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古诗词信息化教学通过超链接、跨媒介、诗文图像化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的呈现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将学生置于古人的生活场景中,实现古今对话,实现丰富的信息补充与互动,增加学生对具体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一、古诗词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以学定教 ,以教促学。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育健康智慧的人,因此,立足学情是古诗词教学的出发点。信息化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让信息技术走进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获取学习资料,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还能帮学生建构起学习框架,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减少课堂教学的低效时长,提高教学效率。板书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板书书写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在教学中,除了必须要完成的课题板书、书写总结性词语、画情节曲线图之外,其他内容的呈现可运用多媒体,既节省了书写板书占用的时间,又能让课堂环节更加流畅。如教学“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时,教师要对“桃符”进行解释: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于门前,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这么一长段解说写在黑板上会占用很多时间,所以教师就可以用课件出示桃符的解释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桃符的认识和理解。此外,语文课离不开识字、认字。在传统的课堂中,识字由教师一笔一画书写来完成。现在可以在备课环节就将需要教学的生字提前插入课件中,教学该字时,直接出示课件,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个字的书写笔顺,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情需要让学生进行反复观看,既直观,又便捷还高效。
二、古诗词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路径:创设情景 ,情景交融。
古诗词所展现的生活场景距现在的生活较为久远,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阅历和经验,很难理解诗人所描述的景象,也就无法深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与情绪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以交互式白板为媒介的信息化教学,就是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于一体,将诗歌情境立体地展现出来,引学生入诗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有些诗句情景描绘得较具体形象,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将其再现出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可出示多媒体中的画面:香炉峰高耸入云,草木丰茂,一团团水汽从山顶蒸腾而起,在明朗日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宛如仙境。有些诗词作者的视角常有转换,教师利用多媒体可更清晰地展示出来。如《咏鹅》写鹅的顺序是由声到形,由上到下,展示时若先闻鹅声,再见鹅形,先聚焦于脖子,再转向全身,再转向腿脚,就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作者描写的顺序。在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为了让诗词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进行融合。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学唱,如歌曲《墨梅》《登鹳雀楼》《春夜喜雨》等。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有的诗词还被拍成了动画短片,增加了趣味性。如《元日》,不仅可以看到诗词中提到的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还可以看到春节中其他深受学生喜爱的有趣习俗,如吃冰糖葫芦、吹糖人、画糖画、看花灯、舞巨龙、放烟花等,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学生不仅可以学唱古诗,还跟着短片一起了解了更多关于春节的风土人情。
三、古诗词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体悟诗情,减负增效。
教育的技术化并非为技术而用技术,终极目的在于减负增效,更好地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教书育人。“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少而精。而课后作业既可以是学习之前的前置性基础作业,也可以是学完一课之后的巩固性、拓展延伸性作业。针对古诗词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作业。首先利用微视频进行预习。教师可将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制作成微课,发在班级群内供学生学习参考。其次利用软件进行听读、跟读。如运用喜马拉雅App,将名师的诵读音频发在班级群内,方便学生诵读模仿。最后在班级群内使用语音或音频诵读打卡或者在微信内的小程序里诵读打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读(自读、跟读)、课堂上齐读、展示读、边理解边诵读等方式,孩子们已经有了诵读的良好基础及情感体验,教师可在课后安排学生诵读,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悟。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诵读成果发送在班级群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
信息化教学走进语文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古诗词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关于古诗词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和研究,也是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珍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22:3.
[2]曾桂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