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在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梁利民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在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从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选取18例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为观察组,脓毒症非心衰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对患者病情变化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对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进一步明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脑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脓毒症合并心衰
DOI:10.12721/ccn.2024.1573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0引言

脓毒症主要是指患者的机体在受到了感染之后发生了全身性的炎性反应综合征,通常情况下该疾病都会在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创伤以及严重感染等重症患者中发生,是重症医学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1]。脓毒症可以是身体中任何部位感染导致,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退等状况。随着我国侵入性诊疗方式的不断提升,导致脓毒症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虽然我国在脓毒症的治疗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发病率较高,各个患者自身条件的不同,使得病死的几率高达20%。据相关研究发现脓毒症主要在年龄较高的人群中发生,并且属于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每提升10岁,那么脓毒症的发病几率也就不断增长[2]。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都可能会出现心肌抑制,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40%左右,心肌抑制的发生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进一步恶化了患者的病死率。从老年患者的角度来看,患者自身存在各器官退化、抵抗能力以及免疫能力降低的情况,如果发生了脓毒症合并心衰,就会加重病情严重程度,还可能会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据研究统计发现我国心衰患者数量较多,50岁以上人群其发病的几率为1%,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0%,在住院中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80%左右是年龄位于65岁以上的老人[3]。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多采用液体复苏、免疫调控、抗菌药物以及器官功能支持等方法进行干预,然而由于脓毒症患者涉及到了组织、凝血以及炎症的损伤,会导致多个器官发生生理的改变,因此在对该疾病的治疗中还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就需要提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确保为其疾病治疗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数据支持,为患者疾病的改善以及预后做好准备。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了观察C反应蛋白浓度、血清降钙素原以及脑钠肽等指标的变化在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病情评估以及判断上的运用价值,研究报告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该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期间选取了36例患者,其中有18例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18例脓毒症非心衰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施研究(P>0.05),见表1。

截图1742365065.png

1.2方法

此次研究在所选患者入院之后,告知患者于24 h内空腹,并在其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液样本的采集,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置于EDTA-2Na抗凝管中,并且在4 ℃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并且还应当在2 h内进行检测工作,将血液样本放置在离心机中,转速调整至3000 r/min,离心时间控制在10 min,将分离出的血清放置在-70 ℃的冰箱中保存,在当日进行检测。在此次研究中需要运用到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等指标进行检测。PCT正常值<0.1 μg/L,CRP正常范围在0~10 mg/L,BNP正常值<350 pg/mL。

1.3观察标准

此次研究对所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PCT、CRP、BNP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1742365244368169.png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PCT、CRP、BNP指标的变化情况

观察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N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截图1742365086.png

2.2 ROC曲线下面积

诊断价值采用ROC曲线对PCT、CRP、BNP进行分析,观察在脓毒症合并心衰的病情观察以及预后判断的价值,见表3。

截图1742365102.png

3讨论

脓毒症患者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病原体的入侵导致,患者在发生脓毒症之后会出现全身免疫系统反应,在疾病发生之后会对身体中多个器官以及系统等产生影响,属于病理生理动态过程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受到了严重创伤或是入侵性治疗的患者会发生该疾病,而脓毒症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4]。而脓毒症合并心衰是指在脓毒症的基础上,患者还存在心肌抑制,而这种心肌抑制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衰的重要原因,也是脓毒症并发症之一,患者在发生该疾病之后可能会合并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或者是微循环障碍等现象。为了对该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病死率,就需要在疾病诊断上增加关注度。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各医疗机构在生命监测技术上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具监测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有效发挥抗菌药物的作用,确保脓毒症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为其提供良好的预后,然而脓毒症患者心衰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还没有得到缓解,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评判,导致患者疾病的治疗出现了延误,又或是在临床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5]

患者发生心衰主要是因为心功能受到了影响逐渐下降,导致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大,除此之外,患者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较低,特别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通过相关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心衰患者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等事件,从而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死率,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6]。部分研究表明发现脓毒症患者会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会对患者的凝血系统以及机体纤溶,容易导致机体微循环出现异常,形成血栓,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其生命健康带来威胁[7]。但是目前临床中还没有对脓毒症合并心衰有具体的评估标准,部分医疗机构对其实施超声心动图等方式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以及评估,但是由于以上检查方式的准确性较低,因此没有办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反应。而此次研究对患者实施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该检查方式具有简单、方便、快速、便宜等优点,并且还检查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所需的数据,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目前临床中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体征特点以及相关生理参数进行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部分医院对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多使用APACHE Ⅱ评分进行病情的评估,该项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通过该项评估方式能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生命提升以及血气分析等进行总额和评估,在危重症患者的疾病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上存在一定的效果,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还应当对患者实施PCT、CRP、BNP血清指标的检查。大多数的研究中都表明了对脓毒症患者实施APACHE Ⅱ评分在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预后的判断上均存在良好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8]。对于特殊人群以及肝功能存在病理性变化的患者来说,该项评估方法其准确性还不是很高。与此同时由于医务人员的不同,因此对APACHE Ⅱ评分的认知也就存在不同,因此在评估的结果上也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对患者实施APACHE Ⅱ评分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该评估模式的项目较多,在采集过程中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部分检测项目还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还不能够对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病情具体的变化情况做出精准的评价。

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临床中属于糖蛋白质的一种,该物质的生成主要是靠甲状腺C细胞,是炎症指标的一种。相关研究发现在患者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后,该指标水平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并远高于正常水平。但是在自身存在免疫系统疾病、非特异性炎症、局部感染、癌性发热、病毒感染等情况,该水平就会出现提升或是不提升的状况,因此也就说明了对细菌严重感染以及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对患者的PCT进行检测,而PCT水平的波动也会受到细胞因子以及细菌内毒素的影响,只有在全身性感染比较严重的时候该指标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水平变化,所以单一使用一种指标的检查还不能够对脓毒症合并心衰进行更好的评估,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检测数据进行评估。

而C反应蛋白(CRP)是在急性时期会出现变化的一种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并由太高的特异性。通常情况下在患者进初期的时候或是在患者进反正反应的阶段,CRP的敏感性较高,当患者在免疫功能较低以及疾病慢性过程中,该指标的反应能力就比较弱,其特异性也不高。所以在对患者实施CRP检测时,水平升高比较明显也就表明患者有可能出现了脓毒症,但是但是检测该指标还不能够对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在重症科室经常对脓毒症合并心竭患者进行救治,通过对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临床中有4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心肌抑制,若不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生命安全的影响,其病死率高达70%。患者在发生脓毒症后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细胞浸润、线粒体功能抑制等方式对心肌细胞进行诱导凋亡,通过多种形式导致患者发生心肌抑制,但是脓毒症合并心衰患者大多数在病程的早期(3~7 d)或是在恢复期(7~10 d)期间发生,在疾病初期对患者实施也以及抗感染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心脏抑制的恢复。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现象,以上因素都是影响脓毒症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为了及时发现疾病,在疾病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病情恢复状态进行详细观察,需要对检查的指标进行明确,确保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状态,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在脓毒症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和诊断中,实施PCT、CRP、BNP指标的检测,能够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具有显著的临床在运用价值,但此次研究数量较少,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大对患者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脓毒症合并心衰的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刘汇林.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9):1552-1554.

[2]卢晓航,高媛媛,马玉龙.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探讨[J].医药前沿,2020,10(29):32-34.

[3]罗成玲,邓欣雨,杜先智,等.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评估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5):1810-1813.

[4]刘静一,杨世海,孙旭,等.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23):3241-3245.

[5]袁俊,陈齐红,陈莲欣,等.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运用[J].吉林医学,2020,41(7):1565-1567.

[6]李桂云,冯永文,向兰,等.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凝血功能指标和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274-278.

[7]尹彦芬,容维娜,张霞,等.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凝血功能、病情评分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7):1333-1337.

[8]余娜,李灿,杨锦平,等.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成人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21):3694-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