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发展进程缓慢,是全球范围内一种传染范围较广的疾病,长此以往,很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1]。由于乙型肝炎表现出来的病状体征、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所以临床实施诊疗活动过程中,通常需要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来确定疾病严重程度,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对症治疗,早日达到康复目的[2]。本研究特此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纳入的93例乙型肝炎患者、9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临床对象,探讨了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价值,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临床对象为93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入院检查,同时将其作为乙肝组,包括49例男性、44例女性,年龄23-74岁,均龄(45.77±8.96)岁;36例轻度(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正常水平2倍)、32例中度(介于2-5倍之间)、25例重度(超过正常上限5倍)。同一研究时间阶段另外抽选9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并作为常规组,包括50例男性、43例女性,年龄22-75岁,均龄(45.83±8.79)岁。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
入组标准:可以无障碍交流,意识清醒,认知正常;能够完全遵从医嘱要求配合诊断、治疗;相关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中途因故退出;心脏、肝脏、肺部以及肾脏出现严重的器质性损害;恶性肿瘤;怀孕或哺乳者;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智力残缺或精神病史,无法正常沟通。
1.2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抽取5ml左右的静脉血液作为检验样本,最好是空腹8h以上的第二天晨时抽取的静脉血,然后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每分钟转速3500r,最后获得血清,待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检验过程中,以免疫比浊法为主,认真记录轻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的表达水平。
1.3观察指标
(1)检验并对比乙肝组、常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2)检验并对比轻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
1.4数据统计处理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乙肝组、常规组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x̄±s)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乙肝组与常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
与常规组健康志愿者比较,乙肝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更高,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乙肝组与常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对比(x̄±s,g/L)
2.2观察比较乙肝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
在轻度、中度、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表达随着乙型肝炎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各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2 乙肝组轻中重度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对比(x̄±s,g/L)
3.讨论
乙型肝炎的发生,是因为感染乙肝病毒所致,以血液传播方式为主的乙肝病毒,大部分患者感染之后迁延难愈,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极差,极易危及患者性命[3]。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种传播范围较广的肝病。感染乙肝病毒之后,主要通过特殊的免疫机制损害肝脏,进而引起肝脏病理性改变,不仅会增大临床治愈难度,而且还极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4]。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重、老百姓工作生活压力增大、饮食习惯的改变,还有吸烟、酗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罹患乙型肝炎患者逐年递增,现如今已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重点、难点[5]。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由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所以初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状体征,给临床早期防治带来了巨大挑战。现有报道发现乙型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时,会出现明显的乏力、食欲不振、干呕、睡眠质量较差、肝区疼痛不适、头晕等表现,甚至严重腹胀、脸色暗沉无光、脾脏肿大,极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尽快入院进行检查,以确定乙型肝炎发展进程、严重程度,积极防治肝硬化、肝癌[6]。乙型肝炎治愈困难,复发风险极高,且每次发病之后,肝细胞受损程度就会进一步加重,进而改变蛋白含量,升高免疫球蛋白表达。所以,对于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的患者,每年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显得很有必要。因为,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的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遭受着巨大损害,以致于β细胞活化,致使血清内产生大量的球蛋白。这些球蛋白被激活之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广泛分布在血清、血浆之中,从而在体内循环过程中发挥着直接参与作用。
本研究经过对照探讨,结果发现乙肝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较常规组更高,两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乙型肝炎患者的普遍存在较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示免疫球蛋白升高,需要高度警惕肝功能损害。因为人体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获得科学的对症处理,导致人体一直处于感染状态,将会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增大肝细胞坏死风险,进而改变破坏的产物,并形成非特异性物质,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7]。与此同时,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更高,检验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情况会随着病情加重而不断升高,特别是重度乙型肝炎患者,5年内大约有80%的几率会进展成为肝硬化。
总而言之,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乙型肝炎患者群体中普遍较高,尤其是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组织受损相对严重,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改善乙型肝炎患者预后,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陈黛琪, 洪浚锋, 黄志昂. 乙型肝炎诊断中患者实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效果观察及IgA水平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 10(5):3.
[2]朱敏娟,杜小春. 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21):2.
[3]周翔, 钟政荣.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效果观察及IgA,IgM水平影响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年36期, 264页, 2020.
[4]苏静宾, 杨琴, 李少岩. 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结果研究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03):2.
[5]刘颖,张旭.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9):50-51.
[6]陈黛琪,洪浚锋,黄志昂.乙型肝炎诊断中患者实施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的效果观察及IgA水平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5):180-182.
[7]陈爱珍.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02):91-9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