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吴吉云

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033000

摘要: 高中阶段因为面对高考压力和学习知识更加深入等影响,高中生自身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若是缺乏交流和引导,则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针对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做好多方面引导,积极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有效使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拉近,让班集体更加和谐、积极向上。本文分析高中生心理特点,思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探究高中校园生活的一些问题,总结具体的解决方法,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关系构建
DOI:10.12721/ccn.2025.157006
基金资助: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谐校园建设中高中生交往中“冷暴力”现象的应对策略研究》SZ-21144 课题科研成果
文章地址:

前言:从学生学习与成长角度分析,与人做好沟通交流,有利于提升其学习积极性,让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的挑战,养成积极阳光的心态。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乐趣,对知识学习等更加充满自信心,有利于稳定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作为高中阶段的班主任教师,应该重视帮助学生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正确履行好身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职责,确保学科日常教学稳定性,从而保障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完成高中学业。

一、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性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生物,需要拥有能够满足社交需求的心理,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体验更加丰富的生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交互,有助于帮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缓解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是稳定完成高中学业的关键。通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的班级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要求,有利于提升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效率,确保日常教学工作的稳定,值得教师加强重视。

二、高中生校园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缺乏合作交流,缺少竞争伙伴

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的高中校园生活与学习,因为受到自身精力限制,大多数都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忽略了自身人际交往的基本需求。而高中教师又以课堂学习提升为整体,实际教学工作缺乏良好的思想引导,以及互动活动组织,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实际学习与生活没有获得良好的交流[1]。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班集体未能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关系,不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建立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生活内容单一,需要加强交流沟通

高中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内容单一问题,主要影响因素有——心理压力、精力不足和各种活动缺失等影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形成以自我为自信的意识,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实行。而且不同的学生社交技能与生活习惯等有着差异,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还有较为情绪化的心理,都需要教师加强重视,做好针对性的引导。为改变高中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作用,应该做到积极强化沟通,组织多元化的班集体活动。

三、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为目标推动高中生成长的策略

(一)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针对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目标,教师为有效体现班主任工作作用,应该积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制定合理的宿舍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与寝室文化活动等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缺乏交流的寝室面貌,使宿舍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然后配合组织一定的宿舍交流会议,持续拉近班级每个宿舍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与各个寝室、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和谐,稳定塑造互帮互助的集体氛围[2]

组织“共创文明寝室”“班级宿舍心连心”等宿舍文化建设活动,让学生做好寝室的卫生,制定按时作息等宿舍制度,做好宿舍管理,及时协调宿舍中高中生的各种情绪问题,确保宿舍和谐、稳定,不会出现情绪化争执。从生活氛围方面深入,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深入学生群体,充分发挥思想引导、行为约束等作用,使宿舍群体能够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二)重视教授沟通心得,强化交流能力

沟通能力是一项较为主要的技能,影响着高中学生与人交流、正确表达自身意愿等方面,需要其能够有效掌握。以帮助高中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高中教师应该做好沟通心得与技巧传授,从提升学生沟通能力角度深入,促使其学会与人沟通。对于与人沟通缺乏积极性与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可以做好鼓励、支撑,积极与其交流,给予更多的语言、思想引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心态,发挥高中教师班主任工作作用等目标。

从日常教学工作中观察学生性格特点,对沟通能力与积极性较差的给予针对性引导,多从学习鼓励、生活分享与烦恼倾听等角度深入,给予更多尊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与他人沟通的乐趣,获得尊重同时,提升自信心,逐渐形成主动的沟通意愿。然后传授与他人沟通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表达的意愿等沟通技巧,稳定实现沟通能力提升的教学指导。

(三)利用教师指导心理,转变学生思想

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时,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提升整体的工作有效性,才能够得到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目标。依据多种形式的课堂指导方式,配合个性化的互动引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等内容融入班主任工作[3]。以此将优秀的尊重他人、互帮互助等思想传授,并营造积极活跃的班集体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心态,保持与人沟通的活力。

针对学生沟通积极性不强,没有良好控制自身语言等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如何与人沟通”主题班会,重点解析、讨论生活、学习方面的沟通问题。以举例“在食堂遇到排队争执”等情境,逐渐深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与他人争执需要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相互体谅。以此达到提升沟通能力,形成良好沟通意识,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目标。

(四)根据团体活动组织,建立交流平台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因为高考的压力,实际校园缺乏各种娱乐活动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一起交流、互动,有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为充分帮助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教师应该重视组织各种团体活动,以搭建良好交流平台为基础,带领其积极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并依靠活动中的各种互动游戏、娱乐项目的完成,使班集体氛围能够更加和谐融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班集体更有沟通意愿。

通过组织“班级故事汇”“合作进行校园事件统计”等团体活动方式,带领学生一起融入班集体的活动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与同学完成各种实践项目,分享多种故事内容。从而达到提升集体凝聚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沟通重要性,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其关系网。

总结:总而言之,按照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与社交需求,教师为稳定提升各学科教学有效性,建立更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应该重视做好引导,使班集体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通过和谐人际关系建立方法,配合个性化的思想、行为等引导,让学生成为能够积极与他人交流沟通的青少年。并融合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挑战,获得与他人交流的平台,从而体现身为班主任教师的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小红.中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黑河教育,2020,(11):16-17.

[2]南家栋,吴志同.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6(02):69-71.

[3]罗菲.提升依恋关系质量的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和谐的干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