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刘文霞

高安市第一小学,330800

摘要: 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下,小学教育越来越被关注,特别是数学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以核心素养和儿童视角为导向的教育政策,它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把这一理念作为教学目标和准则。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新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次新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上,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许多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分数,都会让学生不停地计算,这样的做法,与新课改的目的背道而驰。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数学教学;计算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从过去几年的数学试题中可以看出,不管是直接的计算题,还是隐含在应用题中的计算题,计算都是贯穿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计算水平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低年级相比,小学中段的学生在意志力、情感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并且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与制定,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在数学运算能力上不能迅速提升,主要是由于其固有的思维模式存在障碍。小学生的思维、眼界都比较狭窄,他们只能从一个方面去思考,而不能找到更多的答案。这样做会使算法的复杂度增大,运算效率下降。因为不能把公式简化,所以出错的几率也增加了。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有意识的思维倾向,这种思维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比如“5+8÷2”这种小学数学混合运算,部分小学生仅懂得由左向右解,忽视了除法原则,造成了计算结果的不正确。

(二)基础薄弱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既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目前,因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无法运用,甚至连最基本的运算法则都记不住,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正确解题能力不强。

(三)对计算过程的关注不够

有些小学生对数学计算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只把重点放在计算结果上,忽视了实际的计算过程,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计算技巧上花费的时间较少,只想着如何快速地解题。另外,许多小学生依赖于计算器、手机等各种计算工具来进行运算,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运算负担,小学生只注重最后的成绩,对计算过程的注意不够。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

1.强化运算能力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除了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老师不但要对他们的数学技巧进行持续的引导,还要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讲解、区分他们的思考模式,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架构和想法。对计算公式的记忆又快又准。此外,教师也要尽量采用小组调查的方式,让同一组的学生具有同样的基础,再针对不同的组设置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学员能较好地运用于课后作业及后续测验中。然而,在训练时,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知识的节拍和基础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数学训练,练习的数量要少而精。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育思想了,只有把每个知识点都细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2.把重点放在家庭计算上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的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来巩固,特别是对于数学计算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安排一个合适的时间,让他们做计算练习。首先,老师要全面地把握并评价所有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设计习题的时候,老师要对作业的重点导向、学过的内容与习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学生的作业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思想和方式进行引导。其次,老师应该根据基础、针对、变式、扩展的层次,为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练习的难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安排,给他们充足的练习时间和空间,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得到解答。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认识周长”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们讲一讲课本上的基本内容,然后给他们设计几个周长计算的问题,让他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计算水平来确定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程度。接着,他们会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水平,设计出相应的家庭作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而那些水平不高的同学,可以设计出难易的计算练习。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设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家中的某些东西来进行计算,例如电视剧、茶几、餐桌等周长都是多少,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逐步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3.用图解法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而小学的数学计算知识其实可以用一些图形更好地表现出来,在数形结合的方式中,学生们也能更加清楚地理解计算知识。比如,在进行乘法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考虑用画图的方式,把乘数、被乘数和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图形来解释知识。为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还可以考虑在完成了章节性内容后,对知识结构图进行绘图。将图形的应用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图形自身的教学价值和应用功能。

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协作性探究能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是一种特定的认知行为,它不可能通过老师或他人来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构建。只有将新的学习资料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验相结合,才能使它具有明确的含义,才能对学生具有真正的意义。所以,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合作探索,使学生自己把知识融入到脑海中的知识构建系统中,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效果。

在自主合作研究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走上属于自己的学习途径。学生能熟练掌握现有的多个单一的、不成系统的知识,并能有意识地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它不仅让学生摆脱了题海,还让他们在复习的时候,对旧知识有了新的感觉和体验。更关键的是,在这样的自主探索中,学会了对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再构建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们受用终生。这在数学课堂上,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结语: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性格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以更有耐心和细心的态度,制订出一套教学政策,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缺点,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荣强.活跃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9(11):172.

[2]付阳曼.基于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9(1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