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属于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深化,脑出血病发率不断增加,现已成为脑出血管疾病高死亡率临床疾病。据调查显示,脑出血死亡患者占据疾病死亡率20%,且容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恢复效果,我院提出围术期心里护理干预对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降低并发症、加快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3月结束于2019年7月,研究样本定义为64例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围术期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
对照组:男(n=14),女(n=18),年龄47--79(年龄:63.1±10.7)岁。其中,基底节8例、小脑10例、丘脑6例、脑叶8例。
研究组:男(n=21),女(n=11),年龄45--75(平均:60.7±9.4)岁。其中,基底节11例、小脑9例、丘脑5例、脑叶7例。64例患者病历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健康指导、生命指征监测、用药指导。
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第一,护理人员询问患者病史、病情制定围术期护理措施。第二,创建心理干预小组并培训,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深入临床护理。第三,与家属主动交流,关系病情危重、重度昏迷家属,改善焦虑、紧张情绪,得到家属的支持和配合。第四,结合患者性格特征制定心理护理措施,尊重患者心理感受。恢复期患者以鼓励性语言为主,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康复信心,保持乐观情绪。主动询问患者需求并认真倾听,尽可能满足需求,改善心理负担。第五,选择集体心理护理方法,促进同属性患者交流、相互鼓励、交流病情,发挥主观意识,加快机体恢复。第六,提供心理安慰,疏导患者正确发泄情绪,提供家庭支持,多给予患者陪伴、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
1.3评价指标
(1)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1.4数据处理
SPSS22.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x̄±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围手术期患者神经功能
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围手术期患者神经功能
2.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精神情绪、社会功能、健康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3讨论
随着脑出血患病率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影响严重[1]。临床治疗中,脑出血以外科手术为主,以消除颅内血肿为主,减轻组织受压,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减少脑出血,提高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受手术创伤影响,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大,影响预后效果。为此,我院提出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改善焦虑、紧张情绪,减轻血压、心率,对提高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2]。
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职能、精神情绪、社会功能、健康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交流改善不安情绪;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引导患者康复训练,结合患者恢复状态制定训练措施:如:吞咽障碍患者可通过鼻饲,床头提高45°,20min后平躺,防止误吸。鼓励患者做抓握、抬手、摸脸等动作[3]。同时,注意健康饮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掌握心理情绪,以正确指导改善负面情绪。出院后告知患者严格用药,重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引导测量出血的方法,坚持测量血压。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问医。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4]。
心理护理对脑出血围术期神经功能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增强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翠,王栋梅,马吉芬等.系统护理模式对改善微创手术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减少并发症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4):3882-3884.
[2]唐燕妮,白云娟.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332.
[3]何平,刘萍.中医按摩与针灸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9):110-113.
[4]董丽峰,方志美,陈晓.社会关系质量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血压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0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