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是指家庭、幼儿园、社区形成合力,达到对幼儿进行最佳的培养教育的目,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有机整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教育行为。幼儿美育是特指在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互相作用、共同教育的机制下,引导幼儿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美的素养、美的品格、美的情操和美的理想。
一、家校社协同推进幼儿美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问题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把美育的教育方式分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进一步强调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育人的重要价值。五育并举之一的美育,也应当通过校家社协同共育,才能建设良好的美育教育生态,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校家社协同幼儿美育在研究基本没有。幼儿美育是一个综合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美学的跨学科领域,家校社协同的幼儿美育的实践研究不仅可拓展幼儿美育的视野,更有机会发展出幼儿美育的多重路径。因此,开展校家社协同幼儿美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理论意义。
二、家校社协同推进幼儿美育开展研究现状
通过知网文献查阅可知,校家协同目光焦于中小学、初高中阶段,忽视幼儿阶段的协同发展。从幼儿美育研究的视角方面来说,现有视野比较单一,跨角度研究教为欠缺。关于幼儿美育的已有研究大多停留在研究者从幼儿园、社区、家庭的单一角度为切入点进行经验的简单描述与教学总结,缺少从校家社协同的角度进行幼儿美育的实践研究。对于实施中的组织策略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探索家校社协同推进幼儿美育的价值、模式与策略具有时代的意义。
三、家校社协同协同推进幼儿美育的组织策略
(一)学校家庭社会建立共同幼儿美育理念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三方需要形成合作、互补的育人责任共同体。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场所,承担着向幼儿提供系统化知识技能培养的责任,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通过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是最基本的育人场所,承担着塑造幼儿性格、价值观、道德观念的重要责任,提供了温暖、稳定的成长环境,为幼儿提供关爱,家长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幼儿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社会是最广阔的实践场所,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社会经验。幼儿通过与他人互动、参与社会活动,学习社会规范、人际交往,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一种育人责任的共同体,相互协作、互相支持,确保幼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与家庭协作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需要家长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对活动的认同与支持。家长的美育教育观念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是做好家园协同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础。
幼儿园可以通过向家长及时反馈幼儿在园美育活动给幼儿带来的积极改变,充分获取家长的信任与支持。还可以通过向家长定期推送美育教育、家庭教育等相关文章、视频或书籍,定期开展家长课堂,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与家庭美育教育理念;同时,还可以将优秀的美育资源与家长共享,鼓励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氛围、尝试丰富多样的亲子游戏,从中发现美育给幼儿、家庭氛围及亲子关系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愿意主动协同幼儿园开展相关的美育教育活动。
除此之外,社会的美育理念也应渗透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里面。学校与社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共同建立幼儿美育理念,在幼儿的美育发展中,幼儿园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幼儿带来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增强美育的实践性,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实践经验的提升。例如创办美育主题活动,举办幼儿美育研学旅行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学习资源,促进幼儿美育的全面发展。
(二)以幼儿问题为导向,对课程进行规划
选择美育活动的内容既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幼儿园尤其要注意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差异,关注整体和个别差异,以便满足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
美育的研究范围很广,内容可以是社区的历史、社区的人与事、家庭的亲子活动等等。如扎染美育活动资源也是多样,如扎染的染料有化学和植物,该选择哪种?扎染的技法有多种,该选择哪一种探索?制作好的作品如何进行宣传……这些内容都需要幼儿进行讨论与甄别,共同商量研究内容是哪些。
无论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家庭和社区中,美育课程都应充分尊重幼儿主动学习的权利,把幼儿的需要、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参与、幼儿的兴趣作为美育资源选择和美育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美育资源整合当中,教师应该按照年龄特点和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整合。如在黄埔军校社区美育活动中,中班的幼儿可以基本了解黄埔军校的校训、校歌、学生宿舍、武器、兵种等等。大班的幼儿可以了解黄埔军校的课程是怎样开展、作息时间是怎样的等等。
(三)尊重幼儿自主学习需遵循幼儿内在需求
在美育课程中,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亲身体验活动中的环境有助于幼儿了解自己身边生活的环境,提高生活幸福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亲自动手,探索美的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潜能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幼儿表达想法意见,在探究活动中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探究的主题、方法,提供适当的引导支持,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不应过多地干预或代替幼儿的思考行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分享经验,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寻找答案,鼓励幼儿勇于尝试、接受失败,吸取经验教训,培养自信心。如在黄埔军校社区美育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选择自己的探索方式进行探索。但并不是没有目标去探索。每一次探索都应该围绕主线去展开探索,幼儿的探索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探索的方向发生偏移时,可以通过语言提示小组组长或者家长的帮助让幼儿清楚自己探索的目标。当幼儿完成自己的探索目标,教师回通过语言及时表扬鼓励。
(四)适当发挥家长作用,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幼儿的艺术作品展示、演出活动,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给予肯定鼓励,并与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体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美育素养发展。在场景化课程活动中,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一起欣赏音乐会或舞蹈表演,一起制作手工艺品或绘画等等,与孩子共同感受艺术的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其次家长更是幼儿美育活动课程资源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提供者。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能够为幼儿美育活动的实施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比如,在黄埔军校美育活动中幼儿需要了解黄埔军校的军人要学习哪些本领,如果家长是警察,那我们就可以请家长来为幼儿讲授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推进美育活动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沈丽华,幼儿园课程开发区社区资源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0
【2】单志艳,家校社合作育人协同机制初探[J].少年儿童研究2021(2):66-72
【3】卢 懿,基于“未来社区”场景的社区美育价值和实现路径初探[J].美育研究:37-43
作者简介:
李洁玲 1995.01.20 女 广东江门 汉 本科 班主任,二级教师 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