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临床治疗中针对老年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源于患者年龄偏大,其机体功能较差,易在术中发生风险事件。然而,对于必要性全麻手术,要想进一步保障手术质量,宜在术中优选麻醉药物,既要获得理想化镇静麻醉效果,又要取得良好预后,以期削弱手术对患者认知水平产生的危害性。传统麻醉过程中多选用芬太尼药物,和丙泊酚复合作用下患者能顺利进入麻醉状态,并有序完成手术治疗任务。但术后受药物刺激某些老年患者可能产生记忆损伤、意识不清等认知功能障碍问题,不但会危及患者健康,使之丧失自护能力,而且针对此类后果医患之间更易产生纠纷。本文提出的瑞芬太尼麻醉方案,显然具有认知功能保护效果,术后易于恢复认知功能,其安全水平较高。在我院手术室选择54例全麻手术老年患者,选取时间为2022年12月份~2023年8月,观察两种麻醉方案效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院内选出54例全麻者充当研究对象,分组后每组27例。对照组有14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平均(75.87±7.99)岁,66-85岁,盆腔手术、腹腔手术、骨骼手术各有10例、8例、6例,其余3例。观察组有15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75.94±7.86)岁,67-87岁,盆腔、腹腔以及骨骼手术各有8例、9例、6例,其余4例。组别中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未见相关性(P>0.05)。
1.2 样本选择和剔除范围
样本选择范围:(1)选入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且符合全身麻醉手术指征;(2)家属及患者均表示知情,且为自愿参与;(3)仅在术中进行某一部位的治疗,未见同台手术治疗多种疾病现象。
样本剔除范围:(1)合并白血病、癌症、脑梗等急危重病或术前已有认知功能障碍者;(2)肝肾发育不全或脏器重度损伤者;(3)手术失败或手术被迫中断者;(4)抗麻体质或药物过敏等其它不适用人群。
1.3 麻醉方案
此次研究者均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并在麻醉环节分别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案。
对照组中应用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93542 河北一品制药)复合芬太尼,且丙泊酚诱导时,以2ng/mL浓度标准予以输注,并保持8s的诱导操作,而芬太尼药物选用江苏恩华药业生产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23297),其输注量控制在10ng/mL,且将起始浓度控制在4ng/mL,待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按照标准步骤完成手术。
观察组中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所用丙泊酚药物同上,首先麻醉诱导时以1.5mg/kg或者2.5mg/kg的标准剂量使用丙泊酚,以泵入输注法用药;其次,配备2μg/kg剂量的瑞芬太尼药物和0.1mg/kg的维库溴铵。在机械通气治疗环节维库溴铵药量持续不变;最后,在患者即将进入麻醉状态时,以每分钟2mg/μg的剂量保持瑞芬太尼药物持续输注,最终术前半小时停药,为其提供每分钟6L的氧气等待麻醉药物完成代谢[1]。
1.4 观察指标
观察POCD(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发生率和效果满意率、临床时间(术后睁眼、复苏等待)、MMSE评分、WAIS评分指标。
以评分法引导患者家属对麻醉效果表态,10分为特别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统计6分到10分人数占比率。
以简易智力状态测定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患者术后精神状态予以评估,包括7个条目,共有30道题目,分数范围为0分到30分,分数居高者精神状态良好。
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WAIS)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涵盖共计11个测验项目,分数较高者认知功能良好。
1.5 统计学标准
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独立样本t予以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构成比(%)予以描述,用卡方检验(χ²)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输入后P值小于0.05,证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对比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POCD发生情况和效果满意度
结合表1:观察组中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效果满意率较高,组间有差异(P<0.05)。
表 1 POCD发生情况和效果满意度对比2.2 对比术后患者临床时间指标
结合表2: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和复苏等待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有差异(P<0.05)。
表 2 术后患者临床时间指标对比表2中复苏等待从复苏室进出时间段为主。
2.3 对比术后患者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评分
结合表3:观察组术后患者的MMSE评分和WA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
表 3 术后患者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3 讨论
3.1老年人全麻手术的风险性
老年人作为全麻手术高风险人群,其风险来源包括以下三点:其一,血流动力学变化,老年人本身机体功能老化,且药物敏感性较强,术中易在药物作用下降低心率和血压指标,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等后果,若未及时进行急救,可能产生休克甚至死亡后果;其二,延后苏醒,老年患者机体代谢缓慢,术中需要更长时间代谢麻醉药物,若所用药物无法实现术后患者快速睁眼,可能在延后苏醒时间里损害颅脑系统,产生严重的认知损伤;其三,重症合并症,多数老年患者都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存在合并症时予以手术,可能受合并症干扰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继而产生脑梗等危重后果[2]。对此,在为开展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制定麻醉方案时,务必兼顾其风险因素做好方案优化工作,以期最大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3.2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的可行性
老年患者作为全麻手术中值得特别关注的研究对象,本文主张以瑞芬太尼麻醉方案消除对术后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虽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均为镇静镇痛药,但瑞芬太尼药物成分代谢期间基本不会侵害肝脏器官,这对本身脏器功能薄弱的老年人相对友好,患者用药后能高效代谢残留药物,以此保持体征平稳,患者也能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自主意识。而且该方案中所用药物为阿片类产品,即针对性发挥镇静麻醉功效时,不会蔓延至全身器官,所以仅影响其意识水平,而不会破坏机体功能均衡,所以代谢后患者能尽快睁眼[3]。由于上述已提到延后苏醒更易诱发POCD,因此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下术后睁眼时间更短,可以达到POCD防范效果。另外,该药物一分钟以内就能实现血脑稳定,继而不易改变血管收缩和舒张能力,更易促进血流动力学平稳,与丙泊酚复合下即可获取快速起效和术后易于苏醒的优越成效[4]。对此,其安全性乃至有效性均强于芬太尼麻醉方案,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经由上述研究数据:针对全麻手术者实施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后,其术后MMSE评分和WAIS评分、家属疗效满意率偏高,术后睁眼和复苏等待时间略短,同时少见POCD情况,表示此方案具备临床可靠性。
根据学者周细明[5]早期研究成果,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在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下,在复苏室停留时间可缩短为66.86min,术后最快可以在12min左右就睁眼。统计WAIS评分时,术后6h可提高为29.79分。学者王松[6]在观察术后患者认知状态时,以MMSE评分法予以分析,拔管后24h评分高达29.62分。学者陈肖[7]则具体观察无痛胃肠镜手术中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方案的可行性,其中POCD发生率为10%,且随访调查中患者多有精神不集中、记性不好等问题,表明此方案确实在认知功能方面存在负面影响。所得数据均与本文存在一致性,证明该研究项目可作为临床参考凭证,继而用于为该研究结论给予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全麻手术老年患者在瑞芬太尼麻醉下,其认知功能不易受到影响,且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普遍较好,能够适当控制POCD发生风险,赢得家属的认可,因而应将芬太尼作为瑞芬太尼紧随其次的麻醉方案。
参考文献:
[1]华会波,焦丽雯.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2):61-64.
[2]徐明禹,何建斌,袁静.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7):839-841.
[3]陈萍,赵玉潮,陈奎.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及早期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8(03):174-176.
[4]苏克阳,谢文钦,颜景佳,等. 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0):99-101.
[5]周细明,罗桂嫦.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 实用临床医学,2017,18(04):55-56.
[6]王松.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199-201.
[7]陈肖. 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对无痛胃肠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