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经脐单孔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

史晓云 陈映雯 郑琰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200438

摘要: 研究经脐单孔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孔组和多孔组各52例。单孔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多孔组采用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该医院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内分泌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软件分析两组结果差异,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单孔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72±5.63)h和(4.84±1.03)d,短于多孔组的(32.85±6.17)h和(6.92±1.15)d(t=6.156、9.716,P<0.05)。术前两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单孔组CRP、TNF-α以及IL-6水平分别为(7.84±1.25)mg/L、(51.43±8.62)ng/L以及(17.42±3.74)ng/L,低于多孔组的(9.25±1.37)mg/L、(63.29±10.59)ng/L以及(23.56±4.65)ng/L(t=5.483、6.263、7.420,P<0.05)。术前两组患者P、E2、LH以及FSH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单孔组P、E2、LH以及FSH水平分别为(10.28±2.74)µg/L、(142.82±16.62)pmol/L、(19.43±1.84)mIU/ml以及(20.37±1.43)mIU/ml,明显低于多孔组的(15.39±2.95)µg/L、(203.47±18.58)pmol/L、(22.72±1.93)mIU/ml以及(24.52±1.75)mIU/ml(t=9.152、17.544、8.897、13.242,P<0.05)。单孔组、多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13.46%,两组对比无差异(χ2=0.377,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安全性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相似,且能明显缩短患者预后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内分泌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子宫肌瘤;经脐单孔腹腔镜;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DOI:10.12721/ccn.2023.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显微技术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热潮,微创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多年,在治疗妇科疾病中以腹腔镜手术为主。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以育龄女性较为多见[1]。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且对卵巢功能仍然有一定影响,不利于患者康复[2]。经脐单孔腹腔镜是近年来通过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改良的手术方法,仅需一个自然孔道即可完成盆腔手术。术后无瘢痕、疼痛少、恢复快、外表更美观等受到人们的关注[3]。本文对我院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传统多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析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孔组(n=52)和多孔组(n=52)两组。单孔组患者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5.2±4.6)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8.4-29.6kg/m2,平均(23.9±2.6)kg/m2。肌瘤直径4.3-7.6cm,平均(5.8±0.6)cm。多孔组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4.8±4.3)岁。BMI为18.1-29.4kg/m2,平均(23.5±2.4)kg/m2。肌瘤直径4.5-7.9cm,平均(5.6±0.8)cm。上述两组资料均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4]者;(2)签字同意参加该研究者;(3)有腹腔镜手术指征者。

排除标准:(1)有盆腔、腹腔手术史的患者;(2)要求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4)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多孔组患者采用传统多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脐下10mm处做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反麦氏点行10mm切口做操作孔,置入穿刺套管;经右旁正中线与耻骨联合上方20mm交点处做5mm切口作为副操作孔,置入穿刺导管,建立二氧化碳欺负,气腹压维持在12-14mmHg。腹腔镜下探查盆腔情况,置入分离钳等,在腹腔镜下行肌瘤切除和分离。活动性出血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切除的肌瘤组织装袋取出常规冲洗盆腔并撤出手术器械,切口使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单孔组患者采用经腹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取头低足高位,约15°,经腹正中行20mm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欺负,直视下经引导器置入单孔多通道套管至腹腔内,经引导器卸载后固定单孔多通道套管和套环,置入腹腔镜探头探查盆腔情况并置入手术器械。应用单极电钩纵行切开浆膜层和肌层,惊吓爪钳牵引肌瘤,沿包膜完整分离肌瘤。活动性出血处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其余操作同多孔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内分泌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观察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内分泌功能观察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以及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单孔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多孔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n=52)

截图1742353437.png

2.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单孔组CRP、TNF-α以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多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52)

截图1742353408.png

2.3 两组患者内分泌功能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P、E2、LH以及FSH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单孔组P、E2、LH以及FSH水平明显低于多孔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内分泌功能对比(n=52)

截图1742353386.png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单孔组、多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13.46%,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52,例)

截图1742353332.png

3 讨论

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成功取代多种开腹手术,在临床上能进行腹腔镜完成的手术也越来越多[5]。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越来越全面,腹腔镜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对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来说,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创伤。因此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我国目前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并不多,仅在发达地区有所开展,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本文对我院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显示,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上,单孔组短于多孔组。这是由于腹腔镜技术在我院开展多年,我院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医疗团队,在开展腹腔镜手术时,单孔组虽然相对于多孔组少了两个操作孔,但手术时间仍然未有很大差异,出血量也较少。而单孔组由于切口较少,对腹部软组织损伤更小,术后不容易产生牵拉疼痛,不会影响早期下床活动,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安全性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相似,且能明显缩短患者预后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内分泌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Kwack JY, Ahn KH, Kwon YS.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with ropivacaine following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ilot study[J].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9, 45(4):871-876.

[2] 陈恒. 经脐单孔腹腔镜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3):4627-4629.

[3] 钟阿红,刘文佳,刘俊玲,等. 指探法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1例报告[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0,24(4):318-319.

[4] 姚栋琴.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0,42(12):1886-1888.

[5] 罗远惠,陈文燕,吴荣娟,等. 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20,29(1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