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下的古诗词不仅是语言文字的飞翔,更拥有着先人无穷的智慧,正是这些宝贵的智慧,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生命熠熠,让我们拥有了一窥古人鲜活灵魂的机遇,我们在古诗词的世界中,可以获得优秀诗词的滋养,可以为当今生态保护提供策略,让我们更好地走在古今结合的道路上。
一 诗词中的理想世界,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
诗词虽然是语言文字,却也可以构建一个美丽的世界,让我们遨游其中,感受到古人丰富而惬意的灵魂,让我们看到别样的理想世界,让我们放下焦躁的脚步,驻足于自然景物面前,感受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眷顾,让我们获得风儿的吹拂,感受花香盈袖的快乐。
当我们对周遭世界失去了敏感的时候,我们不妨读读辛弃疾的诗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诗人的世界没有城市的霓虹灯,有的只是自然的气息,虽然书写的是乡间,却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美妙组合,明月惊动了鹊儿,好像与人没有什么紧密的关系,清风半夜袭来,不是烦躁世界的内卷,而是夜的宁静。
话语分析法告诉我们,古诗词中所选择的语言符号往往具有着焦点的作用,可以让人们将视野聚焦到诗人所设计的世界中来,进而让人的精神世界获得升华,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自然会放下人世的烦恼,进而更好地反思自我,让我们明白世界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与其疯狂地在琐碎的事情中内卷,不如向古人学习“天人合一”的真谛。
古诗词之所以让人感动,正是因为诗人独到的视角,他们选择了丰富的意象来建构美好的世界,让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最终在诗人描摹的景致中安顿自己迷茫的灵魂。当你看到《诗经》中这样的描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对爱情会充满了期待;当看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你会有感人生虽有挫折,依然可以更好地爱下去;当你看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你对生活中的伴侣会更加珍惜。
诗词的作者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依然通过语言文字所构造的世界影响着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话语分析的手段,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进而让古诗词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二 诗词中的生态智慧,对当今环保产生影响
古诗词中有着宝贵的生态智慧,这些智慧是古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中产生的情感,是真实客观的,这里面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尔虞我诈,这些都是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今人如果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则可以更好地促进环境保护,让人与自然成为一体。
当我们看到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诗句时,我们不免会想到春天来时的温暖,燕子愉快地飞翔着,鸳鸯则惬意地睡在沙滩上;再如我们听到这样的诗句“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自然万态,正体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自然如此,人生亦如此。诗人的诗句很好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样的世界观在今天依然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话语分析手法下的古诗词,告诉我们诗人善于将对自然的思考融入到文学作品中来,进而提高思想的传播性、影响性,只有真正将人类的智慧融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世界。话语分析手法告诉我们,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在于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思想,特别是它们具有重要的交际性,可以更好地指导人的思想,让人在文学作品的指引下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最终成为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诗词中有着许多宝贵的智慧,是古人与今人依然可以在今天思想交融的原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更要积极地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精神财富,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注入持续的生命,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获得发展的智慧,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当我们读到李白的“相看两不厌, 惟有敬亭山”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总是为了繁琐的工作与生活而自怨自艾了,毕竟我们还有时间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眷顾。
三 诗意的栖居,让今人放下烦躁
当今时代,诗意的栖居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人们被快节奏的时代所挟持,人们已经失去了对自然的敏感性,人们更愿意宅在家里看着手机,也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圈子,到自然界中去观看万千世界的变化多彩,这样结果最终导致人们的精神世界越发枯燥乏味。
当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司空见惯时,他们早已失去了怜悯之心,例如有些游客素质低下,为了拍一张好看的照片,不惜爬到树上,甚至摇晃树枝让花儿落下,这些人的破坏行为与古人对自然的珍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看到李商隐的诗句“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这些诗句是诗人看到了京城的贵族肆意破坏竹林生态写下的,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恩之情,还有一种敬畏之情融于其中。
我们所谓的诗意的栖居不是肆无忌惮,而是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人与自然才能健康地相处,让人在自然的滋养中清明澄澈。话语分析手法告诉我们,古诗词中融入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意象,这些宝贵的意象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创作,更让我们对于世界万物产生了共情,让人类成为精神明亮的人。
虽然人类都有爱美之心,例如采撷路边的野花,但是一些诗人连我们常见的柳条都存有怜悯之心,不禁让我们感到汗颜,例如白居易看到人们折断柳条时写到“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这样的写作让我们看到了柳条蓬勃的生命,让我们不再忍心为了自己的爱美之心而肆意破坏自然,甚至还会给自己破坏自然找合适的借口,这些行为让人感到愤怒。
话语分析手法告诉我们,存在不一定合理,有时也需要我们反思,如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从古诗词中汲取宝贵的生态智慧,将会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