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劳启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索

杨军科

眉县横渠镇青化中心小学 陕西宝鸡 722304

摘要: 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趋势。这种融合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其劳动技能,进而促进智力与体力的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开始探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巧妙融入劳动教育的多种方法。他们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价值与美好。同时,结合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让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喜悦,学会用文字表达劳动中的所思所感。
关键词: 以劳启智;小学语文;劳动教育
DOI:10.12721/ccn.2024.1574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前教育领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的发布,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强调了在各学科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应当率先垂范,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一、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价值认知的淡薄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知识的传授常被置于首位,而劳动教育的光芒则被无意中掩盖。许多教师在授课时,更多地聚焦于文字的解读、语法的讲解,却鲜少将劳动的价值融入其中。这种倾向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往往忽视了劳动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和尊重。

(二)教材内容与实践的断层

尽管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与劳动相关的篇章,如描绘农夫辛勤耕耘、工匠精心制作的文章,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篇章往往只是被当作普通的阅读材料来对待,未能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教师们大多停留在对文字表面的解读,缺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背后的意义,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得劳动教育的真正效果难以显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元素,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劳动教育的种子亟待播撒。教师们应成为那手持锄头的园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让这些宝贵的资源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甘露。从一篇篇描绘劳动者辛勤耕耘的课文出发,教师们不仅要引导学生领略文字的魅力,更要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与尊严。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名为《爷爷的田》。这篇课文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位年迈却勤劳的爷爷如何在田间辛勤劳作,通过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温馨故事。故事中,爷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教会了孩子关于农作物的知识,更以身作则,传递了对土地的深情与对劳动的敬畏。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其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们感受到爷爷劳作的艰辛与喜悦,引导他们思考劳动的意义所在。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小农夫”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自走进田间地头,体验播种、浇水、除草等农活,让他们在汗水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也在收获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劳动中的所见所感写成日记或小作文,用文字记录下这段宝贵的经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让他们在文字中再次回味劳动的甜蜜与不易,从而在心中种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

(三)立足语文写作引导表达与反思,丰富学生的劳动认知

在小学语文的广阔舞台上,写作教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学生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在笔尖流淌出对劳动的深情厚谊。通过引导学生撰写劳动日记、劳动小故事,鼓励他们细腻描绘劳动场景,真实抒发劳动感悟。

例如,有一个单元专门讲述了关于“勤劳与收获”的主题,其中有一篇课文描绘了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的引导下,参与家中的菜园劳作,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劳动中的汗水与欢笑,以及最终收获时的满足与喜悦。基于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劳动日记”的写作活动。让学生们回想自己参与过的劳动经历,无论是家中的家务,还是学校的清洁,甚至是一次户外的植树活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鼓励他们像课文中的小男孩一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劳动的每一个细节:清晨的阳光洒在泥土上,手中的铲子如何翻动着土地,汗水从额头滑落时的清凉,以及最终看到劳动成果时的那份惊喜与自豪。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比如劳动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收获,更是心灵的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鼓励他们反思劳动中的得与失,学会感恩与珍惜。这样的写作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美好,从而在心中种下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种子,丰富了他们的劳动认知。

(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劳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彩画卷中,劳动教育的渗透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学生们的心田。为了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劳动的真谛,教师应积极策划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劳动成为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象一下,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校园的小菜园,亲手种植蔬菜。从翻土、播种,到浇水、施肥,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们亲身参与,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当绿色的嫩芽破土而出,学生们眼中的惊喜与自豪难以言表,这正是劳动带来的独特成就感。而在夏日的午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校园清洁活动,让学生们分组合作,清扫教室、操场,甚至是校园周边的小路。在汗水中,他们学会了分工合作,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力量,更在劳动中感受到了责任与担当。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劳动能力,更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了观察、思考与解决问题。每一次的劳动经历,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他们在汗水中收获成长,在劳动中感悟生活的真谛。通过这样的方式,劳动教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为了学生们心中实实在在的体验与感悟。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劳动教育,如同一股清泉,为学生的学习之旅增添了无限活力。教师们应成为那引领潮流的舵手,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故事与智慧,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通过设定明确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目标,教师们能够引导学生们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感受劳动的艰辛与美好。

参考文献:

[1]姚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研究[J].学周刊,2021(21):61-62.

[2]熊恩林.探析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