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助音乐创设情境,实现高效学习目标
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主旨营造的外部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旨思想,同时满足学生吸收知识的目标。音乐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其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如果教师将音乐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可以感悟字、词、句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达到深刻体悟的目标。另外,教师可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满足学生求知心理的需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吸收知识和体悟语境,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进行教学前的导入。为了配合古诗的意境,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阳关三叠》这首古琴曲,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何?在音乐的意境中,学生感受到作者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送别时的不舍和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教师在教学前播放和诗词意境相仿的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印象,对学生体悟意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大漠孤烟直”和“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教师可以借助古琴曲《胡笳十八拍》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茫茫大漠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描述的壮观景象,加深感悟和体会,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合理、巧妙地运用音乐,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突破文字的限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积极开展阅读教学,深入诗词意境
(一)通过朗读教学感悟诗词情感
古人云:诗如其人。诗词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工具,也是诗人生活阅历和性格情感的体现。因此,我们在阅读诗词的时候,要透过表面文字深入挖掘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而朗读是阅读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文字之美,感悟诗词的美好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诗词能力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实践证明,朗读是学生感悟诗词情感的有效方式,每一位诗人的生活遭遇各不相同,所以,人格特质和思想情感也千差万别。有的诗人出塞边关,有的诗人生活恬淡,有的诗人醉心于田园,有的诗人老骥伏枥,还有的诗人少年得志。从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世浮沉和世间百态,以及随着环境的变迁诗人心态的变化。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时,学生通过朗读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仿佛看到了宏伟的景象,由此可以感受到曹操不凡的气魄和宽阔的胸襟。再如,七年级上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学生通过朗诵,可以透过凄楚的眼前景,体会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另外,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体现了作者陶渊明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见,教师通过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诗词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通过群文阅读理解诗词意境
不同的诗人在描写意境和表达情感时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个诗人,在不同心境下,所表达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对比同一个诗人不同的作品或者是不同诗人但主题立意相近的作品,体会诗词中蕴含的独特意蕴,加强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时,教师可以搜集作者的其他作品,感受作者在创作不同诗词时的不同心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观沧海》是在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给人气势宏伟之感,体现了曹操胸怀天下之情。但有些作品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创作,例如,《短歌行》中,曹操自比“周公”,体现了曹操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对诗人的心境会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容易感受到诗词传达的思想情感。
三、利用诗词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一)开展角色扮演,丰富情感体验
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通过身临其境,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从而丰富情感体验,强化对诗词背后蕴藏含义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石壕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文中说道,老翁听到石壕吏捉人征兵时翻墙逃走,但是老妇人却主动请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小记者通过走访找到了石壕吏、老翁和老妇人,并把他们请到了课堂上。接下来就让我们有请石壕吏、老翁和老妇人登场。”然后,教师让扮演石壕吏、老翁、老妇人的学生入场,重现诗中的情景,然后召开“记者招待会”,石壕吏、老翁、老妇人分别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对历史和人民的遭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人们为什么会有诸多奇怪的表现,进而对饱受战争摧残的百姓深表同情,对官吏的冷酷无情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排练一部话剧,再现文章中的情节,学生可以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也可以对剧情进行改编,加入自己的美好愿望,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剧情,融入角色,从而对人物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思想。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文字背后的涵义,又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组织诗词相关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和诗词相关的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学习诗词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诗词创作比赛,不限制体裁和形式,将创作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自由创作。这种创作诗词的活动对学生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尤其对常用白话文交流的学生而言,运用文言文表达思想情感还是头一次,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参与比赛活动,用心创作,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诗词创作中。这种方式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还能加深其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结语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握诗词描绘的意境,深入领悟古诗词意境,感受情感传递、诗词意境之美和诗词韵律之美;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和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对话,感受作者内心流露出的情感,让学生真正掌握鉴赏诗词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能力,进而提高对古诗歌的鉴别和鉴赏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参.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3,25(17):188-190.
[2]陈娴静.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的创新实践[J].亚太教育,2023,(1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