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由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而引发[1]。其临床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且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以及时清除血肿,改善颅内压为治疗原则,而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既往临床多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其可有效清除血肿并及时止血,但该手术方式需在患者全麻状态下进行,且创伤较大,如操作不当可损伤患者脑部神经,影响预后[2]。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可以微创情况下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其操作便捷,对患者身体状况的限制较小[3]。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占原发性脑出血的50%~60%,而临床治疗时对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争议,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此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经脑部CT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2)既往均存在高血压史,均符合相关手术指标;(3)年龄43~76岁,病例资料齐整;(3)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脑血管疾病者;(2)合并恶性肿瘤、心肺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3)外力撞击、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4)脑疝晚期或脑干出血;(5)合并中枢神经衰竭者;(6)既往存在精神疾病史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43~76(61.75±8.33)岁;高血压病程16~25(19.33±3.75);出血位置:左侧24例,右侧22例,破入脑室5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3~76(62.65±8.02)岁;高血压病程16~25(19.73±3.82);出血位置:左侧20例,右侧25例,破入脑室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确定出血、血肿位置及血肿大小。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具体方法:对患者行全麻处理,麻醉生效后在头部作约5cm左右的直切口,对切口进行扩张,然后开直径为3cm的骨窗,沿脑部非功能区分离脑实质直达血肿腔,采用吸引管仔细清除血肿,对出血点采用电凝止血,无活动性出血后置入引流管,缝合伤口。观察组予以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对患者行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选择血肿最大、离头皮最近且无血管的位置进行穿刺,置入引流管于血肿中心,采用注射器缓慢将血肿吸出,争取最大程度吸出血肿,留置引流管,然后每日予以3~6万单位尿激酶对剩余血肿进行清除;术后及时行CT复查,评估患者血肿清除状况。
1.3 血肿清除率评估
根据术前及术后1d血肿面积,计算出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于拔管时对两组患者行CT检测,计算出拔管时血肿清除率。
1.4 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5]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其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6]评估其生活能力,总分100分,评分为满分表明患者生活自理;总分<20分:生活完全依赖;20分≤总分≤40分:生活需要很大协助;40分<总分≤60分:生活需要协助;总分>60分:基本自理。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7]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满分为30分,>27分为正常,21-26分表示轻度认知功能障,10-20分表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0-9分表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
1.5 并发症发生率评估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采用SPSS 25.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肿清除率对比
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对照组术后1d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肿清除率对比(x̄±s)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术前,两组MMSE、ADL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MMSE、ADL评分均有升高,NIHS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MMSE、ADL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x̄±s,分)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57%,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两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由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使其脑内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当患者血压受某种诱因骤然升高时,可导致脑内动脉血管破裂,从而导致其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该病一般无前驱症状,发病后患者可出现恶心恶吐、昏迷等临床症状,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其症状可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若未予以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8]。及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有效治疗方式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对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预后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时行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小骨窗开颅手术是既往临床常用手术方法,其可在直视下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但其对主刀医师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若操作不当可对患者正常脑组织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9]。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无需对患者进行开颅,其操作简便,可在微创条件下及时解除血肿压迫,对脑组织及周围神经影响较小,且不受患者身体素质及设备的限制。临床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有多种外科手术方法可供选择,而在实际治疗时选择何种手术方法临床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对比了小骨窗开颅手术和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后1d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骨窗开颅手术早期血肿清除率明显优于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但两种手术方法的后期效果相当。分析其原因,小骨窗开颅手术需切开部分颅骨,暴露手术视野,手术人员可在显微器械下精准定位血肿并将其清除;而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通过颅骨钻孔穿刺方式置入导管进行抽吸,虽可有效缓解颅内血肿压迫,但早期并不能完全清除血肿,但后期予以尿激酶可加快清除剩余血肿,因此后期疗效相当[10]。
当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后,可导致脑部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正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NIHSS量表是临床评估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的常见量表;ADL量表是常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MMSE量表可有效反映患者智力状态及认知功能缺损程度。有研究显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CT定位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术,可有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ADL评分[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MMSE、ADL评分均有升高,NIHSS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MMSE、ADL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与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采用微创方式,有效减轻了因手术操作对患者脑部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且该术式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2]。在本研究中,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并不会提高手术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均可有效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但微创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肖胜,刘金,袁学刚,等.神经导航引导下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24(12):768-769.
[2]崔冬强,孟祥杰,杨明,等.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27(12):758-764.
[3]殷骏,吴高远,钱洪波.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生活质量多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4):333-338.
[4]田仁富,向春晖.经侧裂显微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58-60.
[5]孙薇,陈真英,杨晓莉.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8):1177-1180.
[6]郑玺,孙敦鑫,殷捷.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指标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9(3):618-623.
[7]李东峰,周国平,周文科,等.通腑醒神汤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改善认知功能和凝血功能的价值[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3):53-56.
[8]李晓良,石磊,张曙光.传统大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5):298-299,305.
[9]赵朝辉,阳建国,钟兴明,等.神经内镜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不同部位血肿的疗效[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18(5):572-576.
[10]王琨,张家伟.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1,42(1):28-30,45.
[11]裴本根,计跃,张玉华,等.高血压脑出血CT定位锥颅穿刺引流与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7):1436-1438.
[12]刘杰文,宋畅.高血压性脑出血软通道微创穿刺治疗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7):110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