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低效
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在绝大多数高校仍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占主导地位,而实践教育却相对不足。特别是在工程量清单报价实训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等实践环节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既在数量上存在不足,又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突显了教育中的功利形式主义弊端。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使得理论难以转化为实践,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同时在相关实践课程中存在其他一系列问题,例如校企合作不足和创新不够等方面的不足,亟需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予以关切和解决。
(二)专业师资匮乏
工程造价学科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有效地教学需要由专业师资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对专业师资的评价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教师需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工程造价全流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背景有深刻理解。其次教师在教学领域需要积累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例如成功管理和控制实际造价案例的实践等。同时教师应展现出积极的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地运用造价领域的新案例或者最新技术,以此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应对现实工作挑战,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造价领域的知识,同时在教学中能够激发课堂氛围,增进学生对新领域的兴趣。专业教师的评价标准当然不仅仅包括前述的三点,然而同时具备这些特质的教师相对来说较为罕见。有一些教师可能存在实践经验匮乏和知识体系陈旧等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更高水平教育的期望。
二、BIM技术融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创新教学路径
(一)更新教学体系内容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无法完全贴合当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学院有义务为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材,并更新教学知识体系,以此来确保学生获得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地情况和学校的特色,学院可以鼓励教师或者教师团队自行编写教材,这样一来教材可以更贴近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院可以将这些教材出版,可以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教学资源,教材作为学生线下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其内容的正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多学院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缺乏编写教材的可行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院可以考虑开发网络课程作为低成本更新内容的替代方式,通过组织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录制网络课程,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到专业发展的前沿情况,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选择。此外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各个学院之间需要建立和打通沟通交流的渠道,通过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共享网络教学资源,让优质的课程内容能够在不同学校之间流通。这样一来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同水平的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构建专业的造价师资队伍
为应对工程造价专业师资方面的问题,高校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师资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理论的引导下高校应当细化教师的招募和培训等职业管理流程,以此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强化其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职业满足感。对于师资队伍的补充高校需持续引入新鲜血液,因此必须加大对人才的选拔和招聘力度,并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和流程。然而高校亦需在人才引进之外,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现有师资力量的科学管理和团队建设,为激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应配备完善的薪酬管理机制和职业发展机制,不仅提供物质层面上的保障和激励,还需充分关注精神激励,确保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足够的认可和满足感。高校在面对工程造价专业师资问题时,既需注重引入新人才,又要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合理管理和团队建设,以此来构建更为稳健和有活力的师资体系。
(三)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融合传统课堂与网络教育应该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学习差异,指导其根据个体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这样有助于深化专业技能理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可大致分为低下、中等和突出三类。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需采用差异化的教育模式,首先对于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教育者应更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通过BIM网络动画或视频等媒介,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高效学习BIM专业知识,同时借助BIM线上学习评估制度,进行随机评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强化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实际能力。其次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在课堂教育中掌握理论内容,并通过实践教育加强锻炼,教育者还可引导学生参与专业比赛,以此来提高BIM实际应用水平,这样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够在综合素质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专业领域的挑战。最后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除了在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外,更应侧重提升其实践水平,鼓励他们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运用"工学做"的方式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和工匠精神,使之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差异化教育模式,有助于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更符合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
结语: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目标高职院校需加大对BIM技术的投入,并积极展开教育资源的创建,同时强调了持续升级和革新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以此来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些改革措施高职院校将更好地满足建筑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专业教育朝着更为实用和前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风, 2019(22).
[2]曾兴贵,戴一璟.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19(2).
[3]符繁荣.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探析[J].文渊(中学版), 2019,000(005).
贾昊川,男(1981.9.30—— ), 吉林榆树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