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教育强国,要教育先行,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之后国务院印发了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站在整个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综合改革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相继召开,《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教改文件先后出台。这些文件和会议无不着重强调本科课堂教学中的“金课”建设。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内涵。近年来,我国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有大量的需求,市场营销等新商科类专业人才需求不断上升,通过专业“金课”打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深入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人才供求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20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突破874万,再创历年新高。一边是毕业生人数攀升,就业形势严峻;一边是经济发展、结构升级带来市场需求发生改变,企业用工荒。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认为大学教学、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轨,是目前大学存在的最大弊端。大学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培养出的人才严重同质化,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动手操作技能不足、实践能力不强。这一现象警示,高校人才培养应该与时俱进,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发展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让二者共同服务于学生成才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路径。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大部分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是在学校内完成。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专业在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上存在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近年来构建的软、硬件学习资源与各类教学辅助平台仍然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主动学习的需求。虽然教学环节在理论课程面授的同时,也不断加大实训实践类课程比例,以期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营销活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达到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双重提升。但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仿真环境对市场的模拟效果以及激励效果不明显。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方式虽有明显不同,但在学习意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氛围方面并没有很大变化。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现状
市场营销专业一般是文理科兼收,入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传统的高校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这导致一是培养的人才严重同质化,学生在同一“流水线”上“量产”,无法实现差别培养;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实习岗位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对具体实习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都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影响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金课”打造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金课”建设任重道远。“金课”即达到“两性一度”标准,包括高阶性、创新型和挑战度,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准则,“金课”建设是本科课堂的革命性创新之举。
(一)提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内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匹配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作为一门对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培养“理论扎实、重实践、求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打造市场营销专业“金课”对于应用型人才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优秀教师队伍的需要
课程质量评估是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一门优秀的课程应具有以下特征:教师敬业、学生受益、教学理念先进,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能及时把握最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的教师。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中还缺乏这样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金课”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在学校层面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也会倒逼教师加强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提升。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将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不断更新和扩充教学内容,探索各种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市场营销专业“金课”建设的必要路径探索
第一,遵循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标准,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打造“金课”应当改变以往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更新不及时、难度低、授课形式单一的局面。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和难度,能为学生展开深入学习提供帮助。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案例式教学改革,在教学手段上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探索情境教学,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组织和课后辅导等方面全面评价教师教学质量。
第二,完善学生学习考核制度。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效评定学生成绩,同时还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要将课程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评价,强化课程延伸阅读,提升学生学习广度。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深度。探索对课程的综合性评价,提升课程学习挑战度。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为进一步打造市场营销专业“金课”提供重要支撑。可以通过教师“进企业”活动提升学校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学生能力的提升。
第四,通过”金课”课堂教学主渠道,进一步推进思政教育进课堂,发掘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以课程思政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发挥专业课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忻叶. 从“水课”到“金课”[J]. 江苏教育, 2019,04
[2]王云儿. 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08
[3]仲春雷. “互联网+”环境下浅议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
[4]陈德良,边霞. 一流大学建设视角下本科教学问题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