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作为重要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有效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输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失血过多导致的临床症状,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输血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临床面临及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1]。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关键措施,是输血前必须的检查项目,其目的主要是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盐水法和低离子凝聚胺法是临床常见的两种配血方法,均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但由于盐水法只能检出完全抗体IgM,不能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导致该方法存在不完全抗体的漏检和对配血结果的误判情况,进而影响临床输血的效果,严重者会加剧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聚凝胺法虽然能够检测出大部分的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但仍然避免不了试验因素、人为因素等对试验结果造成 的判断失误[2]。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38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联合交叉配血试验,旨在通过对两组试验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和因其它干扰因素导致的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 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38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6例,女442例;患者年龄为4~97岁,平均为(62.05±19.32)岁。配血方法均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不规则抗体采用微柱凝胶法。所有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均签署有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试剂、质控品及器材
1.2.1 试剂、质控品: 抗A抗B血型定型(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ABO试剂红细胞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RH(D)血型定型试剂(上海博力医学生物科贸有限公司生产)、聚凝胺介质试剂盒(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0.9%生理盐水、临床输血用室内质控品(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2 器材:血库专用离心机 、普通光学显微镜、孵育器、恒温水浴箱、试管架、玻璃(塑料)试管、加样器、吸头、记号笔、玻片 。
1.3 方法
1.3.1 标本准备: a.用含EDTA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受血者静脉血约2ml(标本要求新鲜、无污染、混匀)、供血者血标本(血袋辫子中预留);b.用0.9%生理盐水配制受供血者5%红细胞悬液备用。
1.3.2 试验方法
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与两种配血试验相关的其它试验操作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3]及相关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评价指标
1.4.1红细胞血型抗体(包括完全抗体IgM和不完全抗体IgG)阳性检出率;
1.4.2导致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其它干扰因素(包括配制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或过低、患者血样中存在冷凝集素、患者使用肝素治疗、某些疾病致患者血液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² 检验,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阳性抗体检出率
在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对838例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过程中出现的配血不合,采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作不规则抗体筛查及将患者血样送遵义市中心血站作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凝聚胺低离子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中阳性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阳性抗体检出率(%)
2.2其它干扰因素导致的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统计
在对838例输血患者进行凝聚胺交叉配血过程中,除了因患者血样中真实存在其它血型抗体(包括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外,还存在其它干扰因素导致的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具体见表2。
表2 其它干扰因素导致的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统计
3 讨论
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病必要的检查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输血后产生溶血性反应。试验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能破坏供血者RBC的抗体以及供血者血浆中有无破坏受血者RBC的抗体。由于血型系统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一一鉴定,以及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清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规则抗体或免疫性抗体,因此,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除了通过血型鉴定来确保供受血者的血型相同外,还需要采用交叉配血试验来对供受血者做红细胞血型抗体(包括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检查,盐水法及凝聚胺法是临床较常用的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盐水法的试验原理为:红细胞在盐水介质的介导下,能与相应抗体(完全抗体IgM)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但不能检出不完全抗体IgG;凝聚胺法试验原理为:红细胞血型抗原及相应的抗体经低离子介质(LIM)致敏后,加入由凝聚胺(Polybrene)等带正电荷的大分子聚合物,以减弱RBC静电斥力,缩短RBC间距,加速分子运动,促进RBC血型抗原与相应抗体紧密结合,再利用离心作用,呈现出肉眼可见的凝集状,这种凝集反应中存在的非特异性免疫凝集因素,可以被加入的悬浮液(Resuspending)迅速清除,而特异性的免疫凝集对加入的悬浮液不敏感,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凝集状,从而可特异性地检出相应的血型抗原或抗体(包括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
本文通过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38例输血病例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输血前均分别采用盐水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阳性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盐水法的阳性抗体检出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盐水法只能检测到IgM抗体,对于不完全抗体IgG 抗体则无法检出,而聚凝胺法除能检出IgM 、IgG 抗体外,还能发现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大多数抗体。黎海江等[4]和尚永明等[5]报道也指出,应用低分子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盐水法。因此,在临床输血中如果仅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将存在着不完全抗体漏检的风险,无法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上判断是否能进行输血的主要依据,其检查结果准确性和灵敏性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6]。聚凝胺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输血前交叉配血方法,具有准确度和敏感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能检测出几乎所有血型抗体,但由于检验方法的局限性,加之该配血方法完全由手工操作,仍避免不了由于其它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的配血不合。通过对纳入本文研究对象的输血前配血相关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不合的其它干扰因素主要有:配制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或过低、患者血样中存在冷凝集素、患者使用肝素影响、某些疾病所致患者血液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罗云[7]等和张红[8]对此类干扰因素导致的配血不合也有相关报道。对于以上出现的几种干扰因素,通过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干扰因素予以排除,并重新进行凝聚胺和盐水法交叉配血,使患者输血治疗得以顺利实施。由次可见,影响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因素较多,一旦发生配血不合情况,除了利用相关实验明确血样中的抗体性质和类型以及查找其它干扰因素外,还需联合多种配血方法相互验证。盐水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是临床输血前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操作简便、快速,方法易于掌握 ,结果准确可靠;微柱凝胶法虽然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较高,但该方法操作相对较繁琐、耗时长且成本高,不适用于常规配血,尤其是在急诊用血情况下。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推荐联合应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以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检验中联合使用凝聚胺法和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可相互弥补二者存在的不足,最大程度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赵芳贤.低离子凝聚胺开展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3):39-41.
[2]梁虹雨,薛文明.盐水介质配血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4):205-206.
[3]尚红,王毓三,申子喻.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黎海江,冯学冠,符晓玲.EDTA抗凝对凝聚胺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9):93-84.
[5]尚永明,陈群.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 因素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3):262-265.
[6]冯肖亚,李琳.低离子凝聚胺与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效果比较[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11):808-810,814.
[7]罗云,丁婧,韦颖. 疑难配血的影响因素及处置措施研究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57-58.
[8]张红.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