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康敬

衡水第六人民医院,河北衡水,053200

摘要: 目的: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分析和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应用的价值。方法:在2020年11月-2022年4月,我院共收治了90例老年脑梗塞护理患者,经商议,决定将这90例老年脑梗塞护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并依据随机抽样方法,将这90例老年脑梗塞护理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观察组,另一组是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45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分析和研究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在SAS评分和SDS评分中,护理前,观察组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数值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中,护理前,观察组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数据,数值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数据(93.33%)优于对照组数据(77.77%),数值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 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老年脑梗塞;应用价值
DOI:10.12721/ccn.2024.15735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老年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虽然伴随着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显著提高了救治老年脑梗塞疾病的能力,并降低了该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但是绝大多数老年脑梗塞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等功能[1]。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各项功能逐渐减退,心理情绪较为敏感,会不断累积负面心理情绪,长此以往,如若难以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就会加重病情,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2-4]。在老年脑梗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是最为关键的辅助手段,但是常规护理难以充分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主要是基于病情护理开展各项工作,在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期间会逐渐降低患者治疗的自信心,难以确保患者接受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以此会对康复效果产生负面影响[5]。而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患者开展各项工作,能够依据患者的个性化心理需求以及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工作,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接收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强化康复效果[6-8]。本次研究内容为,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为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决定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梗塞护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抽样方法,将这9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各有患者45例。其中,在对照组中,有女患者21例,有男患者24例;年龄最小值为61岁,年龄最大值为88岁;平均年龄值为(70.02±1.35)岁;病程最短为1个月,病程最长为6个月;平均病程值为(3.05±0.24)个月。在观察组中,有女患者22例,有男患者23例;年龄最小值为60岁,年龄最大值为87岁;平均年龄值为(70.03±1.36)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病程最长为7个月;平均病程值为(3.04±0.23)个月。从以上方面得知,包括:男患者人数、女患者例数、年龄区间、平均年龄值、病程区间、平均病程值,两组数据差异性不明显,均通过统计学,研究整理组间基本资料,即P值>0.05,存在比较研究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为:(1)运动护理:患者要在护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打太极、做操、散步等有氧运动较为合适,禁止过度运动。(2)密切监测和观察: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人员要实时监测和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分析工作,如若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师。(3)饮食护理:护理工作人员要叮嘱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禁止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禁烟禁酒,多吃易于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并降低盐摄入的几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具体内容为:(1)充分沟通和交流。护理工作人员要多多与患者个人以及患者家属展开有效的交流沟通,在沟通期间,全面掌握和熟悉患者的心理状况、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等情况,便于更好地制定与调整后续的心理干预方案。(2)健康宣教。针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来说,由于他们年龄较大,记忆功能逐渐减退,吸收知识时效率较低,为此,护理工作人员在为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一定的细心和耐心,与此同时,选择多样化的方法,包括:语音、视频、画册等,保障患者能够系统性的掌握自身疾病情况,能够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护理内容,包括:康复、运动、饮食等。(3)个性化心理护理。老年脑梗塞患者在各因素的影响下,包括:生活状态、病情等,易于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其中,绝望、焦躁、悲观、抑郁等情绪最为典型,护理工作人员在对待此类患者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积极鼓励和开导患者,使患者的情绪较为稳定。在查房期间,护理工作人员要将患者当做是朋友,主动热情地问候和关心,多与其展开交流沟通,并在沟通期间,掌握和熟悉患者对于自我情况的心理真实想法,若是发现患者存在不健康的心理情绪,要第一时间展开开导,同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进行解释,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视频、画册等知识的宣传,使患者意识到健康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以便于患者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各种治疗工作。除此之外,护理工作人员还可以为患者讲解本医院成功救治的真实案例,加强患者接受、配合治疗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1.3观察指标

按照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是SDS评分和SAS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

按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总分为一百分)以及NIHSS评分(总分为四十二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高。

按照我院自制的护理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涉及三项维度,分别是: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工作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并以X2展开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在比较观察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后,若是P<0.05,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数据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数值差异性明显,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截图1742363588.png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数据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优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数值差异性明显,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截图1742363602.png

2.3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

在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的数据为93.33%,对照组的数据为77.77%,对照组数值低于观察组数值,数值差异性明显,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截图1742363626.png

3讨论

根据相关临床调查研究得知,在康复期、急性期治疗的过程中,若是老年脑梗塞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工作,有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以及病情的复发,对于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水平和恢复神经功能效果来说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9]。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包括:陌生环境、预后期待、病情症状等,脑梗塞患者易于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等,并且针对于病情缺乏了解,也会降低其接受治疗的自信心,易于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这种心理情况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产生不利影响,耽误后续干预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10]。针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难以对患者的各项需求进行充分满足,无论是细致化方面,还是在人性化方面都较为不足,缺陷显著。而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以及较为明确的目标,能够按照不同患者的心理实际状况和特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护理干预工作,以此达到舒缓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在SDS评分和SAS评分方面,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值差异性不显著,P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数据不优于观察组数据,数值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在NIHSS评分及ADL评分方面,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数值差异性不显著,P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数据不优于观察组数据,数值差异性显著,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的数值高于对照组的数值,数值差异性显著,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总的来说,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来说,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美香,刘晶晶.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的有效性分析[J].养生大世界,2021(14):207-208.

[2]森燕苹.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1,7(3):90-92.

[3]张春玲.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100):666,672.

[4]李翠芳,付守霞.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健康之友,2020(13):231.

[5]孙丹.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用于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J].自我保健,2020(24):223.

[6]李慧.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6):89,93.

[7]朱悦琴,王婷婷.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塞护理中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J].东方药膳,2021(4):216.

[8]张立云,张军阳.个性化心理干预在老年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评价[J].心理月刊,2021,16(21):183-184,201.

[9]齐海霞,魏庆华.老年脑梗塞患者接受全科护理对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7):20.

[10]王锐,刘新影.早期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J].养生大世界,2021(1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