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诊断切点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分析

叶佳彬 罗燕 王惠军

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摘要: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诊断切点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从在社区居民中选取136例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患者57例为观察组,其余79例为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诊断切点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是影响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结论: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病对高血压病的影响,会导致高血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分析
DOI:10.12721/ccn.2023.157333
基金资助: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项目编号:海科工商信计2022-30
文章地址: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新的血管病变风险因子[1]。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有多种氨基酸的氨基酸,它是一种以蛋氨酸为基础的非甲基化氨基酸,其含量升高与心血管系统的发病有关,是一种与心血管系统有关的重要风险因子[2-3]。研究资料结果显示,高血清 Hcy与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显著的协同效应[4]。有证据显示,高半胱氨酸可引起心血管病,并可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我国对于半胱氨酸高的诊断切点尚存在争论,使医师对其治疗和治疗的方法存在一定的迷茫[5]。过去曾用15μmol/L作为Hcy的诊断依据。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 Hcy<10μmol/L视为Hcy的标准。因此,通过对高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干预,可以缩短其“窗口”,从而降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6]。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对于高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诊断,从15μmol/L到10μmol/,尚无任何依据或依据[7]。颈动脉的中层厚度(IMT)可以显示出冠脉和血管的早期病变,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的观测和研究终点。此外,我们还利用超声波检测颈内 IMT来检测血管内血管病变,以探讨 Hcy高血脂对动脉瘤的作用[8]。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症的不同切点对脑梗死和冠心病发病的作用,为临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研究内容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从在社区居民中选取136例研究对象,截取时间段为2022年3月 至 2023年3月,其中有57例有冠心病疾病史,其余79例研究对象均在我院实施健康体检,此次研究中选取的136例研究对象,其中有52例男性,84例女性,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0-96)岁,平均年龄(64.91±12.64)岁。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cy为(21.61±7.58)μmol/L,Hcy为对照组(12.84±5.34)μmol/L。

纳入标准:(1)所有入选患者均没有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糖尿病;(2)患者均没有恶性肿瘤疾病或是精神类疾病;(3)患者为服用降压、调脂、叶酸以及B族维生素等药物。

排除标准:(1)患者具有饮酒、吸烟史;(2)患者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

1.2方法

此次研究需要收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叶酸、Hcy、等数据。测定患者在基本状况下的颈动脉、内皮和内膜中层的厚度。基本状态就是指患者清醒状态,试验之前至少12小时不进食;房间的气温为(20-25)℃。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于早上8:00至9:00,采用经国际标准认可的上臂型全自动(电子型)血压仪,对病人的右上臂进行血压测定。病人在禁食期超过12小时后,空腹抽取血液,并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和尿酸。使用高压液相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叶酸和 Hcy。颈动脉内皮功能的检测,参考 Celermajar D S所述的方法,采用ACUSON OMNI 5多普勒诊断仪,7.0 MHz的线性阵列探测器对其右肘部10 cm处的颈动脉进行了三维超声波成像,并对其进行了2 D、4 cm的深、深4 cm的探测,并在舒张后期(即同步心电 R波峰)时,分别测量了3个心脏周期,并进行了平均数的测量。首先测量静止时的右颈动脉的内径(D0),将其套在病人的右臂肘部下方2~3 cm,使其膨胀到250 mm Hg,保持4分钟,再快速放空,60~90秒测量颈动脉的内径D1。停歇10分钟后,给予病人0.5 mg的硝酸甘油(含服),3~4分钟后,再测量颈动脉的直径。颈动脉IMT检测,将患者的颈部暴露并在舒张期于颈动脉分支的近端点10 mm处进行 IMT测定,4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颈血管 IMT。研究需要由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1742349691668461.png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

2 结果

2.1检测结果

经过检查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叶酸、EDD低于对照组,Hcy、IMT高于对照组,见表1、2。

截图1742349547.png

截图1742349565.png

2.2腔隙性脑梗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研究发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是为腔隙性脑梗 死发生的影响因素,详见表3。

截图1742349584.png

2.3冠心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研究发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EDD以及Hcy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详见表4。

截图1742349604.png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其病因复杂,至今仍不能很好地解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其生成的 SOD和过氧化物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 LDL氧化,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持续收缩和缺氧,促进动脉瘤的形成[9]。同时,也能干扰血液循环,提高血液凝固几率。如果是因为摄入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原因引起的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以适当的补充或者补充 B类维生素和叶酸,减少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病率[10]。半胱氨酸高蛋白血症和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主要原因。Hcy含量每提高5μmol/L就会提高59%的中风风险和60%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机率,而降低3μmol/L的 Hcy降低24%和16%的冠心病机率。半胱氨酸增高伴有高血压,而我国的调查结果表明,中风的危险是前者的11.7倍,外国的一些调查表明,中风的发病率分别是男性11.0以及女性16.3个百分点[11-12]。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对于高半胱氨酸的诊断切点,国内尚有争论,导致了临床治疗和治疗的不同。

此次研究发现在观察组具有冠心病疾病史的患者Hcy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叶酸水平均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Hcy在进行代谢期间,需要辅因子叶酸,而叶酸的缺乏就会对Hcy的代谢产生影响。EDD降低并且IMT水平逐渐升高,就表明了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情在加重,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另一部发展。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平滑肌细胞增生、内皮细胞损害、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EDD是通过释放一氧化氮实现水平的上升,在将动脉内皮去除后,乙酰胆碱以及血流的增加,会导致血管舒张降低。

综上所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动脉粥样的硬化程度,并且在患者的Hcy水平高于15μmol/L的时候,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较高。所以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伴随高血压的患者,在降低血压水平的同时,还需要适当对Hcy水平进行关注,尽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延缓。

参考文献

[1] 李雷,杨瑞玲,李丽燕,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诊断切点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59-163.

[2] 李露,李佳,王玉玲,等. 同型半胱氨酸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高血压病人早期肾损害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1):1864-1867.

[3] 刘慧,梁婧,谷学兰,等.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肾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4):766-769,790.

[4] 李广运. 辛伐他汀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J]. 哈尔滨医药,2021,41(5):3-5.

[5] 林林,贠琳,徐瑞.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J]. 临床内科杂志,2021,38(10):674-677.

[6] 史颖,金鑫,张新欣,等. 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2):3994-3997.

[7] 储丹.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9):95-97.

[8] 孙笛,单海燕.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28(12):33-36,39.

[9] 曹文,任翠龙,孙艳霞.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2,24(8):598-602.

[10] 施笑蕊,汤敏,严雪娇,等.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斑块的HR-MRI研究[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22,31(2):96-100.

[11] 黄剑锋,肖善花,李晨薇,等.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1):3993-3995.

[12] 王爱亮,夏卫明,蔡群,等.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21,21(3):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