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医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

李娜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山西太原,030053

摘要: 目的:探讨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干预中中医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将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45例患者设为A组,将实施中医护理的另50例患者设为B组。将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疾病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B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FPG、2hPG、HbA1c)相较于A组更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疾病改善情况(结核病灶、血糖控制)优于A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肺功能改善情况上也是B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佳,干预后两组之间的FVC、PEF以及VC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B组生活质量水平改变得更加明显,同A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治疗中开展中医护理干预,具有控制血糖和结合病灶发展的作用,能够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护理;肺结核;糖尿病;应用价值
DOI:10.12721/ccn.2022.157889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发病率,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1]。肺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引发该病的根本原因,目前主要通过使用抗结核药物来进行肺结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2]。抗生素是肺结核治疗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但是因为肺结核的治疗周期通常较长(一般为6~9个月),所以在长期治疗干预中结核分枝杆菌容易出现耐药性,影响肺结核的干预治疗[3]。有研究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结核病抗生素耐药性已经超过了40%[4]。且有研究资料表明,在耐药性肺结核治疗中,仅有一半左右的患者经过有效干预治疗后能够得到痊愈[5]。长期抗生素药物不仅会增加结核病的耐药性,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肺结核如果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疾病发展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肺结核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中,糖尿病是最常见也是影响最大的并发症之一[6]。有相关研究指出,肺结核并发糖尿病会进一步增加结核病的耐药性。因此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如何在降低抗生素使用的前提下,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成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将中医理念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探讨中医护理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A组,45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男29例,女16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4.16±2.37)岁。B组,45例,在A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男28例,女1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4.71±2.42)岁。就一般资料之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数据对比的要求。

纳入标准:符合结核病以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门诊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收入我院接受治疗;临床资料清晰无缺失;具有自主意识,治疗积极性主动,配合度较好。

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心、肝、肾)功能障碍或缺失;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治疗依从性较差,抗拒治疗;精神障碍或精神药物依赖患者。

1.2 研究方法

A组 对A组45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包括:(1)常规健康宣教,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让患者自行翻阅,自主学习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回应患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2)病房护理干预,定期开展病房的清理和消毒,做好病房环境的通风透气工作,保障空气流通;(3)呼吸护理干预,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开展吸氧进行辅助呼吸护理,并通过叩击患者背部来协助患者进行呼吸;(4)饮食护理干预,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饮食护理干预计划。在患者的日常饮食中降低糖类物质的摄入,保持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同时为了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还需要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5)药物护理干预,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药物,并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保障药物治疗的效果;(6)早起运动恢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引导患者开始早期的呼吸运动训练。通过指导患者开展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来锻炼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为了保障运动恢复训练的效果,在开展早期恢复训练时,需要遵循适量的原则,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早期训练的难度,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使肺部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B组 在A组干预的基础上对B组45例患者开展中医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1)中医情志护理,情志护理的目的是促进患者体内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衡是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会引起经络阻塞,导致脏腑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加重肺结核以及糖尿病的症状。而根据患者的喜好以及生活方式开展情志护理,能够引导患者抒发负面情绪,使情志通畅,从而促进体内阴阳平衡;(2)饮食调理,中医在疾病治疗中向来有着“食疗”的说法,中医将肺结核划分为“肺痨”范畴,认为正气虚弱导致的痨虫入侵是导致肺痨发生的根本原因,而糖尿病中医将其归属为消渴症,将饮食不洁作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干预中开展饮食调理,能够促进气血恢复,调整饮食结构,从而从源头进行改变,起到对疾病的干预治疗;(3)生活起居护理,在患者治疗干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起居护理干预方面给予专业性的指导,是患者及家属重视患者的日常起居护理工作。在起居护理工作中辅以按摩,还能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打通阻塞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临床症状。

1.3 判定标准

(1)血糖控制情况:通过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测定,根据血糖变化水平来评估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2)肺功能改善情况:通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以及最大肺活量(VC)来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3)疾病控制情况:通过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和病灶控制情况来对疾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达到标准人数越多,表明在该护理手段在该项内容控制中,应用价值更加明显。

(4)生活质量:通过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收集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越高,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之间的血糖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且B组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同A组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x̄±s)

截图1742278030.png

注:同干预前对比,aP<0.05.

2.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之间的肺功能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B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A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x̄±s)

截图1742278038.png

注:同干预前对比,bP<0.05.

2.3 两组疾病控制情况对比

B组患者无论是结核病灶控制情况还是血糖控制达标情况都优于A组,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控制情况对比[n,(%)]

截图1742278051.png

2.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x̄±s)

截图1742278059.png

3 讨论

中医将肺结核称作痨病,将其归纳为“肺痨症”范畴,认为内部正气不足,导致痨虫入侵是引发痨病的根本原因[7]。因此在痨病的治疗中,中医选择通过“祛痨”和“补虚”来进行治疗干预;糖尿病在中医中被归属于“消渴症”范畴,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外加情志不遂以及饮食不洁(又做饮食不节)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8]。因此在消渴症的治疗中,通过情志护理使情志通畅,试试饮食调节改善饮食不洁,并用中医推拿按摩改善先天禀赋不足[9]

中医护理即基于中医理念的护理干预手段,中医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理以及生活起居护理[10]。中医蕴含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体是阴阳二气组成的,疾病就是人体阴阳失衡的外在表现。肺结核和糖尿病就是因为“阴衰”而致,情志不畅、气血双虚是引发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干预治疗中实施中医护理,能够使情志恢复畅通,保持体内阴阳平衡。从本文研究中可以得出,开展中医护理干预后,B组患者无论是血糖控制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还是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有了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相较于A组明显,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干预治疗中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控制疾病发展,改善血糖水平,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临床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