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措施

汪旭

西丰县安民镇中心小学,112400

摘要: 小学的古诗词内容是基础部分,是为下一阶段学习打基础的,因此小学古诗词的学习是对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理解的过程,只有理解了古诗词所表达的内涵,才能对诗词意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渐渐学会对古诗词的鉴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9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古诗词是我国语言艺术应用的集中体现,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但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们需要重视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解读古诗词深层韵味,为学生做学习拓展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们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首先,我国古代古诗词文笔优美,意境深远,句句诗意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丰富的情景意象。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应正确理解古诗词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只有理解了文章的真正含义,才能探究出诗词表象,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至于诗句的言外之意,需学生自己去联想,感悟,理解。小学作为新的起步阶段,以学习古诗词为出发点,培养小学生想象力,提升审美情趣,有助学生不断积累古诗词文学知识。其次,古诗教学提取了古诗的精华,发扬了我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特点。小学教育要广泛宣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创新。教师通过古诗词教育,将诗中所表的中心思想和哲理传授给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将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文化永久传承。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立足古诗词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没有一首是不经过历史沉淀而留存下来的。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常常使用简单的句子,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之前,可以利用这个特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述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己亥杂诗》前,可以先把这首诗的作者龚自珍的故事介绍给同学们。在学生看来,龚自珍对于自己生活来讲是一个很陌生的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他的诗词。所以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龚自珍是清朝的一位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思想革命的开创者。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被外国势力入侵之时,又极力主张林则徐禁除鸦片,足见其是一名爱国的诗人。本节所要介绍的《己亥杂诗》一共315篇,而今日所学习的只是一篇而已。而“己亥”是中国古代日期记载的一种方式,所以,《己亥杂诗》是一首在辛亥年创作而成的作品。这些文章既可以让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营造教学意境,强化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之美,既体现在其遣词造句方面,也体现在其韵律结构方面,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学生通过大量对古诗词的诵读,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古诗词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形象思维,对于情感的体验更加直接,学生只有深度参与教学中才能够从古诗词中获得强烈的体会,而诵读就是学生感知古诗词最重要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首先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他们营造一个生动的、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教学情境,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拉近学生的认知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进而对古诗词有更好的接纳态度与共鸣能力。其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感觉和情感认知,对古诗词展开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韵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就自己的感受发表看法,或谈谈能够打动自己的诗句。在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时,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方式和情感认知。

例如,在教学《夜书所见》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首先展开诵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叶的图片,播放与该首古诗词氛围相匹配的音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诵读和情感体验的条件。再让学生说出自己通过诵读对这首诗的感受,有的学生感觉到孤独,有的感觉到可怜,也有的感受到清冷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他们各自的感受,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种情感的字词,然后对这些字词进行深入地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就实现了语文知识性教学的目标。这样的过程,教师并没有对字词进行翻译和解读,而是将知识性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充分诵读、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合理延伸教学内容,强化多元化诗词体验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延伸和扩展,从而强化学生对古诗词情感、意境和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很多古诗词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场景对类似的情感进行表达和抒发。因此,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将类似的诗句放在一起进行赏析,既能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扩充,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诗词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在充分引导学生领略诗中对西湖之美的描述以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内容延展。可以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同样描写西湖的诗词与学生展开赏析,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不同时间点的西湖风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同时,《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同样可以与《望洞庭》中作者对洞庭湖的描述展开对照教学。通过将具有相同以及相似之处的诗句放在一起展开辩证比较,对强化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诗性行为,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教师对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诗歌有较为系统的掌握,只有教师具有丰富的诗词积累,才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不同诗歌之间的细微情感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敏感性,不断丰富知识与情感的储备,使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四)培养发散思维,增强文化修养渗透

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其自主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才能更有利于加强知识的学习。在古诗词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学生会找到自身的问题并通过合理方法进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整体过程会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文化感知,从而提高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文化获得感。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时,首先在开始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主题,让学生带着具有思考性的学习心理开展古诗词学习。随后,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应将关键词句作为启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文化反思。例如教师讲到“横看成岭侧成峰”时老师可以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同一座山,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景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它与后文有没有联系呢?稍后老师请同学们来发言。”这种课堂反思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根据所学知识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感知与体会《题西林壁》中的文化内涵与哲学主旨。

三、结语

小学语文中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高他们语言积累,发展他们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地开阔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视野,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才能够真正达到古诗词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成燕.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读与写,2021,18(24):80.

[2]张宏武.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新智慧,2022(17):62-64.

[3]杨晶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管窥[J].亚太教育,2022(0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