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探讨在核心素养下,初中书法教学的创新策略。通过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创新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注重书法文化教育、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和艺术素养,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初中书法教育的核心素养分析
(一)对学生精神气节的陶冶
无数的学生在学习和品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是存在着舍本逐末的危机的。简言之,很多学生不懂得学习传统文化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到底什么,对于技术和细节的追求使得无数的学生无法把握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这是让人感到遗憾的点。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是为了能寻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更多学生的精神气质得到充分地陶冶,由此让孩子们能成为一个更为完整丰富的人。中国的毛笔字,端正、立体、富有筋骨、棱角分明、神完气足。正因为传统文化本身的上述特质,才有了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
伟大的文化是需要继承者和发扬者的。纵然不能采取一种文化虚无主义的策略和模式去处理好相应的文化遗产,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文化习俗,是必须要以一种感恩而又谦卑的态度去完成好相应的文化传承的,唯有懂得文化传承的道理,中国的文脉才不会中断,中国的无数先辈和先哲所流传下来的无数的智慧和心血才不会付诸东流。无数伟大的中国先贤,在当时的极端困难的历史条件下去用尽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心血去创就了延续文明的方法和体系,这毫无疑问是感天动地的,也是令后辈肃然起敬的。我们身为文化的继承者,自当把文化中的精粹去传输下去,让文明的火种不曾中断,让中国的气脉不曾偃旗息鼓。
二、教师在书法教学中的创新点分析
(一)将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加以呈现
书法本身是一种中华文化的呈现,也是一种中国智慧的显现,更是一份中国历史的概括。教师要成为一个善于借由书法教学去传输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人,由此学生才能在学习和感悟到同时去愈加懂得:文化的意义并不是外在的炫示,让孩子们去别上这门文化的曲别针,去更好地去显现自己的文化涵养,这是错误的想法和设计。事实上,文化的真正意义在于,要使得更多的文化研读者去更加懂得:文化是世世代代的先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去不断地开拓,不断地打磨,不断地自我丰富,由此能造就而出的一种智慧、一份活力、一种感悟、一种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这才是文化的持久性、贯通性、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换言之,因为书法本身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折射,中华文化有多么持久,作为其中一份子的书法文化就有多么持久。无论是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还是瘦金体、颜筋柳骨等等,这些不同的书法大家的文字都是产生自一定的时空背景,也有着很强大的文化根源,因此教师要懂得把书法文化现象后面的根去挖掘而出,使得学生的文化积累变得更为丰富。教师可以把一些文化故事和书法故事去完成好相应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在文化的世界中去更充分地理解到文化的意义,懂得书法和民族血脉之间的复杂联系,懂得中国的文化学者和文化研究者是如何去理解中国的书法的,中国书法对于中国的精神传承所产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无论是张旭的草书、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扬州八怪的书法、苏黄米蔡的书法等等,都是有着独立的意义和精神的脉络的。尤其需要分析的是苏轼,绝对意义上的全才,对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饮食酿酒、佛学典籍、音韵唱和无所不通、无所不会,同时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为民实干、造福一方。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去学习苏轼的书法的同时去讲解这个文化人物,以点带面、丰富书法教育的内容。书法本身是需要热情,是需要理性的,唯有能把热情和理性去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更多的撰写者能在书写的同时去更加懂得这种书法的撰写意义,让更多的孩子能在撰写的同时去理解到其中的意义,释放到更大的光芒。教师要把浮躁的状态从学生的心中去加以扫除。
(二)打造生本课程体系以激发学生活力
广大的教师要真正打造出生本课程体系,使得更多的教师能充分地理解到、把握到、分析到和体验到:中国的学生是需要在课程中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的,在成为课程中的主人后去立志于成为一个更为全面、更为丰富、更为卓越的个体,能在谱写独立的篇章后去找到更多的乐趣。教师要让学生能在书法教育中去把自己对于书法的理解、研究和撰写书法的同时遭遇到的难题和障碍,自己在呈现书法的同时感悟到的、理解到的一切统统化为相应的语言,在不吝分享的同时,让更多的初中生能达成互通有无的关系。教师要在书法课程中去完成相应的选拔,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在课程中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自我彰显的活力,能让孩子们更加清楚地懂得:唯有成为一个善于去思考、善于迸发自己活力的人,才能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去克服更多的难题、突破更多的桎梏,成就更好的自己。教师要让学生更加懂得:生本课程的实质是让学生能承担起自我突破和自我成长的责任,在认真学习、不断突破的同时更加懂得:唯有能在学习的历程中去找到自己的声音和写作模式,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更为出色的、更加愉悦的写作者,能在写作的同时去把握到修身和自我突破的意义。
(三)充分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出色的教师是懂得让学生通过优质的字帖去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懂得在观察中去优化和升华自身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文字能力、驾驭能力、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事实上颜筋柳骨、苏黄米蔡等等都是大家,有着各自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着自身的优缺点,这些都是值得后辈去学习和掌握的。中学生对于书法的理解和造诣尚且不能达到非常高的高度,对于诸如张旭的狂草的理解能力也是很弱的。因而教师要带着一种对于课程的热情和热忱去为学生服务,也要让学生能通过这些课程本身去更加懂得临摹和学习的意义。好学生都是懂得坚持和借鉴的,这往往能让自己的学习变得更为有效,还能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变得更为突出。好学生是不懂得坚持必然就不是好学生,不懂得从前辈和先贤那里萃取到知识和智慧也必然是自己的学习智慧低下的表现。当下的中学书法教师需要懂得通过营造出正确的书法教育环境去帮扶学生,让孩子们能在完成书法书写的同时更好地搭建起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孩子们需要懂得的道理是学生之间是可以彼此帮扶、彼此推动、彼此助力的,正因为孩子们更加懂得书法写作的趣味和意义,才更能懂得帮扶和推动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实施创新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初中书法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和艺术素养。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书法教学改革,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探索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龙道江.高中书法教学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11).
[2]梅丽华.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创新教学的策略探究[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