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是一个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将所见的图片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细致观察和发挥想象力,深入理解图片的内容;随后,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文字技巧,将观察到的信息以生动、准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方法来开展看图写话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低段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意义
通过看图写话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模仿和尝试书写的形式,在看图写话的时候,学生遇到困难会向教师寻求帮助,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书写、阅读和识字的交互作用。此外,通过看图写话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水平。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关键不在于阅读和认字,而在于培养良好语文学习心态和逻辑思维的力。通过看图写话,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书写和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从图画的内容中提炼出要点,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小学低段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一)训练指导及逐步提升
语文的学习中写作是学习的基础能力,其能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通过看图写话的教学开展,学生可以对看到的图片进行充分的想象之后将其转化成一个小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且书写出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达到学生学做能力有所提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可以先进行一些浅显的写作,然后再慢慢的进行深入,从刚开的概括到最后的细节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的。
例如,在“写日记”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开表达,对一些人物地方时间事件进行简单的描述,到最后再要求学生描述一些心理活动等等,可以通过有....还有....等一些简单的句式进行写作,可以更详细地描述学生看到的情景。刚开的时候写作肯定是不会很好的,所以老师对于学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管学的好坏都需要给学生相应的表扬,然后让学生提高写作的积极性,然后帮助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帮助学生逐步的提升看图写话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在学生观察画面时,教师还应适时点拨,让学生展开想象。在看出画面上的内容时,要通过想象与联想,丰富画面外的内容。如果只是对图画的描述,那并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写作。写作中除了对人物、事件的描述外,更需要的是自己情感的表达。没有情感的支撑,写出来的文章是空泛的。而情感的带入,也是需要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如,在“救小鸟”的教学过程中,图画上的内容是:一个小男孩看到一只胖猫,正静静地蛰伏在树上,想吃树上的两只小幼鸟。在教学时,教师同样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一定的思考。师:图上画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在学生大致说明图上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应引导。师:当小男孩发现猫要吃小鸟时,他内心是怎么想的?生:想要阻止小猫。师:那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怎样阻止呢?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把自己放在画面中小朋友的情景中,说一说、演一演。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
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而学生自我表达的深度和广度,来自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语言积累。所谓量力而行,当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会出现质的改变。所以,在学校语文的看图写话等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这就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水平渐渐提高,为提升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在看图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教学法进行辅助,以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以《怎么都快乐》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话进行导入:“笑容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也可以让我们理解他人为难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想,之后在课上进行讨论。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查看课本里的图片,思考为什么图片里的人在微笑时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例如,一个友善的笑容,一个讽刺的微笑。然后,教师展示不同笑容的照片或者视频,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他们所了解的快乐,并表演给其他同学看,从而加深对自己对快乐的感悟。最后,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对话,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想象人物对话的场景,并从中读出人物应该有的语调。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词汇,用举例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情感。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存在的关联,并以生活为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四)注重画面看图分析
看图写话的能力培养,应告诉学生从画面的观看、分析开始,对图画中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养成看图时,遵循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向后的顺序,并就观察的内容中人物或事物的外貌、外形率先观看,而后再进行观看“这个人物在做什么”“这是一件什么东西,它为什么出现”的思考。完成看图写话的观察阶段任务。如,《大禹治水》教学,教师就可找到相关的连环画册,将大禹治水路过家门口却不进来的故事,运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样的连环画上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第一幅画面翻滚的洪水,洪水中有被淹没的土地、房屋,还有到处乱窜的毒蛇猛兽。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上面洪水角度开始观看,发现其中蕴含的这些画面内容,经过仔细观察后,进入到下一张图片的观察,画面上是一个首领,他的衣服上写着“鲧”,这幅画中还有一个人物“禹”,第三幅画面则是奔波的大禹,13年内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四幅图则是洪水退去,山青良田美的安居乐业场面。经过这四幅图的观看,学生观察图画的顺序、方法、技巧了然于心了,并在教师的导引下完成对这样的图画内容了解,知道了这四幅画都写了什么,都在写什么。为后续的写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使得学生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
三、结语
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教学效果,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而且还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看图写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多元化、兴趣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看图写话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正华.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浅议[J].作文成功之路,2023,(19):71-73.
[2]倪苗芳.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3,(11):107-109.
[3]刘恒瑞.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探讨[J].文科爱好者,2023,(06):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