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

倪敏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上海,200120

摘要: 目的:分析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以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延续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促使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术后延续性护理;心血管介入治疗;自护能力
DOI:10.12721/ccn.2023.1571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现阶段国民基础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和恶化,还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急危重症,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1]。对于心血管相关疾病在临床介入治疗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并且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代医学使介入治疗逐渐的在临床当中推广开来,并且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同时其治疗效果也相对比较理想,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手术治疗,并且术后不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恢复[2]。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短期内便可回家自行调养,遵医嘱用药治疗,但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这就比较容易导致其的依从性降低,影响术后的治疗效果。延续性护理是现阶段比较常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方式为患者制定家庭护理计划,对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3]。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采用术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并分析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所用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8月-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36例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实验组男性42例,女性26例,平均(64.73±7.67)岁;对照组男40例,女28例,平均(64.64±7.35)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展开干预,具体:(1)科室内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担任,对组内成员展开全面的培训,主要以延续性护理的方法、目的优势等为主,提高护理人员对延续性护理的了解程度以及熟悉程度,保证其能够对患者展开正确的护理干预。同时,根据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职称、学历等相关情况,为其安排适合的护理岗位,使其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能够更加规范、系统的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2)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介入手术的方法、患者的身体状态、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水平等展开分析和总结,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对于有不良嗜好的患者,可以进行戒断指导,为其制定阶段性的烟酒戒断计划,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了解不良嗜好对自身疾病的不良影响,使其能够积极的接受戒断帮助。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资料等进行归档。将延续性护理计划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其对整个护理流程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同时叮嘱家属监督患者按照计划正确完成自我护理。为患者展开一对一的出院前健康指导,使其了解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和相关优势,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与患者及其家属聊换交换联系方式,建立心血管介入术后的护患交流群,每周选择固定的时间在群内回答患者的疑问,定期在群内发布一些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家庭护理的相关知识。(4)每周与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或微信视频随访,了解患者阶段性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回答患者的疑问,同时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5)每个月定时与社区取得联系,展开社区门诊服务,指导家属带领患者到社区门诊接受检查,同时了解患者阶段性的康复情况,帮助其调整延续性护理计划。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在社区门诊结束之后对其进行上门随访,对患者的康复状况展开检查和记录。对患者健康知识了解比较弱的方面进行强化指导,并且纠正患者在延续性护理当中出现的错误认知和错误做法。(6)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社区的讲座,邀请专家对心血管疾病以及介入术后的自护相关知识展开讲解,讲座前通过电话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并告知其届时可以与专家或医生进行沟通,获得更加专业的相关指导。

1.3观察指标

(1)对比自护能力(ESCA)。(2)对比治疗依从性。(3)对比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SPSS24.0软件进行t、χ²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自护能力(ESCA)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对比自护能力(ESCA)(x̄±s/分)截图1742375423.png2.2对比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高于照组,P<0.05。

表2对比治疗依从性(n/%;例)截图1742375397.png2.3对比生活质量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对比生活质量(x̄±s/分)截图1742375328.png3.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介入治疗作为心血管治疗当中比较常用且效果比较理想的方式之一,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且高效的改善期临床症,提高患者的性功能。并且这种治疗方式术后患者不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在短期内便可回家自行休养,但患者出院后并不等于痊愈,仍然需要遵医嘱用药进行持续治疗。在住院期间有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患者的依从性比较高,能够积极的配合工作,使其康复速度提升,但出院后很多患者在没有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情况下其依从性会明显下降,因此,疾病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都不够理想[4-5]。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将院内护理延续到家庭当中的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以小组的形式为患者展开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其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能够对患者各阶段的恢复情况和用药情况等有系统的了解,方便护理人员帮助其调整后续的计划。为患者制定阶段性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并叮嘱家属监督患者完成,有护理计划之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够做到真正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保证患者出院以后,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依从性[6]。通过护患交流群的方式定期为患者解答问题,提供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可以避免错误认知造成的不良心态,每周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与患者沟通,除了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展开疏导,帮助患者进行持续的心理护理,延续护理能够使患者有充分的治疗信心和积极性,每个月的社区门诊服务和上门随访,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更加全面的检查,以了解其恢复情况,同时为患者调整更加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计划,使患者可以不断的改善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7]。实验组患者自护能力以及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术后延续性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促使患者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婷.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7):215.

[2]郭雅丽,李聪茹."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46(23):2916-2918.

[3]冯夕芸,王海东,樊霞,等.冠心病PCI术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对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2,20(2):72-79.

[4]罗跃云,周荣,李小媚,等.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1):163-164.

[5]关德娟,李春蓉.微信强化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4):224-227.

[6]吴静,王文静,胡龙才.基于网络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疗效评价[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5(4):333-336.

[7]季宁.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