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胃癌的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因和遗传、癌前病变以及地域环境和生活饮食习惯等,对于符合胃癌根治术指征的患者而言,采取胃癌根治术治疗对于胃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手术能够缓解患者病情,但对患者机体会造成一定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负性情绪,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恢复维持良好心态和身体状况,对于患者症状缓解及病情进展延缓具有重要意义[2]。中医理论认为,机体意识状态以及活动和五脏六腑需要实现协调统一,且机体功能活动存在一定规律[3]。通过辨证论治,采取相应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状态和心理情绪改善[4]。研究选取11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中医护理应用到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对胃肠功能及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为胃癌患者术后恢复及身心状态改善提供一定指导和依据。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选取11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中医组,每组58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比例是38/20,年龄为48岁~78岁,平均(58.34±5.97)岁。中医组男、女患者比例是40/18,年龄为46岁~79岁,平均(57.12±6.18)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1)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2)符合胃癌根治术手术指征,经病理学确诊为胃癌;(3)胃癌分期为II期或III期;(4)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严重病变;(2)精神或语言障碍;(3)有手术禁忌症或既往手术史;(4)无法配合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禁食,之后逐渐恢复流质饮食和半流质饮食,出院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出院后饮食多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止摄入刺激性以及高脂和高热量食物。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转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中医组加用中医护理方法。组建中医护理康复小组成员,成员包括中医理疗师、责任护士以及中医师,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进行评估。胃肠功能评估通过多项指标来结合起来,结合临床症状综合评估,才能够更加正确的判断胃肠道的功能情况,以及胃肠道的蠕动、消化、吸收以及黏膜屏障情况。可以通过糖分子抗争检测肠黏膜通透性,还可以通过气相和液体相渗透法检测,进一步诊断性检查如胸部X线、平片或腹部CT。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包括饮食护理、艾灸、按摩以及敷脐疗法。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等穴位实施艾灸,温和艾灸,确保艾特和患者皮肤存在2~3cm距离,到皮肤出现轻微红晕为止,每次艾灸时间为20min左右,每日1次。选取患者足三里、三阴交和两穴中间部位进行穴位按摩,按压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标准,每次1min,每日30次,通过针对性穴位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加热吴茱萸,直至外壳稍微裂开,呈咖啡色,有芳香药气味出现,温度降到60℃时,贴敷在患者脐部,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敷脐疗法连续治疗一周。医生开出早期肠内营养或改流质饮食时,在患者饮食当中适量加入黄芪、山药和山楂等中药材,起到生津益气、开胃健脾功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包括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流食恢复时间;
护理干预前后评估患者不良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
记录两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的例数,包括恶心呕吐、伤口疼痛、肠梗阻、腹胀等。
1.4 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中医组的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和流食恢复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如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对比(x̄±s,h)2.2 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变化情况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中医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
表2 干预前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x̄±s,分)2.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中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如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胃癌发病率有所增长,尤其是老年群体当中患者数量明显增加,死亡率也随之升高[5]。胃癌根治术属于胃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微创技术高速发展和有效应用的背景下,通过腹腔镜能够实现更为有效且安全的胃癌根治术[6]。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加之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对机体代谢和内环境均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注意配合相应干预措施[7]。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紊乱归属于中医“肠痹”及“肠结”范畴,发病机制是由于手术造成正气损伤气血不畅、不足,同时手术出血导致血不循经,淤血凝结,进而引发疼痛等相关症状。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中医组的首次排气、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和流食恢复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干预后中医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中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中医护理方法是基于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和“治未病”理论而来的,具体包括艾灸、穴位按摩、敷脐及饮食干预,在患者不同证型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促使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食欲较差、恶心等常见症状。针对此症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制定符合患者中医证型的药膳方案,尤其是对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术后血瘀气滞症患者,在饮食当中添加山药、黄芪和山楂等中药材,能够使食物口感更加良好,起到开胃健脾、生津益气功效,改善胃肠蠕动情况。足部按摩能够促进患者局部气血运行,使患者紧张肌肉得以松弛,配合心理疗法和健康宣教能够促进患者不良情绪改善。足三里属于胃经合穴,三阴交为脾经蒯穴,胃脾相表里,能够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的目的。关元穴为任脉之会,能够对脏腑经络功能起到激发及调节作用。肚脐属于神阙穴所在,通过敷脐疗法局部中药外用,能够促进药物吸收,使药物更加迅速抵达全身经络,吴茱萸加热之后可以发挥温脾暖肾功效,对全身气血运行状态予以调节。多种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联合应用后,患者脾胃功能和经络运行得到有效调节,有效刺激胃肠蠕动,能够使患者胃肠道功能更快恢复,同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胃癌根治术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更加快速地恢复,并且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红.中医护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3,29(6):82-84.
[2]王昕虹.中医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10):57-59.
[3]曾军.中医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1):109-110.
[4]朱平,王传思,杨惠.全息刮痧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2,37(2):35-37.
[5]肖娟,吴燕.中医护理技术在胃癌手术患者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8):1233-1235.
[6]鄂婷婷.中医护理技术综合对胃癌切除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0):179-180.
[7]杨倩.中医护理技术综合用于胃癌切除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探究[J].健康必读,2021(27):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