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组精细化模式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常耀杰 张金璐 张凯 康丹

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山西文水,032100

摘要: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高中班级小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优化策略。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旨在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手段,提高组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然而,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小组精细化管理往往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通过对问题原因的探究和解答,旨在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实践意义,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绩效。
关键词: 班级管理;小组管理;精细化
DOI:10.12721/ccn.2024.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新课改、新高考的教育背景下,过去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与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高中的课堂。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小组合作模式应运而生。但通过活动实践发现小组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将小组合作制度更好的运行和落实,成为班级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小组合作精细化管理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使班级真正的高效、良性运行。

一、班级小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组组建缺乏科学性

在班级小组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小组组建缺乏科学性是一个显著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小组划分的不合理、成员配置的不均衡以及目标设定的不清晰等方面。小组划分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互补性。每个学生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简单地按照座位或者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就可能导致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缺乏默契和协作能力,影响小组的整体效能。同时,成员配置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小组组建缺乏科学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小组可能集中了过多的优秀学生,而另一些小组则可能相对较弱。这种不均衡的配置不仅会导致小组之间的竞争加剧,还可能使得较弱的小组缺乏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二)小组制度建设不完整

小组制度建设的不完整体现在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一些小组在组建之初,没有制定详细的管理条例和行为规范,导致成员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容易出现行为失范和秩序混乱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小组的工作效率,也可能引发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小组制度建设的不完整还表现在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即使有些小组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比如,对于违反规定的成员,缺乏明确的惩罚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成员,也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这种制度执行的不严格,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三)组内组间出现不良竞争

组内的不良竞争主要体现在成员之间的攀比和争斗。在追求个人或小组利益的过程中,一些成员可能过于强调自身的成绩和贡献,忽视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们可能争相表现、争夺资源,甚至不惜采用不正当手段来打压或排挤其他成员。这种攀比和争斗不仅削弱了小组内部的凝聚力,还可能导致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基础受到破坏。组间的不良竞争则主要体现在小组之间的比较和对抗。由于班级资源有限,小组之间在争取资源、展示成果等方面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一些小组可能过于强调自身的优势和成绩,对其他小组采取贬低或攻击的态度。这种竞争关系可能导致小组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甚至可能演变为班级内部的分裂和矛盾。

二、优化高中小组精细化模式的策略探讨

(一)科学划分小组

为了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第一,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划分小组时,应尽量保持各小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相对均衡,避免出现过强或过弱的小组。这样,每个小组都能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第二,兴趣爱好也是划分小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爱好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在划分小组时,我们应尽量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内,以便他们能够围绕共同的兴趣点展开合作与交流。第三,性格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划分依据。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善于思考;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善于表达。在小组中,这两种性格的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形成有效的合作。以某高中班级为例,班主任在划分小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他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再根据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微调。最终,他成功地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互补性的小组,每个小组内成员都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完善小组制度

制定详细的小组规章制度是关键。这些制度应涵盖成员职责、合作规范、奖惩机制等多个方面。成员职责要明确,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合作规范要具体,引导成员们积极参与、互相支持;奖惩机制要公正,既能激励优秀表现,又能对不当行为进行约束。确保每个成员都了解并遵守这些制度至关重要。小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制度宣传和教育,如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组织制度学习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等。同时,对于新加入的成员,应及时进行制度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快速融入小组并遵守相关规定。

(三)定期评估与调整

通过定期评估小组的表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小组的学习成果、合作能力以及小组氛围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调整提供有力依据。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小组的整体表现,同时也要关注个别成员的发展情况。对于学习成果,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完成质量以及课堂表现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对于合作能力,我们可以观察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情况,以及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分工与配合;对于小组氛围,我们可以关注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存在矛盾或冲突等问题。根据评估结果,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小组划分、目标设定和制度建设等策略。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我们可以考虑重新划分成员,或者调整小组的目标和任务,以激发小组的活力和动力;对于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制度宣传和教育,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多种多样,现阶段,小组精细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处于不断探索与创新之中,但只要我们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就能够推动小组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吕生,王容霞.混合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J].文教艺术,2022(11).

[2]初中班级精细化管理优化策略研究——以周口市J中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