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血清学预测指标分析

杨利利

河北省故城县中医医院,河北衡水,253800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血清学预测指标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近2年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R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中。观察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对象均为33例,对比分析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血清水平,预测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 总治疗有效数据中,观察组为26例(78.79%),对照组为19例(57.58%)(P<0.05);心功能指标中,经过治疗后各组LVEF、LVEDd、NT-proBNP指标分别为:对照组(34.89±2.08)%、(56.02±2.23)mm、(5067.69±637.37)ng/L,观察组(37.78±2.23)%、(53.23±2.89)mm、(4102.20±560.95)ng/L;清NT-proBNP指标与治疗效果间敏感度高,可作为预测效果的指标之一。结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和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清水平分析,其中血清NT-proBNP可作为预测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效果预测指标。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力衰竭;血清指标;治疗效果;分析
DOI:10.12721/ccn.2023.1573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0引言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常规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中依然存在呼吸困难问题,患者经过轻微的活动,都将造成呼吸不畅,严重危害为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利尿、抗心衰、限钠摄入等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不佳。当RHF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或者休息的时候,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需要长期和反复性住院治疗。面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改善患者的呼吸,降低发绀情况,同时行正规联合抗心力衰竭治疗[1]。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同,为了保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相关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研究中,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作用。治疗过程中行正规药物联合中,持续改善治疗方案,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2-3]。本文分析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血清检查指标情况,分析血清预测指标的作用,相关研究报道如下所示。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分析和选择研究对象,从本院完整资料中,选择顽固性心力衰竭选择近2年的6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的生活,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33例。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在50~77岁,平均(61.31±3.46)岁;男性有19例,女性有14例;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中,Ⅲ级18例,Ⅳ级15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在51~76岁,平均(61.25±3.26)岁;男性有18例,女性有15例;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中,Ⅲ级18例,Ⅳ级1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数据均无明显差异,具有研究可比性(P>0.05)。

研究纳入标准:(1)家属与患者均自参与者;(2)符合顽固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者。

研究排除标准:(1)心脏瓣膜重度狭窄者;(2)心源性休克入院者;(3)阻塞性心肌疾病者;(4)限制性心肌疾病者;(5)治疗依从性差者;(6)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本组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对其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所使用的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利尿剂,如氯噻嗪、强心剂,如西地兰、ARB/ACEI类药物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

1.2.2观察组的治疗方法

本组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治疗开展,采用冻干rhBNP药物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治疗。药物负荷剂量1.5 μg/kg,静脉推注的时间为1~2 min。推注工作完成后,维持静脉微泵给药,此时药物的维持剂量为0.0075 μg/kg。连续静脉滴注治疗24 h,治疗3 d。治疗过程中,患者在用药24 h后,其症状没有出现改善,此时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当患者血压过低时,降低rhBNP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4]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连续治疗3 d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患者的不同治疗情况,进行分类观察。显效-对患者进行呼吸检查,呼吸困难症状完全缓解;有效-无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但是存在轻微症状;无效-患者依然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呼吸困难症状加重。有效+显效=总有效。

1.3.2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对比各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舒张末期内径)。

1.3.3观察患者的NT-proBNP

抽取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得到患者血清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数据。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的计算方法为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和1742291613800068.png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患者经过治疗后,密切观察其呼吸症状。发现观察组有18例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完全缓解,对照组有10例呼吸症状完全缓解。总治疗有效数据中,观察组为26例(78.79%),对照组为19例(57.58%),相关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对比[n(%)]

截图1742291676.png

2.2各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情况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心功能指标中,各组LVEF、LVEDd、NT-proBNP均有变化,观察组变化较为明显,各组的治疗后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相关数据见表2所示。

截图1742291698.png

2.3 NT-proBNP 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情况

将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数据26例,对治疗无效的数据7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有效的数据症其血清NT-proBNP水平为3501.91 ng/L,该数据与治疗无效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4204.10 ng/L相比而言更低,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分析血清NT-proBNP与rhBN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显效的敏感度为66.47%,特异性为84.21%。

3讨论

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抗心衰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临床症状中,呼吸困难症状和发绀症状依然严重。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当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心功能,指标转换为1级时候,此时患者得到一定治疗治疗,非顽固性心力衰竭。因此当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抗心衰治疗后,其心功能依然处于没有改善到1级,需改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诱因有多种,大部分患者为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加重而来[5]。临床治疗的过程较长,根据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案所具有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调整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症状有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状、右上腹出现胀痛、食欲降低、尿少和水肿,存在慢性心脏病体征。常规治疗药物主要为抗心衰治疗,如托伐普坦、养心生脉颗粒等,同时根据尿少的情况,联合药物中增加利尿剂[6-7]。结合临床治疗的数据资料,将RHF患者存在的预后效果差问题进行改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在中过程中,其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改善。科学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可能性。心力衰竭症状患者的体血液循环灌注能力降低,此时肾脏的有效血容量降低,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将引发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影响,对患者进行神经分析,发现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交感神经过度刺激,为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因此,对该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观察机制中神经分子的活动情况。常规药物治疗的似乎,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是患者的神经分泌的激素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过度激活的情况。因此,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时候,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的时候,可让患者的血管得到扩张,因此血液循环效率提升同时其具有阻滞神经内分泌的作用,可针对患者存在的神经过度分泌问题,可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时候,根据其DNA氨人脑利钠肽相似的作用,可让患者心力衰竭所导致的相关数据上升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抑制[8]。NT-proBNP与心力衰竭症状缓解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能够发现患者治疗后,利尿治疗效果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调节钾离子浓度,抑制过快的心动,降低恶性心律失常[9]

研究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rhBNB治疗的临床情况,发现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比常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根据患者的呼吸症状改善情况,将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分类,最终观察组的治疗显效数据和总有效数据技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有18例显效数据,对照组有10例显效数据。总治疗有效数据中,观察组为26例(78.79%),对照组为19例(57.5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都较为明显,治疗应用价值更高。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中,进行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各组数据均有一定的变化。其中观察组的治疗后,其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如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指标变化中,观察组治疗后,其数据为(4102.20±560.95)ng/L,对照组的数据为(5067.69±637.37)ng/L,能够发现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rhBNP有明显的降低。将观察组中治疗有效和中无效患者的rhBNP进行对比,能够发现治疗无效患者的rhBNP数据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因此能够发现,当心力衰竭患者的rhBNP数据较高时,此时患者的治疗难度极大,当患者的rhBNP有明显降低时,此时患者有临床治疗改善效果。因此,观察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时候,对患者进行rhBNP治疗,对其进行血清观察,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当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有明显改善,对患者进行调整治疗方案行持续治疗[10]

综上所述,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清NT-proBNP分析,NT-proBNP水平具有预测治疗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雒番阳,姚瑶,刘文莉,等.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6):31-33.

[2]李章灿,林秀妹,周雪玲.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1):10-12,16.

[3]徐博.左西孟旦、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血清ET-1、ALD水平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4):44-46.

[4]高志伟,张秀丽.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米力农分别联合托伐普坦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处方药,2021,19(7):101-102.

[5]王娴君.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福辛普利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6):1260-1263.

[6]李斌晨,张帆.托伐普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5):53-56.

[7]钱东初.左西孟旦与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比较[J].华夏医学,2021,34(1):105-108.

[8]葛丽英,陈爱莲,胡京光.养心生脉颗粒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8):3035-3038.

[9]袁亮.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托伐普坦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6):26-28.

[10]刘宝.托伐普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J].淮海医药,2020,38(2):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