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一种普遍出现且需引起高度警觉的脊柱畸形疾病,其高发病率和潜在的严重后果,使得年龄在10~16岁之间的青少年成为了主要的受影响群体[1]。若未能及时识别和干预,病情可能在青春期迅速恶化,导致脊柱结构的永久性变形,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在处理AIS问题时,对于Cobb角介于20°至50°之间的轻度至中度脊柱侧弯患者,通常采用支具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然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支具佩戴的遵从性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实现。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确保按时佩戴支具并正确使用,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但现实中能够坚持长时间佩戴支具的患者却寥寥无几。此外,支具治疗还可能伴随一系列副作用,如腰背部力量减弱、脊柱灵活性降低、肺功能受限以及心理压力增加等。对于Cobb角超过50°的重度患者,手术矫正通常是必要的治疗手段。而本研究则探索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中医脊柱平衡疗法,通过导引锻炼和脊柱平衡手法,致力于调整脊柱的力学平衡,以实现对脊柱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治疗过程温和舒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依从性[2]。基于此,将中医脊柱平衡疗法用于8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详细进行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纳入研究临床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确定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0例。纳入标准:骨骼生长潜能分级Risser征为0~3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研究;年龄≥10岁;Cobb角10°~40°;能按计划坚持治疗;符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专家共识》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存在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合并自身免疫性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既往有脊柱相关手术病史;患有精神疾病;主弯 Cobb 角 >45°,Risser征>Ⅳ度;治疗依从性较低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病程1~30个月,平均(18.78±2.63)个月,年龄10~20岁,平均(15.67±2.11)岁,Cobb角11~25°,Cobb角(15.66±3.29),侧凸部位:胸24例,腰16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病程1~30个月,平均(18.82±2.55)个月,年龄10~20岁,平均(15.74±2.14)岁,Cobb角11~25°,Cobb角(15.72±3.34),侧凸部位:胸26例,腰14例。常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标准治疗时,需要每天至少22小时佩戴支具,连续六个月。
观察组。(1)脊柱平衡导引训练:首先实施易筋经中转身推碑、掌插华山、按摩腰眼、风摆荷叶以及摘星换斗等的脊柱平衡的导引练习,帮助调节脊柱的平衡性,同时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拉伸和锻炼脊柱旁的肌肉及韧带,预防关节和肌肉等软组织僵硬。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为30分钟,由医疗人员提供专业的指导与监督,确保患者能够每日自行完成两次练习。(2)脊柱平衡推拿正骨:医护人员采用点按、弹拨、掌根按揉、滚动等手法,指导患者进行筋络的放松,在肌肉紧张区域、督脉、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等关实施按摩和推拿,持续干预15分钟。接着,推扳侧凸的顶端以及上下椎旁肌肉和棘突进行骨正术,引导患者尽量向后弯曲双侧下肢和对侧肩部,重复大约5次,每次5分钟。整个治疗过程共计25分钟,每周3次,持续6个月。(3)小针刀整体松解: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弓弦效应”病理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交叉痉挛带、弓侧紧张劳损带以及弦侧挛缩等软组织进行了有效的松解与疏通。以期达到治疗与康复的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采用“回”字形针刀技术对腰背部筋膜、胸腰结合部、腰椎关节突关节韧带以及脊柱胸段进行松解。然后,在患者后颈部执行大“T”形针刀技术,松解颈段关节突关节、颈椎横突后结节软组织、前胸壁筋膜粘连瘢痕。治疗方案规定,每周实施一次治疗,每次对5~7个治疗点进行松解,整个疗程共需进行10次松解操作。疗程总时长为6个月,以确保治疗目标的达成。
1.3观察指标
(1)凸凹侧 AEMG 比值与 Cobb 角[4]:在本次医疗评估中,利用美国Nicolet公司制造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实施凸侧及凹侧AEMG值测定。所获取的表面肌电信号数据被精确地导入至MegaWin 2.3信号处理软件中,实现AEMG的提取和脊柱侧凸两侧AEMG比值的计算。同时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通过X线正位片所呈现的脊柱侧弯Cobb角度。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肺功能指标积分[5]:使用耶格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FVC)。
(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6]:①显效:脊柱侧弯畸形在X线影像中已不复存在,曲度正常化,脊柱保持直立,功能评估亦无异常,Cobb角<5°;②有效:脊柱侧弯畸形在X线影像中有所减轻,Cobb角减少≥5°;③无效:脊柱侧弯畸形在X线影像中未见显著改善,Cobb角减少<5°。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5.00。计数资料计算(n%),X2检验。计量资料(x̄±s )表示,t检验。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凸凹侧 AEMG 比值与 Cobb 角
治疗前两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凸凹侧 AEMG 比值与 Cobb 角(x̄±s )
2.2肺功能
治疗前两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肺功能(x̄±s )
2.3两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分析
观察组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见表3。
表3 疗效观察[n(%)]
3.讨论
目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病理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凸侧肌肉群显示出明显的肌力减弱,凹侧肌肉群则表现为紧张和缩短。同时,脊椎小关节出现结构和功能的紊乱,脊柱整体排列显示出不稳定性,这些现象在中医理论中常被描述为“骨错缝、筋出槽”。此外,脊柱两侧的力学平衡被破坏,导致侧凸脊柱形成“弓弦效应”。在中医学“阴阳平衡”下,结合脊柱生物力学的深入理解,中医脊柱平衡疗法得以创立,其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核心理念为“动静结合,筋骨同治”。初始阶段采用温和的理筋手法对脊柱两侧的竖脊肌、腰方肌、多裂肌等肌肉群进行治疗,恢复这些肌肉群的正常张力,随后实施正骨手法对脊柱小关节的紊乱调整,以改善脊椎的排列,纠正侧凸脊柱的生物力学失衡,减小侧凸角度。
本研究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凸凹侧 AEMG 比值与 Cobb 角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总疗效97.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屈庆,周翔,罗华送,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在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情况下,这种身体形态的改变和畸形不仅导致社交障碍,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期使用支具限制脊柱活动,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并且不利于侧凸的康复。本研究中采用的脊柱平衡疗法,旨在为患者量身定制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脊柱关节的不当位置,恢复其正常的排列顺序,达成功能性的复位,矫正畸形。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实施功能训练,以提高脊旁肌肉的柔韧度,改善两侧肌肉活动的不对称性,进而减少Cobb角。脊柱平衡疗法还结合了中医的“阴阳平衡”理念和现代AIS干预策略,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避免肌肉僵硬,同时通过运动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生理机能[8]。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治疗,主要存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途径。手术治疗在保持躯干平衡、改善外观以及遏制侧凸发展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成效。尽管如此,实施手术前必须仔细评估手术适应症、手术复杂性、费用以及潜在的术后并发症,因此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谨慎,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脊柱平衡疗法结合了针刀技术,以严谨和理性的方式破坏病理结构,有效消除肌肉粘连,恢复脊柱的平衡,还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体验。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通过中医脊柱平衡疗法可提升疗效,改善肺功能和凸凹侧 AEMG 比值,减少Cobb角。
参考文献:
[1]闫海龙,刘翠萍,秦静,等.中医正骨推拿、火龙罐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12):1648-1654.
[2]张莞岚,冯达庆,魏宗敏,等.电针联合Schroth疗法治疗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2024,10(05):10-13+34.
[3]佟冰渡,苏晓静,陈佳丽,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专家共识[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11):822-830.
[4]陈莉,张龙,汪一,等.基于经筋理论骨正筋柔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01):24-27.
[5]李芳芳,胡志俊,唐占英,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的中医“筋骨平衡”学术思想理论探讨[J].颈腰痛杂志,2022,43(03):437-439.
[6]田俊松,吴嘉颖,谢红岩,等.基于足底静态参数探讨“分节段式”脊柱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J].中医正骨,2024,36(04):15-20.
[7]屈庆,周翔,罗华送,等.超微针刀联合平衡复位正骨推拿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33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12):910-911.
[8]李飞,王尧,潘魏一,等.脊柱侧凸特异性运动疗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3):17-21.