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

李建玲 赵小娟

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陕西渭南,714099

摘要: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下肢骨折的影响。方法:以9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样本,调查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数字法分组,即对比组、护理组,均有48例,前者行一般护理,后者行手术室护理,观察手术情绪,记录临床指标,统计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施护前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并未在护理组、对比组表现出意义,P>0.05。施护后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有意义,护理组低于对比组,P<0.05。临床指标均有意义,其中手术、下床、住院时间等在护理组短于对比组,出血量在护理组低于对比组,P<0.05。并发症数据有意义,护理组低于对比组,分别为4.17%、18.75%,P<0.05。从多个方面完成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和比较,均有意义,护理组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落实后对并发症有较好预防效果,还可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指标,使其维持良好手术情绪,建议下肢骨折患者选择。
关键词: 下肢骨折;情绪状态;手术指标;手术室护理
DOI:10.12721/ccn.2023.1571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下肢骨折较常见,涉及的骨折位置有胫腓骨、足跗骨、股骨等,各位置骨折后均会限制下肢活动,严重时会造成下肢瘫痪[1]。保守治疗很难恢复下肢功能,临床常经手术完成下肢骨折的复位处理,此方案可精准观察到骨折程度以及断端情况,清除骨折碎块后实施复位,能逐渐恢复下肢功能。但手术作为常见应激源,进入手术室后可能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可能会引起患者抵触心理,可能会影响复位手术顺利性,也不利于下肢康复[2]。一般护理仅重视器械的准备传递等工作,对患者需求并不重视,不利于复位手术的正常实施,且满意率维持在较低水平[3]。手术室护理则有较大不同,以手术室为实施地点,对患者实施全面关怀,可规避手术影响因素,帮助患者顺利完成下肢复位治疗,且能降低复位风险,得到下肢骨折患者的认可[4]。基于此,研究以9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样本,调查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重点是分析手术室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9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样本,调查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数字法分组,即对比组、护理组,均有48例。对比组:年龄跨度值25-78岁,均数(51.87±4.68)岁;30例男,18例女;23例胫腓骨骨折,17例股骨骨折,8例其他骨折;病程跨度值2-28h,均数(15.37±2.96)h;BMI跨度值17-26kg/m²,均数(21.69±1.55)kg/m²。护理组:年龄跨度值26-79岁,均数(52.65±4.07)岁;29例男,19例女;24例胫腓骨骨折,18例股骨骨折,6例其他骨折;病程跨度值3-29h,均数(16.02±2.57)h;BMI跨度值17-27kg/m²,均数(22.46±1.70)kg/m²。组间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下肢骨折;②均行骨折复位治疗;③同意研究;④此前无下肢骨折手术史;⑤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①ASA分级超过II级;②病理性或者是陈旧性骨折者;③哺乳妊娠者;④合并其他骨折者。

1.2方法

对比组:一般护理,根据下肢骨折手术需求准备相关器械,提前完成手术床的整理消毒工作,核对患者信息后帮助其调整体位,符合骨折复位需求,全程观察骨折患者体征,和术者保持动态沟通,注意器械传递即可。

护理组:手术室护理,(1)术前:①术前准备:提前清洁手术室,准备手术相关器械,清洁完成后检测各器械、手术床等位置的病菌残留情况,确保符合手术标准,否则进行再次清洁,防止出现感染问题。检查患者腕带,核对手术信息,全面介绍手术知识,加深患者的理解。②情绪护理: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复位流程和注意事项,介绍复位优良案例以及术者相关的复位经验,舒缓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以及对手术的担忧焦虑情绪。若有情绪紧绷无法放松的情况,可指导患者深呼吸,或躺在手术床上进行冥想,放松身心,优化术前情绪状态。(2)术中:①体征护理:在复位期间重视体征监测,涉及到牵拉、复位操作时需详细观察心率、血压等指标,若变化超出正常范围,需告知术者,放缓手术操作,稳定体征。②体温护理:骨折复位手术一般耗时较长,在补液前以及伤口清洁前需予以液体加温处理,可保持血管和伤口,减少低温刺激事件。准备毛毯,将其覆盖在非手术位置,提高局部温度,改善内循环状态,还可保护隐私和患者的自尊。(3)术后:①皮肤清洁:术后伤口位置常留存较多污渍、血渍等,复位结束后需经生理盐水完成局部清洁处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也能防止局部清洁不当造成的感染事件。②引流护理:复位结束后需连接引流管,注意增强引流管固定幅度,防止后期活动造成的脱落事件,还需观察引流管状态,若有弯曲、压迫问题,及时调整,便于在术后维持良好引流处理。

1.3观察指标

手术情绪,评估角度有两个,其一为SAS量表,能了解骨折患者的焦虑情况,其二为SDS量表,能了解骨折患者的抑郁情况,均有100分,分别以50分和53分为临界点,达到上述分值即骨折患者在手术期间存在不良情绪。

临床指标,统计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记录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并发症,低温刺激、感染、畸形愈合等。

生活质量,评估时参考SF-36量表,了解下肢骨折患者的社会职能、情感职能、活力以及躯体疼痛等情况,均有100分,和骨折术后生活质量有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手术情绪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发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检验值为t、X²,在SPSS26.0中完成数据处理和计算,P<0.05,有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绪

施护前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并未在护理组、对比组表现出意义,P>0.05。施护后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有意义,护理组低于对比组,P<0.05。

表1手术情绪截图1742366162.png2.2临床指标

临床指标均有意义,其中手术、下床、住院时间等在护理组短于对比组,出血量在护理组低于对比组,P<0.05。

表2临床指标截图1742366136.png2.3并发症

并发症数据有意义,护理组低于对比组,分别为4.17%、18.75%,P<0.05。

表3并发症截图1742366106.png2.4生活质量

从多个方面完成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估和比较,均有意义,护理组高于对比组,P<0.05。

表4生活质量截图1742366082.png3.讨论

骨折类型多样,其中下肢骨折较常见,各年龄层中均可能出现下肢骨折,此病出现后会限制下肢活动,若持续未得到复位治疗,可能会造成下肢瘫痪,丧失活动能力[5]。当前有多种下肢骨折复位方式,经手术能观察到下肢骨折程度,能详细清理该位置的骨折碎块,达到较好断端对齐效果,能有效规避畸形愈合事件。然而手术会造成创伤,多数患者对骨折复位手术了解不足,可能有抵触心理,无法顺利完成复位治疗,还容易在复位后出现较多并发症,均会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接受度[6]。一般护理仅规范术前准备工作,帮助患者监测体征,并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降低复位风险,但其内容较少,仍有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严重抵触情绪,不利于下肢骨折手术的正常实施,接受度较低[7]。手术室护理则有较大不同,在手术室中通过各措施能满足围术期内的相关需求,可提高体征稳定性,并能规避骨折手术不良因素,预防各类复位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8]

本研究中,施护后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有意义,护理组(26.12±3.05)分、(28.30±3.91)分低于对比组,P<0.05。孙蕊[9]等的研究中,施护后评估统计各骨折患者的SAS、SDS分值,两者有意义,试验组(26.63±6.23)分、(26.62±6.23)分低于对照组,P<0.05。即手术室护理能达到较好情绪平复效果。术前患者对复位手术了解不足,对手术有强烈应激情绪,若情绪无法得到平复,常会造成儿茶酚胺代谢紊乱的情况,增加术后安全事件。该护理重视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室相关检查符合标准,能让患者在无菌环境中完成复位治疗,能规避感染事件,减轻患者抵触情绪[10-11]。部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有陌生紧张感,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及术者在复位手术方面的建树,可舒缓患者担忧情绪。讲解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或让患者进行冥想,能达到较好身心放松效果,使患者以平和心态面对骨折复位手术[12]

本研究中,并发症数据有意义,护理组低于对比组,分别为4.17%、18.75%,P<0.05。即手术室护理可达到较好并发症预防效果。术中动态监测体征,可将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低温刺激、感染等均会影响患者康复情况。在术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机体温度,补液、伤口清洁前均对液体进行加温处理,能减轻血管刺激,并能保护伤口,均能改善低温刺激等事件,而且将棉被覆盖在非暴露位置,可提高机体温度,也能保护患者自尊,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保证[13]。术后面对伤口血渍、污渍等问题,经生理盐水实施清洁处理,能有效减少感染事件,并能防止身体清洁不当造成的心理问题[14]。此外,在术后帮助患者调整引流管,注意管道的通畅度,可达到较好引流效果,能防止引流不畅造成的感染问题,也能减少导管脱落事件,均是提高复位手术安全性的重要途径[15]

综上,手术室护理内容全面,可规避下肢骨折手术并发症,大幅改善术后生活状态,并能减轻消极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煜.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临床价值及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22,35(3):105-106.

[2] 尚金楠.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22,30(1):79-80.

[3] 阳艳萍,邹宏文,周媛,等. 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126-127.

[4] 李娜.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15):157-159,163.

[5] 金鑫. 电动空气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在下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1,34(18):153-154

[6] VAN LEENDERT, JANNIC A. A., LINKENS, AIMEE E. M. J. H., POEZE, MARTIJN, et al. Mortality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 nurse practitioner-led orthogeriatric care program: results of a 1-year follow-up[J]. Age and Ageing: The Journal of the British Geriatrics Society and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Ageing,2021,50(5):1744-1750. 

[7] 郭红霞. 观察评价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的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92-93

[8] 刘慧权.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3):73-74.

[9] 孙蕊,刘欣,侯玉磊.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4):627-629.

[10] 赵展.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4):80-81.

[11] 杨丹.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5):88-89.

[12] ZHAN, LINSEN, ZHANG, YUNFENG, HUANG, GANG, et al. Effects of ultrasound-guid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combination with sevoflurane general anesthesia via laryngeal mask on upper limb tumor and fracture surgery for children based on inflammatory stress response[J]. 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21,59(10):734-739.

[13] 廖玲洁,张玉红. 针对性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159-160.

[14] 田力. 探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J]. 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3):84-85.

[15] 朱宏,刘金玲.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 的临床价值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9,27(2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