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美术融合古诗词的教学路径研究

刘瑛瑜

阜宁县实验小学,224400

摘要: 我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几千年间数不胜数的古诗词被流传下来,成为了我国文化长廊色彩上的亮丽一笔。古诗词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当古诗词与绘画相融合时,更加能够展现出我国传统审美,丰富了绘画的内涵。把古诗词融入进小学美术课堂中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让学生在小学美术课堂里学习到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底蕴。因此,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融合古诗词教学的优点,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古诗词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关键词: 小学美术;古诗词;教学路径
DOI:10.12721/ccn.2023.1570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历史的积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具有重要影响和传承意义。迈入新时代,青少年应更加自觉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继承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同教学的深度融合和贯通。美术学科能够有效启迪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并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和鉴赏能力。而古诗词不仅能够体现文化内涵,其中的意象往往能够通过中国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期间,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绘画意识。可见,在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古诗词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既能提升艺术修养,又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一、小学美术融合古诗词的教学分析

(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

通过将古诗词与美术作品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可以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和主题进行绘画或其他艺术创作,展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表达方式[1]

(二)能够促进情感和审美的发展

古诗词常常包含丰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学习和理解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对美的鉴赏力,还可以感受和体验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情绪。通过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表达这些情感,并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所能够折射出来的文化更是浩如繁星,其中大部分传统文化都潜藏着美术的影子,古诗句的背后都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将古诗词与美术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能够优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融合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发展。绘画、设计和构思等技能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理解和诠释古诗词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艺术创作中表达思想和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之,小学美术融合古诗词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二、小学美术融合古诗词的教学路径

(一)进行古诗词的巧妙引入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的引入工作,一个好的引入有利于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始正式上课前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起他们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去。教师在选择引入的古诗词时最好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词,并且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古诗词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教师用这种方法快速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投入到课堂当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古诗词融入进美术中。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加直接、生动的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播放视频和音频,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师运用这样的古诗词引入有利于营造诗画合一的情境,渲染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先从感官上投入其中[2]

比如,在学习《洛神赋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柳树,柳树是古人画作中的重要因素,此时可以引入与柳树有关的古诗,如“拂堤杨柳醉春烟”,“二月春风似剪刀”,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欣赏绘画,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绘画作品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进行诗画创作

古诗词融入进小学美术课堂,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诗词进行绘画,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生绘画水平的方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出一个符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运用已知的绘画知识,以古诗词的内容为基调,进行绘画创作。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把古诗词和美术知识结合起来,考虑到小学生的绘画水平不高,教师可以适时地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去寻找灵感,运用自己的知识绘画出与古诗词融合的意境[3]。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进行自主创作。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雪天独钓的场景。在天地一白之间,时间仿佛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静止了。小学生在学习这首小诗时,不仅能够感悟作者的思想,还能够在脑海中浮现诗作的画面。所以,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画出《江雪图》。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实现了智能化和智慧化。信息技术也逐渐渗透融入教育领域。所以,教师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和思想,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实现古诗词和美术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平常生活中少有机会接触和观赏的美术作品等。信息技术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可供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4]

比如,最近上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其中,包含了《将进酒》《燕歌行》《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等诗作,电影做到了从“诗境”中挖掘“诗意”,将这些刻进国人“DNA”里的文化符号影像化,通过气势磅礴的画面,呈现中华诗歌艺术的瑰丽、浪漫。电影中有几段画面是用二维画卷展现的,用我们中国山水画中的构成感来表现时光荏苒。其中,《将进酒》场景是电影的高潮之一,李白洒酒成水、乘仙鹤飞越银河之上的设计表现诗人自由、潇洒、豪迈、浪漫的精神内核。《长安三万里》从运镜、构图到光影、配乐等均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华传统美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播放这部电影给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五彩缤纷的画面吸引学生,还能够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陶冶艺术情操。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体现了美术生活化的特点,小学美术教师作为学生艺术理解和传承的引导者,要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学习过程[5]。要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丰富学生的美术文化内涵理解,感知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民族情怀,高度使命情怀与责任感,富有艺术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新型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魏俊青. 笔墨书香浸润心田 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J]. 安徽教育科研,2021,(32):109-110.

[2] 王晔. 传统文化素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大众文艺,2021,(21):179-180.

[3] 毛慧敏,于潇,李艳艳.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8):13.

[4] 劉文慧.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讨[J].学周刊,2021(27):165-166.

[5] 高海东.小学美术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刍议[J].青海教育,2021(Z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