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宫颈促成熟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研究

余光玉

贵阳市南明区妇幼保健院,550002

摘要: 目的:观察对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促成熟球囊对引产和宫颈成熟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2.3~2023.2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观察,30例予以缩宫素的产妇纳入对照组,30例予以宫颈促成熟球囊的产妇纳入试验组,对比和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产妇(10.00%、20.00%、70.00%),试验组引产效果(临床时间12h、1~24h、24h)(40.00%、50.00%、6.67%)明显更好(P<0.05);对比对照组产妇(73.33%),试验组促宫颈成熟效果(96.67%)明显较好(P<0.05);对比对照组产妇(658.50±70.30)min、(475.15±56.15)min,试验组产妇分娩情况(用药到临产时间、临床到分娩时间)(474.95±50.42)min、(239.75±48.90)min更佳(P<0.05),而产后2h出血量两组对比(P>0.05)。结论:对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促成熟球囊效果突出,可保证引产效果,促进宫颈成熟,保证良好的分娩情况,建议推广。
关键词: 足月妊娠;宫颈促成熟球囊;引产;宫颈成熟;分娩
DOI:10.12721/ccn.2022.1571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孕妇在妊娠晚期进行引产情况屡见不鲜,虽然近些年来越来越提倡自然分娩,但是剖宫产率仍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健康和康复。因此,针对符合阴道分娩指征者,如何促进阴道分娩至关重要。阴道分娩以宫颈成熟程度为重要因素,妇产科中针对宫颈引产未成熟者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因此,需重点关注促宫颈成熟。我院经不断实践发现对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促成熟球囊具有较高的价值,为进一步观察其引产和宫颈成熟效果,选择于2022.3~2023.2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择于2022.3~2023.2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观察,30例予以缩宫素的产妇纳入对照组,年龄:(26.60±1.18)岁(22~32岁),孕周:(39.85±0.38)周(37~41周),20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均为单胎,30例予以宫颈促成熟球囊的产妇纳入试验组,年龄:(26.75±1.21)岁(22~33岁),孕周:(39.90±0.36)周(37~42周),21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均为单胎,可比性分析结果:2组比较结果显示P>0.05,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阴道分娩适应证者且具有引产指征;(2)单胎头先露者;(3)孕周≥37周足月;(4)产妇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头盆不称者;(2)未足月者;(3)严重妊娠合并症者;(4)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试验组予以宫颈促成熟球囊,指导产妇于膀胱截石位体位,有效消毒之后,将窥器打开,将双球囊导管轻柔放入,两个球囊保证经过宫颈管;将生理盐水20mL注入红色阀(U标记)中,不断膨大宫颈球囊;之后向外牵拉,一直到宫颈管外口位置露出阴道球囊,子宫球囊将宫颈管内口顶住为止。生理盐水20mL注射到绿色阀(V)中,不断膨大阴道球囊,窥阴器取出,生理盐水继续注入,内球囊和外球囊生理盐水均80mL,在大腿内侧对械外端固定。在破膜,向活跃期进入后,可自行脱出,如果孕妇有不适反应,比如感染或发热,一般12h放置,器械取出后,如果仍没有宫缩,则予以催产素进行引产。对照组则静脉滴注500ml生理盐水(0.9%)+缩宫素2.5IU,滴速要调整好,一般每分钟8滴,以宫缩情况为依据每隔15~30min对滴数适当减少或增加,然而控制每分钟要在60滴以下。

1.4 观察指标

引产效果比较,即临产时间12h、1~24h、24h例数和比例;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以Bishop评分为依据判定宫颈成熟效果,促宫颈成熟成功标准:Bishop评分在7分及以上或临产或Bishop评分在7分以下,但与处理前相比提升大于3分。Bishop评分提升3分及以上为显效;Bishop评分提升2分为有效,Bishop评分提升2分以下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娩情况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择SPSS23.0进行分析,t对计量数据(x̄±s)开展验证,符合正态分析,X2对计数数据[n(%)]开展验证,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2 结果

2.1 引产效果比较

试验组:临产时间12h、1~24h、24h例数和比例分别为12例(40.00%)、15例(50.00%)、2例(6.67%);对照组:临产时间12h、1~24h、24h例数和比例分别为3例(10.00%)、6例(20.00%)、21例(70.00%);对比对照组产妇,试验组引产效果明显更好(X2=7.200、5.934、25.452,P=0.007、0.015、<0.001)。

2.2 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试验组:显效:24例(80.00%)有效:5例(16.67%);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29例(96.67%);对照组:显效:5例(16.67%);有效:17例(56.67%);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22例(73.33%)对比对照组产妇,试验组促宫颈成熟效果明显较好(X2=6.405,P=0.011)。

2.3 分娩情况对比

试验组:用药到临产时间(474.95±50.42)min,临床到分娩时间(239.75±48.90)min,产后2h出血量(229.10±56.45)mL。对照组:用药到临产时间(658.50±70.30)min,临床到分娩时间(475.15±56.15)min,产后2h出血量(235.15±55.60)mL。对比对照组产妇,试验组产妇分娩情况(用药到临产时间、临床到分娩时间)更佳(t=11.621、17.316,P<0.001),而产后2h出血量两组对比(t=0.418,P=0.677)。

3 讨论

在孕妇妊娠晚期常常需要引产,在引产中常用缩宫素,以对宫颈成熟发挥促进作用,然而缩宫素需静脉给药,会限制活动范围,需专人陪护,且需要较长时间,会让产妇体会到疲劳感觉,甚至会导致胎儿缺氧发生,而影响妊娠结局,无法获得满意的宫颈成熟效果。在足月妊娠引产和促宫颈成熟中应用宫颈促成熟球囊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观察,结果显示:对比对照组产妇(10.00%、20.00%、70.00%),试验组引产效果(临床时间12h、1~24h、24h)(40.00%、50.00%、6.67%)明显更好(P<0.05);对比对照组产妇(73.33%),试验组促宫颈成熟效果(96.67%)明显较好(P<0.05);对比对照组产妇(658.50±70.30)min、(475.15±56.15)min,试验组产妇分娩情况(用药到临产时间、临床到分娩时间)(474.95±50.42)min、(239.75±48.90)min更佳(P<0.05),而产后2h出血量两组对比(P>0.05),可见与缩宫素相比,宫颈促成熟球囊的应用可获得满意的引产效果,促宫颈成熟效果较好,且可保证良好的分娩效果,表明其应用价值较高。主要是由于:促宫颈成熟球囊利用宫颈压力发挥刺激作用,以便促进宫缩,可防止药物造成各种不良反应发生,也防止刺激子宫而增加胎儿风险,提升引产安全性。宫颈成熟程度会影响足月妊娠引产是否成功。宫颈成熟度和引产成功率呈正比,利用宫颈促成熟球囊为机械操作干预方式,可为产妇提供稳定、固定力量,具有明显的自然度和缓和度,可有效扩张子宫口,对宫颈软化程度有促进作用,有效刺激前列腺素(内源性)。远端球囊与宫颈内口贴近,使蜕膜分离情况出现,以促进宫颈成熟,对宫缩发挥诱发作用。很多因素会对宫颈促成熟球囊应用效果造成影响,主要包括临床指征、孕周、胎儿大小。因此,为保证促成熟效果,要强化医患间沟通,必要时放宽剖宫产指征,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这针对对放置时间和放置数量仍值得研究。放置球囊后,子宫收缩过强情况易出现,然而此处理方法对宫颈成熟有促进作用,可缩短产程时间,可使宫缩次数整体减少,效果达到后,可减轻胎盘负荷,可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风险减少。本研究并不是无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取样地点、样本量、研究横断面方面,均需在以上方面得以转变和改善,以补充不足之处,保证研究的精准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推广高效率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对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促成熟球囊效果突出,可保证引产效果,促进宫颈成熟,保证良好的分娩情况,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