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析叙事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应用效果

张同霞

山东省青岛市海军九七一医院崂山医疗区内科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 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接受叙事护理模式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医院收治慢阻肺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老年患者设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法分成两个护理小组,将常规护理干预用于对照组,叙事护理模式用于观察组,每个小组分别计入50例。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评定分析,护理前,两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未发现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0%P<0.05)。结论 老年慢阻肺患者利用叙事护理模式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负面情绪得到缓解的同时,老年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 叙事护理模式;老年人;慢阻肺;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35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慢阻肺在临床上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该疾病典型表现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慢阻肺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致死率较高。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除了开展针对性治疗干预外,还需要配合护理措施共同干预,可有效促进临床疗效升高[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但是这种护理模式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大多数老年患者需求,因此越来越多专家建议采用叙事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该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医护人员引导,帮助老年患者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心理状态调节和治疗依从性提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医院收治慢阻肺患者中任意择取100例老年患者设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法分成两个护理小组,将常规护理干预用于对照组,叙事护理模式用于观察组,每个小组分别计入50例。对照组中男/女人数为26例、24例,年龄均为60-79岁,均龄(67.5±5.1)岁;观察组中男/女人数为28例、22例,年龄均为60-81岁,均龄(68.3±5.5)岁。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一般资料纳入软件SPSS20.0系统发现P>0.05,无差异可对比。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选择适合方式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主动向老年患者发放医院自制慢阻肺健康知识手册,帮助老年患者学习该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病情发展情况以及诱病因素等内容。密切观察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变化,若有焦虑、负面情绪发生,首先了解原因,并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多为患者介绍成功治愈案例。

给予观察组实行叙事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组建叙事护理小组:由主任护师,带领多名护理人员、1名心理咨询师组成专业护理小组,所有小组成员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叙事护理实施重点和难点,结合慢阻肺疾病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2)简短访谈:护理人员对患者及技术进行简单的访谈工作,主要了解老年患者疾病史、文化情况、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等内容,对心理状态、认知程度进行评估,为后续护理内容奠定良好基础。(3)叙事护理:每次护理时间维持在30min左右,每周至少进行2次。开展叙事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面对面进行,先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充分尊重患者隐私与个人想法。交流、沟通过程中适当使用共情等技巧,引导患者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焦虑、困扰等情况,快速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随后对问题进行外化与解构,将抽象的问题用具象化语言表述,并将自身问题和病情症状区分,减少疾病对患者带来的困扰。护理人员逐渐引导患者改写鼓室,患者叙事自身鼓室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摘取出积极、乐观的事件,帮助老年患者认识到自身价值与闪光点,进而重建信心。(4)团队鼓励交流:鼓励老年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分享自身经验,共同积极面对病魔。

1.3观察指标

1.3.1生活质量评分

应用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对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活动能力、呼吸症状、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内容进行评估,各维度评分均在0-100分范围内,其分值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好[3]

1.3.2护理满意度

评估工具: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计算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检验和计算患者计数资料之间的数据差异,如性别、百分比等,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过评定分析,护理前,两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未发现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截图1737619895.png2.2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根据医护人员统计结果上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0%,两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慢阻肺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长时间治疗难免造成老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本次研究利用叙事护理模式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促进病情尽快康复。叙事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带领患者表达自身想法,明确焦虑问题或实际困扰,将问题细化并逐一解决,患者在表达自身想法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身闪光点以及生活中的趣味,进而改变负面情绪,建立信心。该护理模式将老年患者作为主体,全程贯彻落实“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不仅有助于病情恢复,且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老年慢阻肺患者利用叙事护理模式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负面情绪得到缓解的同时,老年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蒙.叙事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负性情绪、呼吸困难及疾病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23.

[2]张丹,齐宏波,安欣,等.叙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信念的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01):115-119.

[3]张文文,韩玉娥,张晓丛.叙事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9):179-181.

[4]谢俊玲,李梅,黄慧,等.个性化叙事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2,8(2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