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辛真霞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达濠第二中学,515071

摘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其文化价值巨大。将其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背景、语言和内涵入手,通过创设情境、挖掘资源等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将古诗词的文化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从多个角度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7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学效果不够显著,普遍出现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缺失自主性等问题。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忽略教学评价等现象。针对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中的不足,解决学生学习难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古诗词教学质量做保障。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虽然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已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但对大多数基础教师来说,应试思维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许多教师大多强行将古诗词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强记硬背。这样,使古代诗词的美与情感分离,使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体现,更使学生学习诗词的自觉意识的和要求降低。古诗词是历史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民族精神的宝库。所以,老师们如果在教学中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应试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不但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业带来消极的影响。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本意相去甚远,与教育的规律相违背。

(二)受到传统教育影响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其具体体现为对古诗的熟读和背诵。在课上,教师会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古诗都背下来,然后一字一句地念出来。这一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强记强背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矛盾的,这种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库中建立起新的知识。教学改革历来注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对传统的背诵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记住、理解。古代诗词中所传递的感情,只有通过情感的阅读,才能被升华、传递。

二、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创设相关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学习古诗词。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丧失主动思考的动力,只会等待教师的答案。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勤思考,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味古诗词的内容,为学生安排丰富的探索任务。面对困难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以多种方式解决,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行路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本组的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关键词句,充分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同时,教师应利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体开展古诗词教学

互联网时代,教育应该更加开放,教学方式也要进一步创新,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教材和课堂以及语文新课标的教学状态,避免造成课堂枯燥和沉闷,影响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化教学的体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借助计算机传递文本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影视信息,可以将声音资源与视频资源等良好融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对古诗词教学产生促进和推动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做保障。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可以为学生播放《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曲,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引入古诗词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作者苏轼的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可以将一些课外知识引入其中,这之后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和赏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诗词,从内心喜欢上语文古诗词。

(三)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丰富的情感,做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现代公民。而古诗词不仅意蕴优美,富有艺术气息,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大到家国天下,小到儿女情长等等。

例如,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陆游,他一生笔耕不辍,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写作风格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凉。他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心与热情让后人由衷钦佩与赞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正体现了他忧国忧民、关心时事、至死不渝的伟大情怀。学生对作者的情况有所了解以后,再学习这首诗歌就会兴趣盎然,求知欲上升,从而更好地进入状态去感知作者用独特的诗词语言描绘出的一幅美好的山西村的画面。这首诗中,没有用一个“游”字,却处处彰显“旅游”的迹象,这是作者创作的高明之处,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手法。而作者写作这首诗时正值被罢官闲适,描绘风景的背后则蕴含着自己踌躇满志不能施展的惆怅和意兴阑珊,但他一直以来的家国情怀,让他并没有迷茫与迟疑,因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引导学生去仔细品读作者的这份情感意象,感受他那遣词造句与艺术品味,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科学习能力、综合素养以及个人的文化品位、文化修养。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从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完成拓展,以此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永满.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善对策[J].课外语文(上),2020(4):56+58.

[2]季芳.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鉴赏[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33期.

[3]陈慧银.感悟诗意的途径,试析初中古典诗歌阅读教学的方法[J].语文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