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枕上古诗词 门前风景佳

蓝新玲

南宁市青秀区彩虹路小学,530299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可以很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关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样不能忽视古诗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导向作用。古诗词是在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真学习古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历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古诗词教学,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课改;有效性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7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与积淀。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书,还在于育人。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精神,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诗词内容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与追捧,体现出了极高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小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从小学起就应重视古诗词学习,教师要为小学生营造古诗词学习的文化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意识与文化自信,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培养综合型人才。古诗词代表了我国古汉语文学的突出成就,古诗词不仅体现出意境深远、构造巧妙等特征,同时还能够展现我国诗人的艺术才华与思想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看待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古诗词不仅是文字的艺术,同时还体现出音律美、意境美、结构美、情感美等特征,无论是在观感还是听感方面都能够给予人们艺术性的感知,集中展现了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应抓住古诗词各方面的价值与特征,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应用技巧的同时帮助学生对其思想情感进行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抱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涉及的题材非常广,学生经过阅读与学习之后能够开阔眼界,了解国家历史、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深化古诗词的育人价值

古诗词与传统文化背景是相生相伴的,正因如此才能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古诗词背后的文化价值也是其能够发挥出育人价值的核心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背景知识,最大程度发挥出古诗词的育人功能[3]。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的时候,这首诗具备非常深刻的哲理,被后人反复研究运用,看似是写景诗,但是却是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体悟到了人生的深刻道理。尤其是千古名诗:“横看成邻侧成峰,远近高低不相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两句说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一个人需要具备多元思考的能力;后两句则揭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教师进一步进行延伸教学,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诗人当时写下诗的心境和原因是什么?结合诗人的历史心境状态,最后告知学生们遇到自己分析不清的事情的时候,要能够积极转变角度,并利用正确的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诗词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由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感受古诗词意犹未尽的情感内涵。比如,教师在进行《四时田园杂兴》一诗的教学时,就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在分组时,教师应遵循科学分组的基本原则,将不同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学生分配于不同的小组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得到思维碰撞与交流的机会,使得所有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够收获更多不同的思想,促进彼此的成长。在小组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观察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及时纠正学习方向,推动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积极钻研教材

因为古诗词的时代比较悠久,而古代诗人的审美喜好、人文教养以及社会生活经历都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掌握古诗词中的情感,并全面掌握写作的背景。如人们指出,辛弃疾的作品《清平乐·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就是指老人在饮酒后的说话中带着酒意,也有些人指出是作者带着酒意,教师在解释时仍可根据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将其解释为后者,这样方可体会词人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以及对农村愉悦生活的向往。

(四)教师应改变自我,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作为教育者,教师的角色当然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步,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得。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适应整个教育的大环境,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自身的文化能力,利用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头脑充满新知识和新的教学模式。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更具组织性和整体性,以便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逐步改变不完善的地方,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根据学生制定适合的课程,并与他们一起进步。只有这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感受古诗词文化传递的精神与情怀,理解古诗词文化中蕴含的哲理,丰富自身的情感与文化意识,感受古诗词特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1期.

[2]朱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年第9期.

[3]伍娟《小学语文,改革创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课外语文》2015年第6期.

[4]陆凤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教师》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