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活化创新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邱宏伟

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 230071

摘要: 生活化创新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富有创意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对生活化创新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的详细探讨。
关键词: 生活化;创新实验;初中化学
DOI:10.12721/ccn.2024.1573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化学,这门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根基深深扎根于实验之中。在教学的广阔天地里,化学实验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得力助手,更是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形成直观印象的桥梁[1]。在教学实践的长河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实验,引导学生领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无疑为学生接触生活、了解社会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生活化创新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生活化创新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学习兴趣。而生活化创新实验能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现象,他们会更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实用性,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生活化创新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生活化创新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到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中,从而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此外,生活化创新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生活化创新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何设计新颖、有趣的实验方案,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并不断探索和尝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最后,生活化创新实验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通过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同时,生活化创新实验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化创新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选取生活化实验药品
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其前提与核心在于选择恰当的化学药品。而许多药品,恰恰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鉴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高度关联,许多实验本身就旨在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替代性的药品。在选择药品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的小组合作与探究,以期在集体智慧中挑选出最适合的药品来开展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化学的世界中探寻更多的奥秘。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例如,当实验需要用到铝这种材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巧妙地利用废弃的易拉罐作为替代品;若需碳酸钠,则可引导学生使用家中常见的面碱;至于碳酸钙,鸡蛋壳便是一个绝佳的选择。生活中的材料丰富多样,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科学有效地进行选择。又如在教授“测定溶液PH值”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同样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例如,用食盐水代替盐溶液,食醋代替酸溶液,甚至厨房清洁剂也可以作为碱溶液的替代品。鼓励学生从家中带来这些材料,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实验[2]。这样,学生不仅能迅速掌握知识点,而且会对后续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化学材料,并将其巧妙地应用于实际实验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选取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内容
融生活情景于化学实验内容中,确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策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化学知识并非孤立于生活之外,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若能深入挖掘并巧妙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研发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实验,那么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3]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题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作业,这种作业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如清洗水垢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白醋与水垢之间的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水垢在白醋的作用下逐渐溶解的现象,还能够深入理解白醋的酸性以及其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同样,制作无壳鸡蛋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与趣味,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能够观察到鸡蛋在白醋中产生的气泡、玻璃片上澄清石灰水的变化以及鸡蛋上浮下沉的有趣现象,还能够通过这些现象推测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以及其与白醋反应的化学原理。在周一的化学课堂上,学生们带着满心的期待和兴奋,纷纷交流着自己在家庭小实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分享着实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讨论着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在交流中深化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让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们根据实验现象和原理,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们实验成果的检验,也是对他们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轻松掌握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制取方法这一重要知识点。
3.运用生活化的化学实验仪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其实都可以经过巧手改制,变成简单而实用的化学实验器材。同时,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替代化学药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深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学会勤俭节约。
初中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能见到试管、烧杯、量筒、集气瓶、酒精灯、胶头滴管、漏斗、玻璃棒等各类仪器。那么,你是否想过,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品可以成为它们的替代品呢[4]?其实,答案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一个普通的玻璃杯,经过简单的清洁和处理,就可以完美替代烧杯,用于盛装和加热液体;废弃的矿泉水瓶,稍加改造,就能变成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而一根普通的筷子,既可以作为玻璃棒的替代品,用于搅拌溶液,也可以作为镊子的替代品,夹取固体药品。更神奇的是,一支普通的吸管,在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就可以替代导管,用于引导气体的流动;一把调羹,除了可以用来品尝食物的味道,还可以作为药匙的替代品,用于取用粉末状药品;一个废弃的奶瓶,清洗干净后,就可以作为量筒的替代品,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此外,塑料瓶也是一种极佳的替代品。当我们把塑料瓶的底部去掉后,它就可以变成一个简易的漏斗,用于向容器中加注液体。而注射器,这个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的物品,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万能替代品。当我们把注射器先排气再吸气时,它就变成了一个简易的集气瓶,能够方便地收集气体;如果我们吸入一定量的液体,并通过刻度观察读数,那么注射器又变成了量筒,能够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而当我们控制速度,让液体逐滴滴下时,注射器又变成了胶头滴管和分液漏斗,能够精确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和量。这样的替代和改制,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形状和用途,更能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同时,这种将废弃物变废为宝的过程,也让他们学会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提供生活资源,开展化学实验竞赛
初中化学,对于许多刚刚踏入这一领域的初中生来说,往往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不少学生表示,化学的知识体系复杂且抽象,难以捉摸,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化学的奥秘,就必须在实验教学中做出创新与尝试。为了营造一个既严谨又快乐的实验教学环境,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教师可以举办化学实验竞赛项目,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运用、改造和设计生活资源来进行化学实验。比如,学生们可以用废弃的饮料瓶作为反应容器,用厨房里的调料作为反应物,进行各种有趣的化学反应。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竞赛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验的严谨性、创造性、新颖性、参与性等方面对各个小组的实验进行打分,评出最佳实验和小组并给予奖励。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和校领导来观摩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化学的魅力和学生的创新成果。此外,针对不同化学基础的学生,教师还需要采取分层实验教学法。对于化学基础较好的优等生,教师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实验任务,挑战他们的综合化学实验素养;而对于化学基础较弱的后进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实验,让他们也能在竞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和参与意识[5]。通过这样的方式,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变得更加高效和公平,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们在竞赛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真正实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臣,姚梦娟.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开设初中化学实验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03)
[2]郑书珠.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途径[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赵国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途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1.
[4]韩萍.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考试周刊,2022,(1):143.
[5]许菁.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21,(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