外,小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阅读能力本身就很差,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不了解古诗词的情况下,还在不断地进行着语文知识的学习,最后让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伴随着教育界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教材中,古诗词的篇目有所增加,可见古诗词在语文学科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一直以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都以背诵为主,外加一些简单的诗词鉴赏。在课堂上,教师会对诗词的内涵进行简单讲解,但最终的落点却是在诗词的背诵上。学生会花较多的时间进行背诵,很多时候是学生古诗词背诵得滚瓜烂熟,但是诗词的意识和深层的含义却不了解。长时间机械式地学习背诵,消减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没有任何意义。

(二)忽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会进行鉴赏方面的教学。古诗词是高度精练的语言,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意境。但是一直以来,小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却始终得不到提高。这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也是因为古诗词鉴赏教学方式不对。古诗词鉴赏存在着模板化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打开思维,无法真正深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的直接对话,因此,鉴赏很多时候流于表层。

(三)课堂问题设计过多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讲授的知识更多、更细,学生完全被动地学习知识,完全成为一个学习机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且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较多,不够精,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寻找问题的答案,没有时间和精力消化新的知识,无法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长此以往会让学生无法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创设古诗词情境

在诗歌中,用来表现事物美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古诗词,在语文课程中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一种古诗词的情景,从而感受到并体会到古诗词的场景美。比如在讲授《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因为李白是在描述李白的眼睛里看到的庐山,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让学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感受庐山的磅礴和雄伟。再比如在讲授贺知章《咏柳》的时候,因为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幅春色中的柳树,所以老师就可以引导同学们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柳图,并带着情感地大声诵读,这样就能增强他们对这首诗的感受。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成为一个教育的辅助手段,它集合视频、图片、音频等于一身,能够将较平面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立体化,直观形象地表达较为抽象的知识点,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从而方便学生掌握与记忆古诗词。比如,在讲解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通过讲解几个关键性的因素,并运用多媒体动画呈现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场景,以此加深学生对该诗歌内涵的掌握,从而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古诗的内涵有直接的感知,感受诗歌中的细腻情感。在直接认知的基础上巩固记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要仅把重心置于古诗词介绍层面,而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性入手,针对学习者的现实需要制作他们感兴趣的动态图片,在不背离原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对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加以创新,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积极钻研教材

因为古诗词的时代比较悠久,而古代诗人的审美喜好、人文教养以及社会生活经历都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掌握古诗词中的情感,并全面掌握写作的背景。如人们指出,辛弃疾的作品《清平乐·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就是指老人在饮酒后的说话中带着酒意,也有些人指出是作者带着酒意,教师在解释时仍可根据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将其解释为后者,这样方可体会词人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以及对农村愉悦生活的向往。

(四)准确分析文章情感

有些古诗词中,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对古诗词进行全面分析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对学生记忆和理解都有帮助。曹植在其《七步诗》中,以豆子和豆茎来比喻自己的两个哥哥,并以“同根而出,何以如此之快”来表达自己的窘迫与对自己血脉相残的愤怒。在进行详细的教学时,老师应该以曹植的身世为起点,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进行深刻的剖析,也就是,作者用《七步诗》来表达他对自己的哥哥们的怨恨。

(五)注重古诗词的朗读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把握好各体裁诗歌的要旨,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在各种情况下的思维与感情。在古代诗词的课堂教学中,诗歌的选读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在阅读演示环节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感受,使他们明白要点。上课时,老师要让同学们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同学们以何种情感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清平乐·村居》这本书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宋朝词人辛弃疾就是用这种方式,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情景,并从这个家庭的形态和状态中,描绘出一个田园式的田园风光,从而体现了人类的美丽,人生的欢乐。同时,也能让同学在朗诵中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情景。同学们也可以在感兴趣的情况下,提出疑问。例如,“最喜小儿亡赖”,应该用更高的语气来表达孩子的孩子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生动地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包括乡村生活的安宁和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虽然词人使用的是线描,但通过背诵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提高对词的记忆能力,加深对词的意义的理解。同时,在练习时,学生有适当的语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阅读,为课后背诵和听写奠定基础。这样,古诗词的阅读是通过学生的习惯性记忆进行的,经过反复阅读,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记住整个内容,包括情感,而不是记住零散的字句。语文教师应重视范文阅读,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世界。

(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渗透,以及学生在学习诗歌时的感受。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学生留下阅读、角色扮演和拓展诗歌内容的时间,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体验。例如,学习古诗《赠汪伦》时,几个学生可以共同选择他们想扮演的诗中人物,然后在相关场景下发言,以重现诗的作者李白与汪伦的告别情境,增加对人文情感的体验。在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更强的代入感,掌握历史和情感语境,感受诗歌的意义。除了采用背诵、表演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营造课堂环境,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培养他们对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诗歌的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老师在指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容、背景、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他们的领悟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文治.感受诗歌的魅力——谈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6):91‐92.

[2]张瑜.独径通幽处便是好人家——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6):101‐102.

[3]贺立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